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弄清了刑法的因果关系,即弄清了犯罪行为因果关系的本质,在确认犯罪问题上就能更好的判断一个人对其行为结果负什么样的刑事责任。同时刑法的因果关系也是一个争论最多的问题,对于因果关系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条件说与原因说,都是现在中外刑法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正确的区别及认识它们对于研究刑法因果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刑法因果关系是行为人负刑事责任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刑法理论界习惯从因果关系的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出发讨论和认识刑法因果关系,但这无法准确把握刑法因果关系的存在范围。理论界关于刑法因果关系之争主要集中在判断标准上面,少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故每一种学说在应用中都很难穷尽所有可能的情形。本文在挖掘必然因果关系说和偶然因果关系说的缺陷的基础上,从寻找新的刑法因果关系的判断方法入手,系统地展开刑法因果关系相关问题,试图搭建较为完整实用的我国刑法因果关系理论新构架。  相似文献   

3.
按照我国刑法个人责任原则,一个人只能对自己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后果负责任。当某一危害社会的结果已经发生,要使行为人对这一结果负担刑事责任,必须查明这一结果是由该行为人的行为直接造成的,也就是要查明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由此可见,刑法中的因果关系问题,是犯罪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行为人应负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正确认识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对正确解决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指犯罪构成客观方面要件中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当危害结果发生时,要确定某人应否对该结果负责任,就必须查明他所实施的危害行为与该结果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5.
刑法因果关系应分为事实因果关系和法律因果关系两个层次。事实因果关系是对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客观联系的归因性确认,法律因果关系是就行为人对犯罪结果承担刑事责任的归责性判断。事实因果关系是法律因果关系的基础,归因性确认是归责性判断的前提。司法机关在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过程中对因果关系的认定,是从事实因果关系逐渐向法律因果关系过渡、在归因性确认的基础上逐渐增强归责性判断的过程。法院对因果关系的归责性判断应综合考虑多种价值元素,包括刑事政策、刑法精神、刑罚根据、行为的危害性及其规范违反程度、行为对结果的作用力和一般的公众观念等。  相似文献   

6.
无论在刑法理论上,还是在刑法实践上,刑法因果关系都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极其复杂的问题。而刑法偶然因果关系能否成立的答案则存在于内外因对立统一原理、必然性与偶然性对立统一原理、因果性与必然性、偶然性辩证统一原理、原因与条件的区别之中,并在刑法实践中得到最终验证。如果刑法偶然因果关系难以成立,则刑法必然因果关系本身也是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7.
因果关系是哲学中重要的范畴,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对因果关系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这种解释是各门学科解决因果关系的理论基础。而刑法没有自己特殊的因果关系理论,它只是运用了马列主义哲学关于因果关系的原理来解释自己的研究对象,即犯罪问题。所以,因果关系问题是研究犯罪构成客观方面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当危害社会的结果已经发生,为了使行为人对这样一个结果负责,就必须查明危害结果是否由他的行为所造成的。也就是说必须是行为人的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如果缺乏这  相似文献   

8.
因果关系问题,是刑法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复杂的问题,也是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难题。研究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因果关系的基本哲学原理为指导,同时也要认识到刑法学科的特殊性。笔者从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出发,对我国的刑法因果关系的特点、性质、原因与条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应从刑法的目的和任务的角度重新认识刑法因果关系及其在刑法中的地位,使刑法理念得到科学的体现,以促进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特别是怎样把唯物辩证法的因果关系学说具体运用到我国刑法中来,刑法中因果关系有那些表现形式以及研究刑法中因果关系有什么实际意义,探讨这些问题对审判实践有一定的作用,本文拟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刑法理论中因果关系条件说存在逻辑上的不足,不仅包含必要条件,还应包含充分条件和充要条件。建立在条件说基础上的相当因果关系中断理论有违因果关系客观性之嫌,在立论上有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刑法因果关系主观论是指一种承认主观性在刑法因果判断的作用,认为刑法因果关系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在认定刑法因果关系时应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态度的观点。该观点的出现使刑法因果关系客观性原理受到较大冲击,引起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的混乱,导致司法实务出现相互矛盾的判决。坚持刑法因果关系客观论,必须正确认识引起结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犯罪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合乎规律的联系,是刑事检察工作和刑事审判工作中确定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重要条件之一。而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则是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必要条件,是历来刑法学家认为较难正确解决的一个理论问题。这个问题不论在我国或者在国外,都存在着不同的见解,受到司法实践部门和刑法学界的重视。现对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几个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论刑法因果关系的介入和中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原因与结果的联系之间介入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如何判断刑法因果关系是否存在,这是刑事司法实践中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国内外对此有许多不同的见解。根据因果关系的客观联系的有无,判断的依据应首先确定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事实上的因果关系;如果存在,则继续判断是否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这两种判断所采用的标准不同。对不同情况下的介入问题,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具体衡量。  相似文献   

