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表示"玩耍"义的词属于人类语言的基本词。现代普通话说"玩",方言中还有"耍"、"戏(嬉)"、"白相"等,历史上这些词之间存在竞争替换关系。从上古开始"戏"一直是通语中的主导词,直到明代被"耍"所取代;清以来"耍"又被"玩"所取代,"耍"退居为官话地区第一大方言词;"耍"、"玩"都是近代汉语才开始兴起的,二者的发源地均应在北方;历史上"嬉"和"白相"很可能一直是方言词,今天依然如此。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语义场理论考察与"看"有关的常用词演变研究,"看"在先秦文献出现较少,而"视""见""观"等使用较多,且在现代的发展中义项不断增加。"看"虽然出现较晚,但是构词能力不断增强。"见""视""观""看"等常用词的相同义项之间的互相侵占、影响,共同构成新的合成词。  相似文献   

3.
“与其”句式历时演变的规律及诱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其”句式的发展历经三个阶段,即先秦至魏晋南北朝阶段,唐宋至元、明、清阶段,现、当代阶段。每经历一个阶段,“与其”句式都要进行一次大的调整,这些调整与汉语“双音化”的发展趋向和“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历史选择相关。  相似文献   

4.
“欠”义场词属人类语言基本词,在现代汉语方言中以“欠”“该”“差”“争”为主导,其分布特点为:“欠”分布最广,为绝大多数汉语方言所使用;“该”南北差异明显,主要分布在长江沿线及以北的官话区;“差”集中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沿线附近;“争”则密集出现在粤语、客家话、西南官话和中原官话中。汉语史中,“负”“逋”在隋唐以前曾长期处在“欠”义场词的核心,“欠”自隋唐进入“欠”义场起就呈现出强劲势头,逐步成为“欠”义场的主导词。“该”“差”“争”于明清时期先后出现,均未能动摇“欠”的优势地位。本文考察汉语“欠”义场词的地理分布与历时演变,通过梳理文献得到了各“欠”义场词衍化更替的大致情况,并尝试从社会、认知及语言本身探索其演变原因。  相似文献   

5.
6.
汉语“拦截”概念场主导词历史上主要经历了三次变化:西汉兴起的“遮”至南北朝时取代了先秦概念场内的主导词“遏”、“邀”;至唐五代,“拦”又与“遮”展开竞争,并在宋代和“截”一起击败“遮”,重新划分了概念场主导词的格局;元明时期,新兴的“挡”发生了突变,在概念场内与“拦”、“截”形成鼎立之势。不同历史阶段主导词的义域、句法组合等的变化反映了汉语新、旧质要素的更迭,概念场主导词的更替往往是汉语词义系统与词汇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在前人基础上对表示进入义的进对入的历时替换作出进一步补正,认为表示实在意义的进在历时发展中逐渐替代了入;而表示抽象意义的进入时,进对入的替换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有少数组合中的入可被进替换。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中的“着”属于多音多义字,与古代汉语的音变构词有一定的关系。在汉语演变过程中,“着”字的音义逐步语法化。从历时角度整理分析“着”字的语音、语义、字形的发展演变,可以考查其来源、形成和发展;从共时角度考查其在日常用语表达时的使用,可以避免混淆“着”的音义关系,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更好地服务于汉语教学工作,为人际交往提供准确的导向。通过梳理“着”字的发展演变及在大同方言中的用法,彰显地方方言的文化特色,促进地方方言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查"颈"语义场在不同时期的分布及其发展,"领"在西周至春秋时期使用频繁;"颈"、"项"和"脰"在春秋晚期开始出现;战国时期,"颈"开始替代"领"成为"颈"语义场的主导词;元明清时期,在北方方言中"脖子"逐渐取代"颈"来表示颈部,而在南方方言还一直使用"颈",这种格局一直保持到现在。  相似文献   

10.
“一V了之”始见于明代,但北魏就出现了语义倾向和语用功能与其类似的“一N了之”。可能由于V更符合“了之”动作性事件表达的要求,因此,自清代、民国始,“一V了之”逐渐代替了“一N了之”且使用日趋频繁。从行为主体与评说者的双重视角看,该框式的语义倾向颇为丰富,但同一视角中,其语义的双重情感态度实现一般只存在于行为主体视角的四种语义倾向中。从句法层面看,“一V了之”的语义倾向往往能在句法组合上得到相应的虚义前置状性同现成分如副词、连词或非行为动词的验证。  相似文献   

