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春春 《兰州学刊》2009,(12):184-187
针对雷庆翼对《诗经稗疏》的批评,从不背事理和非为卫道两个方面加以反驳,考察分析了王夫之在《诗经稗疏》中表现出的《诗》学阐释学方法有三种,即审文辨字,正本清源;依古立意,博采百家;审之以理,求之以意。  相似文献   

2.
太史公司马迁惨遭李陵之祸,身残名丧,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差里,演《周易》;孔子启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在《报任少卿书》中亦有类似的论述。后人把司马迁的这种文学思想概括为“发愤著书”说。  相似文献   

3.
<正>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唯物主义思想家、史学家,同时,也不失为一位考据学家。他所作的考证,以广博精审的史实为基础,作出合乎科学的论断,故精辟详明,不同臆断,堪称我国古代文化的的珍贵遗产。他对儒家经典,作过一番考据工作,著有诸经《稗疏》,校订和批评了汉、唐注疏家和宋代理学家解经释义的“正义”、“集注”、“章句”之类。他和当时著作《日知录》的顾炎武,开了乾嘉考据学派的先声。但他们讲“经世致用”之学,却无后世脱离现实搞烦琐考据的流弊。下面略举几个他在考释经史中表现科学精神的范例。一、《论语·宪问》:“羿姜射,奡荡舟。”《集注》云:“奡多力,能陆地行舟。”夫之《四书稗疏》指出,这是自古相传之讹。他说:“舟行于水者,非(人)力能运之。水本流动,舟寓于上,浮泛而无留势,故一夫之力,径尺之楫,可能万斛之舰,因其便也”。陆地涩滞,物在其上,因有堕性而静止不动。凡推移物体,必自外加  相似文献   

4.
<正> 《诗经稗疏》版本亦多,计邵阳曾氏藏旧抄本一,四厍本一,守遗经书屋《船山遗书》本、金陵节署《船山遗书》本、《皇清经解续编》本、太平洋书店《船山遗书》本等印本凡四。又有顾千里所校之浙江吴氏拜经楼传抄本,原系自四库抄出,其异文经王孝鱼记载于其金陵本点校稿中;王氏点校稿经中华书局转让与本书编委会使用,遂亦得窥知顾氏校勘之大略。  相似文献   

5.
《毛诗正义》“疏不破注”考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诗正义》是孔颖达按照海太宗“疏不破注”的原则,以《毛诗传笺》为准绳,以隋刘焯、刘炫的义疏为稿本编撰而成。一般认为《毛传》、《郑笺》都是《孔疏》“疏而不破”的“注”,其实不然。所谓“疏不破注”,不是“疏不破传”,而是“疏不破笺”。举证有六:《笺》标新立异处,《疏》极力圆通之;《笺》泥于诗序处,《疏》极力附会之;《笺》以兴为赋处,《疏》极力敷衍之;《笺》援礼入诗处《疏》极力申述之;《笺》误说意旨处,《疏》极力弥缝之;《笺》考释欠妥处,《疏》极力曲全之。总之《郑笺》之阙失,亦《孔疏》之阙失。  相似文献   

6.
一、与廖泽群书①拙著《切韵考外编》②前二卷是吾弟手书,只恐刊板有误。末一卷,尤恐有疏谬处。如看出,祈示知改正为感。菊坡精舍③近日课期,听讲者多至四十余人。好经学能文章者,今年新得六、七人,甚可喜。讲授阅卷,虽劳亦乐也。特以告吾弟知之。前有答问修志著书之语数条,书于别纸附寄。三礼表之书乃经学所必当有之大书。吾弟肩此任,甚善。见三礼者,大书;见注及疏者,亦大书(但标注字疏字);见他经注疏及子书之类者,必当录之,则双行夹注。  相似文献   

7.
王船山先生遗书同治四年十月刻竣凡三百二十二卷国藩校阅者礼记章句四十九卷张子正蒙注九卷读通鉴论三十卷宋论十五卷四书易诗春秋诸经稗疏考异十四卷订正伪脱百七十馀事军中鲜暇不克细紬全编乃为序曰昔仲尼好语求仁而雅言执礼孟氏亦仁义并称盖圣王所以平物我之情而息天下之争内之莫大於仁外之莫急於礼自孔孟在时老庄已鄙弃礼教杨墨之指不同而同於贼仁厥後众流歧出载籍焚烧微言中绝人纪紊焉汉儒掇拾遗经小戴氏乃作记  相似文献   

