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私营企业的业主,听说一位打工青年的父亲病重,不敢回家看望,生怕被老板炒了鱿鱼,便亲自用小车专程将其“押”送回家,看望其生病的父亲,并留下3000元慰问金。那位小青年激动得热泪盈眶“:老板这么把我当人看,我不为企业卖命干,良心都被狗吃了”而另一企业则相反。说的是广东虎门胜美达机电公司有3800多名员工,其中女工超过3000人,工厂规定,每个员工每天只能上3次厕所,逼得一些员工尿裤子。员工们气愤地说:“企业简直不把我们当人看,而是当牛使”两家企业,两种对待员工的不同态度,必然也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青岛港务局的领导们认为,企…  相似文献   

2.
高剑峰 《经理人》2007,(2):98-98
若让一个不断向老板伸手索取利益的人留在企业,对企业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他会产生“晕轮效应”,对企业造成板坏的影响。表面上看,是他一个人在向老板要利益,实际上,他代表一种势力或者一个派系.他向老板要求更多的利益,若老板满足他了,随之就可能有一批人,都会向老板索取更多.  相似文献   

3.
巴西一家跨国公司(Semco)成功地推行了一种“没有经理人的管理”,以此救活了垂死的企业并且使它繁荣。所谓“没有经理人的管理”其实不是“没有管理”,而是没有我们观念中的“一把手”,不再由一个人说了算。这种做法的确值得我们深思。近日一位有影响的专家作了一次关于企业管理热点的即兴演讲,他讲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讲了CEO,讲了独立董事,但最后强调“一把手”应当如何如何。姑且不对“一把手”应该如何的说法进行评估,光是对“一把手”事实的肯定就是对管理热点的嘲弄。既然有一个“一把手”坐阵,他是叫CEO、叫总裁或者其它什么新鲜名…  相似文献   

4.
有些人,在骨子里就有一种不确定因素,属于三国时蜀国的大将魏延那种长“反骨”的人,老板对他再好,他也可能成为“叛将”。这种“叛将”回头找到老板,希望能回归企业时,老板应该细细思量:当企业出现危机时,他是否能忠心耿耿地与我一起渡过难关?另外,对回归  相似文献   

5.
问题114: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作为副职,你要成为“强兵”,使“强将”器重你,信任你,你该怎样做呢?参考答案:①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创造一流的工作成绩,让领导者真正认识你,“承认”你。②“强将”往往比较注重副职的个人素质,要求副职有能力,有水平,能够按照他的意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因此,在这样的领导手下工作,一定要有很强的成就感,要有“干一件成一件”的强烈愿望,千万不要在如何讨好领导、阿谀奉承上动歪点子。③有人说,领导身边往往有“三才”———人才、庸才、奴才。我以为这种说法不正确。如果一个领导身边“三才济济”,那么他就…  相似文献   

6.
“皇帝心理”是什么?恐怕做过皇帝的人最有发言权。手头就有这样一个资料:我国末代皇帝溥仪“文革”期间曾对在一块接受“劳动改造”的著名演员新凤霞说:“人在当权的时候容易独断专行”。并现身说法.称自己这个末代皇帝“也有过这种唯我独尊的独裁心理”。他举例说,当年在宫里,曾有一个小太监姓黄。叫黄立金。“听了这个名字,我当时心里就反感。好像他姓黄本就不该,他还叫立金。黄和金都应是皇家专用的”。于是,溥仪就“随便”给他改了个名.叫“黑小三”。但又不许他说姓,只能叫“小三”。溥仪笑称:“现在想想,也真太可笑了。”  相似文献   

7.
美国最近出现了一种叫做“隐形推销员”的职业,这些所谓的“隐形推销员”经过严格的职业训练,化装成普通人,在一些场合与目标消费者搭讪,借机推荐产品,消费者往往在浑然不知之中就接受了他们的影响。虽然这一做法遭到了来自道德方面的指责(人们认为这一做法将加深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但据说这种隐形推销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培养“隐形推销员”的公司还打算将这一业务推广到世界上其它国家。“隐形推销员”给我们两个启示:第一,口碑是营销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应该纳入公司营销沟通管理的范畴,不要让它自生自灭;第二,进行…  相似文献   

