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如同19世纪初洪堡思想缔造了研究型大学一样,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术资本主义理论、三螺旋理论等揭示了创业型大学的发展模式。创业型大学是以知识创造和知识应用为目标、以桥梁组织和激励政策为机制、以资金多元化和大学自治为绩效的学术组织。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拓展与官商界的关系、开发多元化的资助基地、激活学术心脏、形成创业文化是传统大学向创业型大学转型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创业型大学教师发展:转型目标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转型和发展的基础是教师,教师是创业型大学转型的核心力量,只有大学教师的转型才能有效促进大学的转型.大学教师转型的目标是实现学术职业专业化,教师的伦理道德、高深知识的创新和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是推动大学教师发展转型的根本,而确立学术和市场结合的教师伦理道德,培养教师面向市场的创新能力,自身发展成为教师内在的需要是促进创业型大学教师发展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大学转型和发展的基础是教师,教师是创业型大学转型的核心力量,只有大学教师的转型才能有效促进大学的转型。大学教师转型的目标是实现学术职业专业化,教师的伦理道德、高深知识的创新和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是推动大学教师发展转型的根本,而确立学术和市场结合的教师伦理道德。培养教师面向市场的创新能力,自身发展成为教师内在的需要是促进创业型大学教师发展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资源基础理论强调组织内部资源而不是外部环境对组织战略发展的影响,从财政资源、智力或人力资源、组织资源、物质资源等四个方面分析了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学术创业的资源基础.运用竞争优势分析框架,探讨了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学术创业资源特性,认为有价值、稀缺、难以完全模仿的资源且被组织有效利用是两所研究型大学学术创业产生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研究发现:研究型大学建立学术创业竞争优势,需要遵循三个基本步骤,包括识别资源基础,确立学术创业方向;评估资源特性,实施学术创业战略;开发利用资源,建立学术创业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大学—产业—政府合作关系的三重螺旋模型重新界定了大学、产业和政府在创新体系构建中的使命,加速了现代大学学术变革的进程,催生了创业型大学的崛起。创业型大学又以其积极进取的创业品格促进了三重螺旋的发展,成为三重螺旋关系建构的突破口和推进器。建立创业型大学,需要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实现大学的组织转型。  相似文献   

6.
两次学术革命与大学的两次转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中世纪创立大学以来,经历了两次"学术革命",即先后将"研究"和"创业"作为新的学术任务引入,相应地也孕育了两种全新的大学理念和模式:研究型大学和创业型大学.创业型大学是在研究型大学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是研究型大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并以其创业活动和实质性贡献引导着大学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走向创业型大学之路上的问题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型大学作为一种全新的办学模式与发展目标,与创新型大学、大学的创业教育、大学的传统学术价值以及与政府、产业之间存在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通过分析以上几个方面的关系和创业型大学的转型模式,阐述了中国创业型大学建设之路上可能遇到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创业型大学兼具创业和创新精神,充满活力与希望,是能适应时代的可持续发展机构。在分析创业型大学的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创业型大学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创新性、抗风险性、向知识资本转变、主动进取的创业文化、资金来源多元化、可持续性等基本特征,同时针对我国研究型大学的转型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创业型大学是一种具有变革活力、兼容并包、面向需求的大学样态。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慕尼黑大学是享誉世界的一流大学,这四所大学就是创业型大学。它们的共同之处是:在学术上将科学精神与创业精神进行有效融合;在新时代背景下,它们将科学文化、工程文化和人文文化加以重新整合,这就是它们的创业文化。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文化,除了追求精神传承的旨趣外,在构建内外和谐的创新环境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上还追求大学文化的实用效果。从这四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创业文化的五个特征:卓越的学术文化,内外共生的和谐文化,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文化,研究转化的价值文化和丰富的多样性文化。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中国大学应该做到脚踏实地,将问题导向与人文关怀相结合,警惕文化虚无主义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关于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标准样式,它包括创业类专业设置、创业课程设计、创业型人才培养理念与目标、创业导师、创业教学方法、创业项目、创业教育保障机制、教学组织管理体制等。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高校掀起了从"研究型大学"到"创业型大学"演变的第二次学术革命,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卓有成效。近年来,我国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改革进展顺利,但也面临一些问题。有必要学习和借鉴英国高校先进的创业型人才培养经验,与时俱进,加大我国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  相似文献   