11.
古代表”负债”义动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动+名”式动宾结构,另一种类型是“动+动”式并列结构,其中“动+名”式动宾结构是最主要类型.古代表”负债”义动词一直处于发展与更替的动态变化系统之中,有些在后世文献中逐步消失,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仍在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个"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非常高,在不同历史时期经历了使用频率增加、表量范围扩大、句法功能增加等变化。  相似文献   

13.
14.
《钟形罩》是美国当代女作家西尔维娅.普拉斯的自传体小说。小说以女主人公埃斯特独特的眼光和身体洞察,感受"父权制"文化的虚伪、丑陋和专制,是知识女性充分利用"看"的权力,对不公平的社会文化的反抗和消解,是女性主体性的充分体现;而埃斯特被精神分析、监控的身心体验揭示了女性个体在"父权制"政治权力下的"被看"和被客体化的社会地位。文章从女性文化视角解读《钟形罩》文本中"钟形罩"意象的涵义,揭示普拉斯悲剧的社会文化本质。"钟形罩"意象阐释为笼罩女性的"父权制"社会文化的一切产物;"看"与"被看"象征了女性个人主体与社会文化权力和地位之间的关系。埃斯特在"钟形罩"里"看"与"被看"的权力较量彰显了女性主体性表达的强烈愿望和女性身体被政治文化客体化的尖锐矛盾。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在前人基础上对表示“进入”义的“进”对“入”的历时替换作出进一步补正,认为表示实在意义的“进”在历时发展中逐渐替代了“入”;而表示抽象意义的“进入”时,“进”对“入”的替换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有少数组合中的“入”可被“进”替换。  相似文献   

16.
丝的本义为蚕丝。两汉魏晋时期,丝开始虚化为量词,用于表示蚕丝的粗细情况,并从个体量词衍生了度量衡的用法,但在这一时期,丝作为量词的发展过程较为缓慢。唐宋时期,量词丝快速发展,开始用于称量的事物多与自然事物相关的细长状事物。元明清时期,丝用于称量的事物多为抽象事物。民国至近现代时期,量词丝发展最为完备,运用越来越灵活。在丝的发展过程中,其主要通过引申的方式由名词虚化为量词,双音化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爸不会看表。大家一定很奇怪吧?可这是真的! 一天晚上,吃过饭,我正在客厅里有滋有味地看着动画片。忽然听见老爸喊:“沛沛,怎么还不睡觉?快9点了!”“9点这两个字,爸爸喊得特别响,似乎是故意提高了八度。我想:不对呀,我刚刚看电视的时候才7点30分,也就看了半小时左右,  相似文献   

18.
"放置"义动词从上古发展到近代经历了一个新旧词更替的过程。"置"是上古至中古时期"放置"义的主导词。到了近代汉语时期,"放"在搭配对象、义域上不断扩大,逐渐取代了"置"成为"放置"义的主导词,沿用至今。现代汉语方言的"放置"义动词比通语中要丰富,既有承传词,又有创新词。各方言中使用的"放置"义动词反映了不同的历史层次。  相似文献   

19.
法律语言介词历时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丽 《延边大学学报》2010,43(2):135-138
介词在法律语言中起着极为重要的衔接功能。在语言的历时发展中,法律语言中的介词既有语言领域的共同特征、受整个语言系统演变规律支配,同时又有专科领域中的独特风格,从而呈现出不同于普通领域中介词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20.
习语构式一直是认知语言学关注的重点,但是相关文献表明,方言中的习语构式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在构式语法的视角下,探究重庆方言习语“遇得到(X)”构式的共时与历时特征和认知理据;分析“遇得到(X)”构式的构件组成与语音、句法、构式义及功能等语言特征;从历时角度探析该构式的演变过程;从认知语言学的话语选择理论等视角出发,认为“遇得到(X)”构式形成的语言理据包括过度分析、不足分析和隐性分析,其非语言理据包括具身体验性、认知经济性和语言生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