8.
胡渐逵 《船山学刊》1994,(1):133-141
校勘古籍的关键在明其所本,只有明其所本,才能指出如此校勘之所以然。 例如,船山于《诗经稗疏·商颂·韦、顾、昆吾》中,分三段考证《诗·商颂·长发》“韦顾既伐,昆吾夏桀”的韦、顾、昆吾三地,该文第三段说: 顾亦已姓之国,则亦昆吾之裔也。《左传·哀公二十一年》:“公及齐侯盟于顾,公先至于阳谷。”则顾在阳谷左右,滑之东,濮之南,与豕韦、昆吾相为唇齿,亘居河北,山东(逵按:  相似文献   

9.
周易内传十二卷发例一卷周易大象解一卷。周易稗疏二卷。旧本三卷四库本四卷周易考异一卷。附稗疏后周易外传七卷。书经稗疏四卷。尚书考异。有目未见书尚书引义六卷诗经稗疏五卷。旧本二卷四库本四卷诗经考异一卷。附协韵辨诗广传五卷。礼记章句四十九卷。春秋稗疏二卷。春秋家说七卷。春秋世论五卷。旧本二卷读春秋左氏传博议二卷。四书训义三十八卷。又名授诸生诗义四书稗疏二卷。故本一卷四书考异一卷。读四书大全说十卷。四书详解说文广义三卷。凡经类二十二部。已见二十部。都一百六十四卷。未见二部  相似文献   

10.
先生姓王氏名夫之字而农号姜齐先世本掦州高邮人。明永乐初有官衡州卫者遂为衡州衡阳人家世以军功显。父字武夷。始以文学知名。中天启副榜先生卽其季子也明即亡隐于湘西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先生少负隽才。读书十行俱下一字不遗。年二十四与兄介之同举崇祯壬午乡试以道梗不赴曾试明年张献忠陷衡州设伪官招降士绅。其不屈者缚而投诸湘江。先生走匿南岳双髻(?)下贼执其父以为质。先生引刀自刺肢体。舁往易父贼见其徧体创也。免之父子俱得  相似文献   

11.
《诗经》最晚诗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中最晚之作是哪一首?历来众说纷坛。《毛诗序》认为是《陈凤·株林》。《序》云:“《株林》,刺灵公也。淫乎真姬,驰验而往,朝夕不休息焉。”据《左传》载,此事发生在公元前598年。《韩诗外传》认为最晚之诗是价出风·燕燕》。这是一首写卫定姜送其儿媳大归的诗,时在公元前558年。较之《陈风·株林》晚40年。梁启超先生亦主此说(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卷二《分论》)。清王夫之则主张《秦风·无衣》是秦哀公为申包前乞师而作。其《诗经稗疏》云:“《春秋》:申包管艺师,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人刘向《新序》亦云然。《吴…  相似文献   

12.
先生姓王氏。讳夫之字而农。号薑齐。湖南衡阳人。父朝聘副贡生。以文学知名。先生少负异才。读书十行俱下。年逾冠与兄介之同举崇祯壬午乡试。以道梗未与计偕。明年张献忠陷衡州。士类多污伪命。其不屈者投之湘江。先生走匿南岳双髻峰下。贼执其父以为质。先生自引刄。刺其肢体。舁往易父。贼见其重创也。免之、父子俱得脱十七年北京陷。先生涕泣不食者数日。明年、王师下金陵。唐桂二王、相继称号。督师何公腾蛟屯长沙。堵公允锡驻常德。两公颇不相能。先生忧之。上书监军章公矿。  相似文献   

13.
<正>船山乃一代宗师,然沉埋多年。至其学大昌,其书大行,则已错简脱文,讹误满纸,学者苦之。于是校者蜂起,百年来蔚为大观矣。岳麓书社1992年4月出版之《船山全书》第三册,收《诗经稗疏》(附《考异》、《叶韵辨》)、《诗广传》,由胡渐达先生初校,杨坚先生终  相似文献   

