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曹植咏侠诗在侠文化渐趋衰微的时候,继承并发展古游侠的人格品性,将实有侠变成精神之侠,在文学领域内大力宣扬侠义理想,起到了振起侠风的作用。曹植的咏侠诗丰富了侠文化的内涵,引起中国文人的心理共鸣;塑造了经典化的侠意象,提供了优秀的艺术范式,为中国古代诗歌开辟了一块新的园地,为文人找到了一条新的情感宣泄之路。  相似文献   

3.
侠与侠文化的自由理想──中国侠文化形态论之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侠与侠文化的自由理想──中国侠文化形态论之五韩云波历史上的游侠行为与文艺中的武侠文学所形成的中国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文化形态,对中国文化尤其是下层民间文化有深刻的影响。而形成中国侠文化的文化特质,则主要有正义、自由、兼爱等等因素。本文着重...  相似文献   

4.
论侠与侠文化的享乐特征──中国侠文化形态论之三韩云波一谈到侠,令人不禁想起《史记·游侠列传》的以道义相期许,以致有人把快定义为“即有不畏国家法律而为人排忧解难之行为的人”[1],这无疑是种误解。如果我们更全面地考察历史,就可以看到《史记》中还有两段话...  相似文献   

5.
游侠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产生于春秋战国之交。游侠的目的,是追求个人价值的社会首肯。他们重义轻生,一诺千金的优秀品质,表现出超常的人格魅力。游侠进入诗歌,当属汉魏之际。使游侠主题成为一种文学现象,应首推曹植,他创作了一些描写游侠和表达自己任使思想的诗。首先是游侠从军报国诗。其次是具有强烈青春少年诗酒精神的诗,再次是表现对自由的追求。曹植的游侠诗,开后世游侠诗之先河。  相似文献   

6.
康震 《人文杂志》2004,(5):135-139
崇尚武功,舍生取义是长安侠士的行为道德准则.西汉长安"五方杂错"的风习、黄老政治的施行是长安多游侠的文化渊源.唐长安的"恶少"、"英豪"群体是长安多游侠的社会基础.唐长安的多元文化存在是长安多游侠的思想背景.长安豪侠辅助关陇集团克定关中长安多游侠的历史动因.唐长安游侠在唐诗中成为超越世俗、建立奇勋的人格象征.他们逞强好胜,骄纵不羁的个性被诗化为豪迈矫健的英雄行为.唐诗中的侠士超越了横行复仇的个人意气,升华为慷慨的爱国激情,表现出俊逸的浪漫精神,为唐代诗歌注入劲健、刚猛的精神活力.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界定的游侠特征,只是理想的人格追求,然自侠登上社会舞台始,就走上依附于某种政治集团的道路,逐渐丧失了独立的人格,魏晋以降侠向豪强化转变;唐代侠亦豪亦侠,形态各异,提供了侠的诸性格;宋明时期的侠已世俗化,身处独行侠时,尚具有游侠精神,接受招安则沦为统治集团工具,开辟了侠的悲剧道路;清代侠已彻底官化,秦汉特立独行的侠风荡失.  相似文献   

8.
侠文化与20世纪中国小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经建 《文史哲》2003,(4):156-161
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同时又具有“民间性”与“反正统性”的特征 ,其文化价值观念以“元叙事”形态和“潜文本”方式被转译为 2 0世纪中国小说的叙事资源和创作题旨。这批小说大都采取“英雄传奇”式叙事 ,具有“侠义”母题类型 ,并表现出“江湖乌托邦”境界。  相似文献   

9.
老舍对侠文化的接受与思考,主要立足于民间立场,以现代意识对侠文化进行了现代性转化和主体性再造,在文化反思和国民性改造的整体文学格局中,继承和发扬了侠文化精神,致力于独立人格的全新建构、社会理想的探寻和民族新生的文化构想.这种文化改造思路对当前文化、文学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侠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一部分特殊人群 ,他们从《史记》开始正式登上文学史的舞台。侠义精神虽然被封建正统思想所排斥 ,但由于受传统文化传承和健康人格心理的需要 ,在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中倍受推崇 ,积淀为中国人性格深处的侠者气质 ,并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论儒侠互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欧 《天府新论》2000,(5):89-92
“儒侠互补”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个侧面,它体现在部分士大夫的人格结构与精神品性上,也表现为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一种互补。  相似文献   