8.
以什么为本     
“以人为本”,是近两年使用率较高的一个词,是一个能给人温暖和憧憬的词。但在工作实践中有些领导干部又是以什么为本的呢?领导方式,以“命令”为本。领导本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但在有些地方,却成了领导干部单方面的“命令”。上级要求下级完成某一项工作,下级一琢磨,这项工作的安排是瞎指挥、是形象工程,不切实际,便如实地向上级说明情况、提出建议。不料上级“龙颜”震怒:你什么都不要讲,我只要你的结果!完成任务来见我,完不成任务撤你的职!这种简单、粗暴的工作方式被有些人当成有魄力的表现。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执行不好就摘…  相似文献   

9.
贺丰彬 《经理人》2005,(11):102-103
国企和外企中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在民企未必行得通王选是一家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以前工作轻松的他,现在正面临着老板的严格要求。老板对他说:不要再只做简单的人事工作,要为企业制定相关战略!也就是说,王选的身份,要逐渐从战略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战略  相似文献   

10.
李一 《领导科学》2007,(2):36-37
“领导”这个词的概念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不同的时代背景赋予这个词不同的意义。在过去,由于教育、信息和实践的限制,有些人掌握了更多知识,获得了更多能力,他们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成为上级,成为领导;而另一些人则没有机会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就成为下级和群众。在这里,领导具有上级、指挥、高明、权力等意义,领导就是自上而下靠指挥链和行政链推动工作、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的。显然,这里的领导者,是一个有优势的领导者,是与下属有“位置差”的领导者,是一个具有“势能”和“惯性”的领导者。同时,谈到领导,就会使人联想到“…  相似文献   

11.
现在流行一句话叫“未来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如果这句话是提醒我们必须尊重人才,这当然对,但如果我们因此认为,只要重视人才,对普通人可以不理不睬,那就大错特错了。亚洲首富李嘉诚对人才有独特的理解。他曾说“:我对我的员工只有一个简单的办法,一是给他们相当满意的薪金花红;二是你要想到他将来要有能力养育他的儿女。所以我们的员工到退休的前一天还在为公司工作,他们会设身处地地为公司着想,因为公司真心为他们着想。”正是这种对每一个员工发自内心的关心和尊重,使他的企业获得了长久的竞争力。然而,我们一些企业又是如何对待普…  相似文献   

12.
正很多职场人把"心腹"想得太脏了,以为就是溜须拍马毫无底线,在聪明的领导眼里,拍马屁的最多算个棋子,成不了心腹。真正的领导心腹是有尊严的。有尊严地成为领导的心腹很简单,就是"三要三不要"。一要有需求。没有需求的人是最危险的,领导根本控制不了他。很多人以为在领导面前就是要表现出一心做事、无欲无求。错了,什么都不要,领导很慌的。如果你要加薪,要升职,要获得重视,这些都是领导可以给的,领导就可以用这些来和你交换。  相似文献   

13.
李国威 《领导文萃》2013,(19):117-118
抛开前呼后拥的假象,领导其实很孤独。我以前所在的公司早期,IT部门就是老板和秘书两个人,中午我们都愿意找秘书一起吃饭,可是秘书总说:"要叫上我老板,要不然他会饿着还说不饿。"老板是外籍华人,我们的话题常听不懂,就闷头吃饭,有时跟着傻笑。到了高层,领导的午饭时间孤独就特别明显。像我们这么大  相似文献   

14.
新视野     
党内江湖习气危害党和人民 2003年第7期《求是》杂志刊登姚眉平的文章,披露了党内出现的江湖习气的严重问题。 文章称,在一些党政部门,弥漫着一种不良习气。比如,党内不称同志,却称兄道弟;上级不叫领导,叫老板,岁数大点,就直呼“干爸”、“干妈”。再比如,做思想政治工作,不是  相似文献   