14.
<正>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王船山,政治伦理思想丰富而又精深,其中关于治理国家必须德法结合的思想,对于今天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仍不失其重要价值。 1 王船山反复强调德法并重。他说:“且夫国家之政,虽填委充积,其实数大端而已:铨选者,治乱之司也;兵戎者,存亡之纽也;钱谷者,国计之本也;贼役者,生民之命也;礼制者,人神之纪也;刑名者,威福之权也。大者举其要,小者综其详,而莫不系于宗社生民纲纪风俗之大。其纤微曲折,皆淳浇仁暴之机也。”这就是说“礼制”和“刑名”同“兵戎”、“铨选”、“钱谷”、“赋  相似文献   

15.
姜亮夫先生说:“然以本篇细绎之,则山鬼乃女神。而其所言,则思念公子灵修之事。灵修者,楚人以称其大君之谓也,则山鬼岂亦襄王所梦巫山女神也耶?……则山鬼为神女之庄严面,而神女为文士笔底之山鬼浪漫面矣。姑说之以待世之好楚辞者。”(见《屈原赋校注》263、264页)郭沫若先生说:“‘采三秀兮於山间’,於山即巫山。凡楚辞兮字每具有於字作用,如‘於山’非巫山,则於字为累赘。”(见《屈原赋今译》32页注语)马茂元先生说:“象《离骚》、《九  相似文献   

16.
“南人”辨     
屈原《思美人》有“观南人之变态”一句。王逸、朱熹将其中的“南人”,释为“楚”或“楚国”,姜亮夫先生《屈原赋校注》驳它说:“楚与郢都,皆屈子宗邦,岂得斥为南人”?驳得甚为有理。王夫之、蒋骥将“南人”解为“郢中”的“党人”。姜先生没有驳它,近年出版的聂石樵先生《楚辞新注》还采用了此说。其亦属误解。案屈原之诗,凡指郢中之群小,自有其习惯  相似文献   

17.
史记管晏列传:「大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老子申韩列传曰:「申子、韩子,皆著书传于后世,学者多有。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篇中独颇载说难之辞,余皆不及焉。司马穰苴列傅曰:「世既多司马兵法,故不论,著穰苴之列传焉。孙子吴起列传:「大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商君列传:「大  相似文献   

18.
先生姓王氏。讳夫之。字而农。号姜斋。衡阳人。明之遗臣也。少举乡试。时流贼寇衡阳。执质其父。欲招之。先生刺肢体舁往易父。卒脱于难。孝声动四隣。甲申之变。先生以累世朝臣故。痛宗社覆亡涕泣不食者数日。作悲愤诗。已从严起恒瞿式耜走广西图恢复。而悍帅弄权。内竖倾陷。瞿殉节于桂林。严遇害于南宁。大势既去。缅甸闻变。明祚终绝。先生遂决意林泉。杜门著述。孤忠已矣。传学将来。是其志矣。筑室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先生于学无所不通。大抵以汉儒为门户。以宋五子为堂奥。旁及屈宋辞章。进窥老荘玄学。于诸经有稗疏。乙部有读通鉴论宋论。诸子楚辞均有注  相似文献   

19.
屈原的"帝高阳之苗裔兮"表达了他希望楚王心系天下,主张强国变法的政治理想,也为渐为学界认同的楚族族源"北来说"提供了重要佐证;关于"伯庸",从闻一多的"屈瑕"说到段熙仲和赵逵夫的"句亶王"说,与西汉刘向的"伊伯庸之末胄兮"相印证;"三后"亦为熊渠所封之"三王"。  相似文献   

20.
<正> 《鹤林玉露》乙编卷五《断决》云:“吴请成于越,勾践欲许之,范蠡不可;楚求和于汉,高帝欲许之,张良不可。此霸王成否之机也。二子亦明决矣哉!故曰:‘需者事之贼。’又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王瑞来同志的校点本(中华书局版)认为“需者事之贼”的“需”,乃是“懦”之误,于是径改之,我以为“需”是对的,不应改,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