14.
犯罪的因果关系是犯罪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刑事审判工作和检察工作中正确判定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的重要关键之一。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复杂的刑事案件,就必须在司法实践上和刑法科学研究上,正确的解决马克思主义刑法理论中关于犯罪的行为和结果间的因果关系问题。在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刑法学界,对犯罪的因果关系都存在着不同的见解。对犯罪因果关系问题的主要不同见解,首先是怎样运用哲学上关于因果性、必然性、偶然性这些范畴到犯罪的因果关系上来?其次是犯罪的因果关系,只包括必然因果关系的形式还是既包括必然因果关系形式又包括偶然因果关系形式呢?再次是如果承认偶然因果关系的存在,它能否作为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在这一系列问题上,有三种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一、过失渎职犯罪因果关系概论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因果关系原理在刑法领域的具体应用,构成刑法因果关系理论中的基础。作为哲学上的一对重要范畴,因果关系揭示的是事物之间的前后相继,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刑法学上研究因果关系的目的在于为  相似文献   

16.
自休谟始,事实与价值截然分离,一定意义上支持了长期处于通说地位的“刑法因果关系是客观事实”的论断。希拉里·普特南以“事实价值”为基础提出缠结理论,终结了事实与价值二分法的论断。刑法因果关系判断同样契合事实要素与价值要素缠结的现实。在内容上,刑法事实因果关系是扩展和延长因果事实要素的界定和分析;刑法价值因果关系是主体价值、客体价值及相互转化、限定。在本质上,刑法事实因果关系是行为支配关系、相关关系;刑法价值因果关系是刑法法律关系,一种是而又不限于结果导向主义的产物。刑法事实因果关系负担着确证案件事实、奠基法律因果关系的功能,而刑法价值因果关系具有拟制、确立两种功能。刑法因果关系是一种以事实价值为基础,基于发现的价值选择,通过发现、解构与重构,解释两条路径构建。  相似文献   

17.
因果关系理论是当今世界刑法的一大难题,因此一直是刑法学理论研究领域争议颇多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刑法学者也尝试从另外一些角度来研究该问题,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也力图从分析刑法因果关系的几个特点入手,以期正确认定刑法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刑法因果关系既涉及定罪,也涉及量刑,是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但又难以把握的复杂问题。理论界多为争论而少共识,未能为司法实践提供有力指导。坚持理论服务实践的原则,从刑法理论上分析、界定构成刑法因果关系之因、之果及二者关系,将为司法实践归纳、总结刑法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和判断规则。  相似文献   

19.
刑法因果关系判断是事实层面判断与规范层面判断的统一,在因果关系判断中加入价值判断并不会削弱因果关系的客观性,单纯从事实层面探讨因果关系不可能合理解决刑法中客观归责的问题.在目前的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研究上,不论是基于理论上的困境还是来自于实践的挑战,都说明刑法因果关系的判断应该是事实与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刑法因果关系的理论研究很多,而对其中后介入因素的判断,一直是刑法判断的难点所在,从评述刑法因果关系的介入因素的论争入手,就介入因素对原有因果关系的作用、条件等状况,作出比较分析,并概括出刑法因果关系及其介入因素的性质,可能有利于对其介入因素的正确判断。对刑法因果关系新介入因素判断的方法要求,重在分析介入因素是否发挥了积极作用、考虑其前后因素的合力问题、对前后因素作具体比较,并结合认知常理公正判断,这些策略性措施可能有助于对刑法因果关系中的介入因素的正确判断,值得在司法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