12.
论唐代豪侠小说与咏侠诗之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豪侠小说的发生、发展离不开唐代咏侠诗为其提供的文学和文化积淀。一方面,侠主题在初、盛唐时由诗歌先期引入,当咏侠诗达到高潮之后,侠主题又在中、晚唐由诗歌向小说转移。另一方面,咏侠诗为豪侠小说确立了侠的观念,丰富了侠的形态,为豪侠小说的创作提供了参照和启示。当然,唐代豪侠小说在对唐代咏侠诗作大面积的继承时,又表现出一定的超越和流变。因此,唐代豪侠小说与咏侠诗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陈夫龙 《东岳论丛》2019,40(3):113-120
蒋光慈以血与火浇铸的革命文学创作书写着诗学正义,使他的文本世界成为刺向黑暗社会的复仇利刃,宣泄着时代的反抗意志和复仇情绪,鼓吹着暴力革命,张扬着革命尚武精神,从而使社会正义和社会公道得以伸张与维护。蒋光慈的作品具有鲜明的自叙传色彩和强烈的复仇精神与反抗意志,其中反复出现的个人英雄主义和暗杀恐怖主义相胶合的复仇情节,是侠文化精神和无政府主义思想耦合纠结形成的侠客式反抗的典型体现。他把古代游侠、拜伦式个人主义英雄和中国革命时代特色以及革命尚武精神有机结合起来,赋予文本中的复仇情节和反抗情绪以革命激情与正义观念,从而使传统侠文化在阶级革命语境中凸显出鲜明的现代革命内涵。  相似文献   

14.
论儒侠文化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文化多元化的网络时代 ,面对殖民主义文化的严峻挑战 ,对民族文化精神进行挖掘与探讨并去粗取精的任务日益显得迫切重要。儒文化以其尚理性、稳定性、富有弹性的优势一直主宰着中华文化 ,这是有目共睹的。近年来 ,不少研究者对侠文化探本求源并极力弘扬其精髓 ,加之武侠小说与电影电视研究的推波助澜 ,使得侠文化精神愈是彰明 ,引起了不少国人的重视。进一步 ,人们开始清理并审视儒侠文化精神的深层结构 ,但意见颇不一致 ,或曰儒侠对立 ,或曰侠出于儒 ,等等。笔者认为儒侠文化共同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层的心理结构中 ,有着其内在的契合点与背…  相似文献   

15.
曹植的《白马篇》对传统的侠义伦理、侠的人生价值取向进行了改造和规范,树立起了一个经典化的侠意象,为封建社会中的不遇文人找到了一种新的情感宣泄模式。同时,其也为中国古代诗歌开辟了一块崭新的园地,从而对此后侠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江湖”是侠文化的具有特指意味的价值范畴 ,平民乌托邦色彩、“狂欢”与“救赎”是“江湖”的基本主题内涵。一方面是“江湖”乌托邦的文化题旨给 2 0世纪小说提供了具有充分的世俗关怀精神的叙事资源和富有象征意味的艺术创造空间 ,另一方面 2 0世纪小说创作对“江湖”乌托邦的文化题旨的审美阐发可以转述为 :侠文化中有关“江湖”乌托邦的话语表述和文学创作的虚构性质 (乌托邦式文类特征 )在相同的或乌托邦化的语境中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7.
谭恩美在小说《接骨师之女》中对母女冲突的描写较之其前几部作品已居于次要地位,她更多地展现了女儿对母亲爱的萌发与理解,倾注了对多元文化的思考。这一叙事策略上的变化可以窥见作者文化心态的发展,也即多元文化观的显现。多元文化观正是我们解读《接骨师之女》以及挖掘谭恩美小说创作主题思想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文学:从文化研究到都市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士林 《学术研究》2007,1(10):120-125
作为人类城市文化发展的最高代表,都市文化为我们站在更高的历史阶段研究城市文化和文学等提供了现实对象。与都市文化相关的研究主要有两大话语谱系:一是以经济学、社会学为核心的社会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对都市文化结构及其人文精神层面很少触及;二是以大众文化、审美文化、文化批评为主流的人文学科研究,由于缺乏必要的切入都市社会现实的理论与方法,也不可能完成解释都市现实乃至批判都市存在的任务。在当代都市化背景下,如何减少人自身的异化及在现代化大都市中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都市文化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的价值理念。与西方不同,中国都市文化研究的学术渊源与当代中国文学学科的理论建设与现实发展有密切关系。中国文学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文化研究方向是当代都市文化研究的原始发生形态,晚近十年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为发展目标的中国城市化进程,则为其从文化研究转向都市文化研究提供了物质条件与学理契机。  相似文献   

19.
20.
从侠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明杂剧中侠义题材的作品在与侠历史、咏侠诗词、侠义小说的交融互动过程中扩大了古代侠文化传播的领域,拓宽了侠文学生存的空间。叶宪祖杂剧《易水寒》在这一方面极具代表性,该剧不仅重塑了侠者形象,弘扬了侠义精神品质,而且作品援诗入戏,大量采用咏侠诗句,对于侠文化在明代的传承与发展,尤其是古代咏侠诗的传播与接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