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经济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的研究十分薄弱,地方农村经济尤其如此.笔者对河北定县的近代农村经济进行了较全面、较系统的研究,本文仅是其中的一个侧面.二三十年代定县的农民生活,可视为全国尤其是华北地区农民生活的缩影,对增加人们、特别是青年人深入了解和认识过去的农民生活,是不无裨益的.一、口粮不足民以食为天,口粮是农民的命脉,是农民生活的最低指标.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后,由于部分有识之士的呐喊、晚清海防教育的初步发展以及近代出版业的兴起等原因,近代中国国民形成了以海防观为主的海洋观念.但这一观念带有一定的被动性和保守性.甲午战争后,西方海权观念传入中国,近代国民的海洋观念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从其发展历程来看,近代国民的海洋观念是不断深化的,既有对传统海洋观的反思,也有对西方海洋观的探求,近代中国国民海洋意识在内忧外患的困境中缓慢前行.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认为"欲新吾国当新吾民",通过考察西方近代国民理论及近代国民人格,梁启超借鉴严复"民德、民智、民力"概念并拓展其内涵,从而形成特有的集"道德"、"智慧"、"力量"三维一体的近代中国国民人格观,开启中国国民人格近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的"典范化"是近代国民国家在文化统合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侧面;二叶亭四迷的小说《浮云》曾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拥有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近代小说的盛誉,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二叶亭四迷以及他的《浮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对于此种变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文学作品"典范化"的过程和实质。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的《新史学》与《新民说》,在倡导近代进化观、近代民族主义精神、近代国民观念等方面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显示出《新史学》与《新民说》宗旨相通,说明梁氏企图借新史学灌输近代进取精神、近代民族主义精神与近代国家观念,培养近代新国民,以适应救亡图存的时代需求。  相似文献   

6.
日本近代,国民“公德心”的拥有、“公德”水平的快速提高,乃至精神风貌的极大改观,不仅仅是日本政府对国民进行公德教育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与“公德”相应的“法治”健全与有效运用的结果。探赜日本近代“公德”发展与“法治”之间的关系,我们就会体会到:其一,日本近代强制性治理“不公德”顽疾的“法治”意识提高;其二,日本近代具有法律效力的《违式诖违条例》落实,迅速使国民 “公德”水平提升;其三,日本近代 “公德教育”与“法治”有机结合推动了国民“公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的《新史学》与《新民说》,在倡导近代进化观、近代民族主义精神、近代国民观念等方面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显示出《新史学》与《新民说》宗旨相通,说明梁氏企图借新史学灌输近代进取精神、近代民族主义精神与近代国家观念,培养近代新国民,以适应救亡图存的时代需求。  相似文献   

8.
清末修律在中国近代人权与法制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近代人权进入法制领域的开端,对后世中国人权与法制的建设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清末修律不仅从社会舆论和实践上促进了近代国民人权意识的进一步增强,而且还对当时及后世中国国民的法制观念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也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然,由于清末修律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其对近代国民人权意识增强和法制观念转变的促进作用也是有限的,只是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的,对此也要有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传统儒家伦理在近代中国的式微,历史地赋予了近代中国文化精英们重建国民价值观的使命.本文围绕这一主题来厘定国民价值观的寻求在近代中国的衍变历程.  相似文献   

10.
为推进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与建设,革命志士从三方面展开中国近代人文精神的时代构建:一是近代人道主义的理论阐释主要围绕仁爱、博爱与人道等方面展开;二是中国近代道德学说的初步构建主要关涉理论有清算"三纲之说"弊害、废除三纲设立道德之法律、彻底改造固有家庭伦理、积极构建近代社会伦理与努力发展近代政治伦理等方面;三是近代理想人格的时代塑造突出表现为努力清除国民劣根性、积极谋求"立人"、极力推崇革命人格与塑造健全国民人格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诠释中国近代国民性格批判的思想文化运动,对近现代乃至当代中国社会变革的深层意蕴,构成了公民文化建设和公共精神培育的一个历时性政治哲学反思的主题。从政治国民与文化国民的交互关联出发,强调了社会政治生活成为文化国民具体而直观的存在世界。政治国民不仅成为特定政治文化的价值表达,也是民族文化精神的践履者和承载者。型塑国民性格就必由广泛而生动的政治生活来完成,政治精神、政治制度等的整体融合担负着国民性格塑造社会路径。这一途径实际表现在制度观照和伦理观照的架构内,制度批判与重塑和伦理批判与重塑明示了社会政治发展的归旨在于塑造优良的国民性格,也确定了国民性格问题批判性研究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近代欧洲迅速崛起的原因是学术界长期探讨的热点之一。勿庸赘言,科学技术在近代欧洲崛起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近代自然科学为近代欧洲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成为资产阶级批判封建思想和神学思想的锐利武器;科学技术造就了一个不同于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文化环境,为改造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国民整体素质起了积极作用;科学技术还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最终使中世纪的欧洲向近代欧洲的转化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13.
农民学,顾名思义就是有关农民问题的学问,具体而言就是通过认识农民及农民问题,以推进农民发展的学问。在中国,农民一直是一个主要的社会群体,重视农民问题的研究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李云教授的专著《中国农民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变迁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就是该研究领域的一部新著。本书由导论、正文五章和结语三部分组成,以农民的传统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为分析基点和参照,对近代以来农民政  相似文献   

14.
近代著名思想家、政论家梁启超构建的国民政治理论认为:国民是具有独立、自由、平等人格, 享有权利、负有义务、有良好公德的国家主人。国民政治是法治政治,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国民政治的实现、维持和运用。其原动力皆在国民自身,国民应积极参与国家政治活动。他的这一思想在当代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19世纪末中国社会过渡时代的产物,近代学校具有重大的政治功能.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认为,“议院以学校为本”.这一思想,具有相当的历史合理性.根据梁氏和其他近代有识之士的有关思想,结合中国近代史实,笔者以为,除了培养出一大批近代国民、近代政治人才和各种近代专门人才之外,近代学校还对近代政治实践具有重大影响,构成近代政治体系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6.
王乐飞 《老友》2013,(3):13-14
国歌是在世界历史进入近代文明、人类活动联系紧密、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出现的。国歌是一个同家精神面貌的体现。她起着激励国民、凝聚人心的作用,是现代国家不可缺少的元素。  相似文献   

17.
雷沛鸿教育思想的精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沛鸿教育思想的精华阎广芬雷沛鸿(1888—1967)是中国近代广西籍的著名教育家。是20年代至40年代驰骋于我国教育界的风云人物。他不但在推进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动,创办国民中学,国民大学,建立民族教育体系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也重视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占据了全国总人口的绝大部分。因此,"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的一个重大问题,也势必成为中国共产党所关注的一个焦点。毛泽东是较早一个致力于研究农民问题的中共领导人,也是近代以来对中国农民和农村问题了解最为深刻的领导人之一。毛泽东思想中关于"三农"问题的理论,至今仍是我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参考文献。而毛泽东对中国"三农"问题如此清晰的认识,首先是来源于他领导的韶山农民运动,韶山农民运动对毛泽东"三农"思想的形成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国民的文化程度的高低是衡量该国国民文化素质及人口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文化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国民的人口素质高低。目前我国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文化程度很低,还存在有相当比例的文盲。文化程度的低下...  相似文献   

20.
近代西北农村高利贷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利贷是影响近代西北农村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高利贷在近代西北农村广泛存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近代西北农村的高利贷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等特征,并对农民生活、农村经济和西北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