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委婉语是一种表达特别情感的修辞格。英语委婉语包括忌讳委婉语、礼貌委婉语、政治委婉语等,汉语委婉语包括讳言死亡、讳言粗俗事物、避免刺激对方、谦语等类型。英汉委婉语主要在价值观念、政治意义、文化传统等三方面反映了英汉民族的文化差异、心理差异。  相似文献   

2.
委婉语的语用功能主要是为了避免"忌讳",避免刺激和伤害他人感情,美化自我,掩人耳目等。同时,委婉语也可能导致跨文化交际障碍。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委婉语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现代汉语委婉语作了初步探讨,认为汉语委婉语作为一种民俗文化现象,源于语言禁忌。"忌讳"和"求雅"是其产生的民族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汉英委婉语赖以生存的心理基础是忌讳和礼貌 ,汉英委婉语在词语、句式等的运用上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对汉英委婉语产生的心理基础及其不同表现形式进行分析 ,从中发现汉英语的不同差异 ,对分析汉英文学作品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性"在中外文化中一直是忌讳现象,《红楼梦》中的性话题描写,大量采用委婉语。从文化翻译视角,性委婉语的翻译要根据两种语言文本读者文化背景异同,综合采用直译、意译、直译加注、显化等手段,实现文化功能等值。  相似文献   

6.
论日本忌讳文化的渊源及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日本文化有种种表现 ,忌讳现象尤为突出 ,这样在言行当中的顾虑、禁忌乃至回避的现象 ,既规范了日本人的言行 ,又左右着外来者的判断和观念。研究日本及日本文化 ,不能不了解日本的忌讳现象。本文试图透过日本人的种种忌讳的现象 ,探究其发展的渊源 ,进而把握日本特有的忌讳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委婉语是世界各种语言中的普遍现象.笔者尝试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来分析委婉语的交际功能和表现手法.提出了委婉语"忌讳"、"礼貌"、"掩饰"的三项交际功能,列举了委婉语中较常见的十种表现手法.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委婉语与禁忌语之间的关系.这对英语教学研究和英语言运用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英语委婉语的九种表现手法 ,总结出产生委婉语的心理基础 ,即人们为了某些“忌讳” ,为了表示“礼貌”或者为了政治目的的需要而反映出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9.
从整体上看,日语辞典中ラ行词条在语种构成上、数量比例上、音韵变化过程上,以及和语词的音节结构、规则上都与ア、カ、サ、タ等其它各行的词条的性格不同:ラ行词条数量少;至今没有和语词(日本固有词);只有汉语和外来语词;而且现有的ラ行词都是平安时代和之后传入日本的。针对这些特点,考察其形成及变化的背景,应用同化原理和忠实性原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并通过信息资料、例词及数据,可以论证"ラ行音不能置于和语词头"之规则的成立。  相似文献   

10.
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战争一时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在日本军事进攻达到顶峰的时候,日本国内却出现了一些"中国不可征服""日本在崩溃中"等时论舆情:其一是对日本政治法西斯倾向及其可能陷入长期战争泥沼所引起的反思和担忧;其二是因担心战争前途"辽远无边"而生出悲观心态,甚至厌战情绪在侵华日军下层和日本民间也开始有所表现;其三是随着国际环境的恶化,日本经济出现的"不祥"之兆也频频见诸于美英等国的媒体报道,形成"倒逼"之势的时论舆情压力。日本时论舆情的变化,从舆论焦点看,攻陷南京是一个标志性的时间点;而1938年的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动摇了日本时论舆情对战争"必胜"的信念。探讨1938年间日本国内舆论舆情及其变化,有助于加深对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这场不得人心的侵略战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作为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四川人也不例外地拥有自己成系统的言语禁忌。这一言语习惯自汉代以来就已存在,发展至近代现代已非常丰富。地域、职业等因素导致了言语禁忌词之间有较大差别,然而在禁忌的种类、表达功能方面却又总是趋于一致。四川人的禁忌语体现了较多的风俗、语言(包括语音、词汇等)等方面的地域特点。  相似文献   

12.
语言禁忌是各个民族共有的社会现象,研究禁忌语的历史渊源,分析和比较中西禁忌语的异同,根本目的是在实际交际中进行得体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现代英语中的禁忌语发生了变化,一些以前被认为是禁忌的语言开始被逐渐接受,而一些新的禁忌语言开始产生。这些新的禁忌语言大多与美国种族有关。本文对现代英语中禁忌语的变化作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了美国种族称呼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委婉语是人们谈论那些令人不快或尴尬的事情所使用的较为礼貌的用语。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在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中,委婉语始终伴随着整个社会的言语交际过程,且表现出极强的社会交际功能。从避讳、礼貌和掩饰三个方面分析比较了英汉委婉语在交际过程中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由于日本人的语言习惯,在日语中,主语缺失或主语经常被省略。任何一种语言的形成,离不开它的生存环境、社会背景等,也就是离不开这个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因而,主语缺失或主语省略这一现象不仅由日语自身特点决定,也与日本的社会、历史、文化密切相关,比如日本的自然地理位置、生产方式、语言心理、认知方式,等等。日语中主语省略现象充分表现了日本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近代“的”字进入文言并逐渐取代“之”这一语言变化为例,分析以汉字为媒介的近代语言接触给汉语带来的诸种变化,并追问产生这些变化的方式和缘由。研究发现主要有三:(1)“的”字进入文言起源于汉日近代的语言接触;(2)文言中首先出现了“~的~之~、~之~的~、~的~的”等与日语相近的新结构,体现了语言接触给汉语带来的变化;(3)新结构中的“的”字具有与日语后缀「的」近似的语义。   相似文献   

17.
汉字古代从中国传入日本 ,日本人在借用中国汉字、汉语词汇的过程中并非完全采用“拿来主义”的手段 ,而是在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对其进行了再塑造 ,并利用汉字创造出大量的汉字新词。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论述了日语汉字新词产生的背景及其造词方式 ,既表明了汉字、汉语在日语的形成与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又揭示了日语汉字新词对中国近现代汉语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日语模糊词语在日语中是一种很重要的语言现象,本文分析日语模糊词语在二外教学中的重要性。首先总结日语模糊表达的几种类型,再运用社会语言学、外语教学法等相关理论剖析该现象形成的文化因素,最后结合日语二外教学现状提出一些改进日语二外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