11.
麻省理工学院作为美国第一所创业型大学,在美国高等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它开创的将基础研究和教学与产业相结合的模式,正在成为美国乃至世界大学的榜样。麻省理工学院通过外部建设与企业、政府和军方建立合作关系以及内部的组织转型实现了向创业型大学的转变。通过回顾麻省理工学院建设创业型大学的历程,借鉴其成功经验,指出我国大学在向创业型大学转型的过程中,应主动变革、准确定位、努力争取自治权、坚持自主创新、积极参与地区经济建设、在大学内部建立专门的技术转移中心等。  相似文献   

12.
大学(研究型大学、创业型大学)在知识经济时代是城市创新的重要动力源,通过分析当代中国大学与城市创新互动发展的障碍,提出"泛大学社区"营造的设想,希望通过打通边界、推进社会化融合、在泛大学社区积累社会资本、演化知识创新社区和学习型组织,并通过培育知识创新中介服务、为各创新主体搭建网络、构建泛大学区域创新生态体,引导知识密集型产业集聚.  相似文献   

13.
大学是知识创新的基本力量和战略高地。我国大学尚存在诸多不利于知识创新的组织因素,主要表现在:刚性的组织目标导致科研与教学之间的疏离,大学组织的综合创新能力不足;纵向“科层制”的组织结构削弱了大学组织的学术活力;破坏性的评价系统遏制了大学组织成员的创造潜力;“单位制”的传统孕育了狭隘性的组织氛围,难以形成知识创新的合力。大学知识创新的特性决定了对其组织创新的要求,大学组织创新的重点为促进知识开发,其效率标准是知识生产与创新的效率,因而行政权力的弱化、学术机制作用加强、管理的柔性化将是大学组织创新的取向。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创业过程及其激发、阻碍因素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通过实地调查与因子分析,探讨了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激发与阻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创业过程的激发因素包括自我实现、物质与精神回报、创业机遇和外部支持;阻碍因素包括害怕风险、缺少信心、缺少资源。总体而言,激发或阻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最主要因素是内部因素而不是外部因素。提出了促进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逾30年,但走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呼声仍然未能成为现实。创业型大学具有强有力的驾驭核心、拓宽的发展外围、多元的资助、激活的学术心脏地带和整合的创业文化五大特征,这些为我国大学变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创业型大学作为大学发展的新模式,它及时地将科研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从而提高了大学的建设水平。为此,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开放的运行机制、动态的创新平台和独特的校园文化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大学文化力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文化已成为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社会的一种主导力量。大学文化通过创新的知识、领先的科技、优秀的人才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起到直接促进作用,这是大学文化力的外在表现形式。在知识经济时代,我国高校要加强大学文化建设,以提升大学文化力,为建设创新型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具有电子信息专业背景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层抽样获得有效样本1606个,研究基于电子信息专业背景的大学生的创业态度、倾向,以及性别、专业、成长环境、创业经历等背景因素对创业态度和创业倾向的影响,并探讨了影响创业成功的关键要素,为学校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提出培养电子信息专业大学生创业人才以及学生如何提高自身创新创业素质提供可行及实践路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开放环境下技术创新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经常在获取外部知识资源和保护核心知识不为竞争对手所得之间陷入两难,而保护核心知识与推广主导标准也使企业陷入一种典型的创新悖论之中,这在知识密集型企业中尤其典型。虽然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于企业自身采取怎样的技术创新组织方式才是最有效率的问题却鲜有涉及。对美国制药产业的分析发现,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模式是从整合性封闭创新模式向模块性开放创新模式螺旋式演进的,而模块性开放创新模式可以有效地利用各种外部知识资源、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效率、降低研发成本,促使企业在与外部知识机构进行良好合作的同时,规避潜在创新风险,有效解决创新悖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