15.
中层干部是一个单位的中流砥柱,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就其位置而言,他们既是承上启下的“结合点”,又是上传下达的“传送带”;就其身份而言,他们既是“指挥官”,又是“执行官”;就其职责而言,他们既要当好“教练员”,又要当好“运动员”;就其能力而言,他们既要有“专家”的业务素养,又要有“杂家”的综合素质.正是这种“既官又民”的角色定位,给中层干部的角色转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从一般同志到中层干部,不仅是职位的提升、级别的提高,更是工作性质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等各个方面.一些新任中层干部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不能及时适应好职务的变化,在角色转变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依赖思想难突破,不想转.一些新任中层干部长期当“办事员”,领导安排啥干啥,领导没有安排的坚决不干,依赖思想非常严重,主观上不想去转变角色.二是角色定位难把握,不敢转.中层干部的角色定位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忽而是上级,忽而是下级,忽而是同级.一些新任中层干部很难在这种变化中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心理上有畏难情绪,怕转来转去既得不到领导的赏识,又失去群众的信任,还引起同级的嫉妒.三是领导能力难适应,不会转.一些新任中层干部长期在一线工作,缺少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战略思维能力、组织决策能力、创新应变能力、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和交际协调能力等基本能力.这种“能力不足症”使得一些新任中层干部在转变角色中出现了“错位”“越位”和“缺位”的现象,导致领导不满、下属抱怨,工作处于被动局面.四是岗位职责难担当,不真转.担任了职务,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有的新任中层干部由于性格的原因,喜欢当“老好人”“群众代表”,工作中怕得罪人,怕承担风险,遇事推诿扯皮;有的新任中层干部由于能力的原因,不能独当一面,在角色转变中“犹抱琵琶半遮面”,利于自己的就“转”,不利于自己的就不“转”.  相似文献   

16.
不论做企业还是干事业,目标始终是一种不竭的动力。还记得两年多前,中央电视台曾直播过一次由7名业余队员组队攀登珠穆朗玛峰活动吗?万科董事长王石参加了。开始他并不被看好,认为有三大“天然劣势”:年过50,偏老;身体不如其他队员棒;有钱,用世俗眼光看有钱人惜命,不敢冒险。最被看好能登顶的,  相似文献   

17.
赵伟  沈慧民 《经理人》2004,(11):28-29
要不要“一竿子插到底”,这是个困惑很多人的问题,有人坚持要“一竿子插到底”,为什么不呢?前不久流行的《执行》一书说的就是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而另有一些人认为“一竿子插到底”是对中层管理者缺乏信任的表现,中层管理者有被“架空”的担心有管理学者进认为“一竿子括到底。虽然可以解决企业一些具体问题.但往往会导致公司整  相似文献   

18.
说『忽悠』     
“忽悠”一词的由来,笔者没有作深入的研究。它由方言的本意派生出来的新意,本人愚见,是指对人情和事物状态予以渲染,或有意给予夸大,使其状态有所失真,通常比喻人对人、尤其下级对上级阿谀奉承,以博得领导的关注和赏识,从而达到个人目的。“忽悠”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一般来说有“戴高帽”型的,即有的人当面“忽悠”,称领导的理论水平和领导艺术多么多么高,组织和协调能力怎么怎么强,如何想大事、办大事、为群众做好事;有“挠痒痒”型的,即领导喜欢什么说什么,得意啥就来啥,把领导“忽悠”得乐呵呵的,浑身舒服极了;有“上套”型的,即领导不…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二八定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科学。既然是科学,便有一定的内在规律,“二八定律”便是人们在长期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所谓“二八定律”,是指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往往是20%的人完成80%的工作任务,创造80%的财富。因此,作为企业的老总或单位的领导,要保持稳定的人力资源结构,保证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就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确20%的核心成员是谁,这些人有什么样的特点和优势,他们需要企业给予他们什么,以便采取相应的策略,通过重点培养和激励这20%的骨干力量,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带动另外80%…  相似文献   

20.
在机关工作,常听领导说为官须防“四种人”,笔者对此感触颇深,聊以成文。 一是上面人。这里说的上面人,是指上级机关个别原则性不强,到处打招呼、递条子、使眼色的人。这种人党性观念不强,或假以组织之名,营一己之私;或借领导之威,以售其奸。在一些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