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对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反向技术外溢进行了实证考察,发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上并未显示出反向技术外溢效应;但在分地区的回归中,我国东部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已经产生了显著的反向技术外溢效应,这表明反向技术外溢规律在中国是适用的.基于上述实证结果,初步判断其成因是我国的技术吸收能力不足.把与国际经验分析相似的指标作为吸收能力代理指标,经实证考察发现:我国总体上的吸收能力并未达到反向技术外溢的要求,除人力资本强度、研发强度以及技术基础设施外,其他吸收能力均未对我国反向技术外溢效应产生正的贡献,且资本强度、研发强度、技术基础设施的贡献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外商直接投资往往会给东道国带来巨大的福利效应,尤其会提高发展中国家东道国的技术水平.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引资国之一,山东省是我国招商引资的前沿阵地.通过对19852003年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外商直接投资确实促进了山东省的技术进步,但是这种技术进步主要是由于外商自身要素生产率水平较高所引起的,技术外溢效应并不明显,甚至为负.这就是说山东省并没有从引进的外资企业中得到技术的溢出,这对山东省经济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为此需要在人力资本建设、加强外资企业与省内企业的关联度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以便获得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技术进步影响的研究文献回顾,并根据2004~2006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基于C-D生产函数方法的产业技术进步的全要素生产率,计算出灰色绝对关联度、灰色相对关联度和灰色综合关联度,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与各行业产业技术进步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产业技术进步,其中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和制造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这方面的作用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4.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技术进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增长理论的框架下,建立外商直接投资内生化的技术进步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我国1980-2003年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及相关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技术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进步效应进行定量测算。  相似文献   

5.
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有着越来越明显的效应:一是对母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二是对母国技术创新路径的影响。分析表明对外直接投资至少在短期内对母国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6.
跨国公司国际技术贸易对东道国技术进步的积极影响,跨国公司国际技术贸易对东道国技术进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英国的第三大外商直接投资接受国.实践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经济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等方面.外国资本通过投资我国现代制造业产生了效益,提高了资本密集程度和劳动生产率,也是我国工业化的催化剂.本文通过建立用外商直接投资将技术进步内生化的增长模型,定量测算了我国FDI的技术进步效应.  相似文献   

8.
为了从理论上探讨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的影响,以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为例,通过构建一个中间品生产部门可连续分割的国际分工模型,运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对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就业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中国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既有促进就业的“规模”效应,也有抑制就业的“迁移”效应,且在资本供给弹性足够大的行业“规模”效应将超过“迁移”效应。  相似文献   

9.
毋庸置疑,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技术进步,但这种促进作用是有其局限性的。本文从正反两方面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与技术创新: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增长理论表明,技术进步已成为影响一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而一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不仅取决于本国技术的原始创新能力,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也是十分重要的渠道.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发现,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已经成为技术扩散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发展,其与国内产业升级的互动关系已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根据企业投资动机的不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分为资源寻求型、效率寻求型、市场寻求型及战略资源寻求型等类别,且不同类别的对外直接投资通过不尽相同的直接或间接路径影响国内产业升级,如保障关键资源供给、推动低端产业转移、扩大市场规模、提高技术管理水平等。但总体来看,对上述影响路径的分析较为零散,缺乏明晰体系。在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新形势下,系统梳理和深入解析多元动机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产业升级的作用机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存在技术逆向溢出,进而促进母国产业技术进步,这一点已得到国内外诸多学者的认同。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2003—2008年间中国对外投资的产业数据与国内产业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研究后发现,除2003年外,外向FDI对中国产业技术进步基本是无效的,而且无效程度逐年上升。对无效单元进一步分析后发现,第三产业比第二产业的作用稍强一些,但两者均存在较高的无效率。  相似文献   

13.
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与工资溢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外溢与工资差距之间存在着一种倒U形关系。在我国外资集中、技术外溢比较充分的地区,外资与国有部门之间的平均工资之比会接近于1,亦即出现了工资溢出,而在外资稀少的地区这种关系不确定。技术外溢与工资差距的倒U关系是否在一个较长期间的全国范围内出现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通过2004—2017年的国际面板数据,运用带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GML指数,用其衡量“一带一路”沿线31个国家的绿色发展水平,考察中国OFDI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检验“一带一路”国家是否成为中国的OFDI的“污染避难所”。结果表明:中国的OFDI显著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发展水平,通过工具变量处理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仍然成立,验证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非是中国的OFDI“污染避难所”;分样本估计结果发现,中国的OFDI对亚洲国家的绿色全要素增长效应大于欧洲国家;通过引入基础设施水平和能源利用水平两个变量,发现基础设施水平和能源利用水平在中国的OFDI改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发展水平中起着显著的中介效应,说明中国的OFDI可以改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水平和能源利用水平,促进其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外开放的"大进大出"格局已定,随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外投资产生的财富创造效应、有利于投资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效应、贸易效应不断显现。因此,更加系统、全面、客观考察和判研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带来的影响效应,以得到更客观、更有价值的结论是进一步研究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6.
基于IDP理论的山东省对外直接投资阶段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Dunning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理论,山东省时外直接投资处于投资发展周期第二阶段向第三段过渡的时期,但仍滞后于本省经济发展水平。因此,省内企业应在省政府的有序引导和自身的积极努力下快速发展,促进山东省对外投资尽早步入更高阶段。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外资过程中的风险防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商直接投资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国内企业管理权失控、外商对市场的垄断以及本国经济对国外技术的严重依附等诸多的风险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加大我国经济成长的不稳定性。为了保证新时期我国引进外资的正常发展,目前必须在政策和法律方面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对这些风险加以防范和纠正。  相似文献   

18.
探讨我国港口外商直接投资的差异能揭示外商在我国港口的投资轨迹,对港口制定切实有效的引资政策具有积极意义.基于世界银行PPI数据库,利用广义熵指数测度了1991-2007年我国港口外商直接投资的差异,并从投资区域、项目类别及投资方式三个方面对此差异的特征进行了分解研究.量化分析显示,我国港口FDI呈现出区域集中、项目类别集中及投资方式集中的特征,港口FDI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同一港口群内,同一项目类别内部及同一投资方式内部,且其分布具有显著的分形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产业资本的跨国流动呈现日益加速的趋势。实证研究显示:外商直接投资与发展中东道国目标产业市场集中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成本非对称的古诺竞争均衡表明:跨国公司的成本优势使其产量和市场份额相对较大,市场份额的扩大使其价格偏离帕累托最优水平的程度越大即市场势力增强,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也越大。以此为理论基础,对跨国公司进入下我国零售产业的市场集中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1983-2004年时间序列数据,应用Engle-Granger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就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服务业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服务业技术进步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但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服务业技术进步呈弱显著.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积极引导外资为中国服务业技术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