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层面和具体层面,马克思早期重在立足历史唯物主义一般层面,从现实的一般物质关系来规定的主体,可称之为马克思的主体概念的"一般形态";在写作《资本论》时期,马克思重在立足历史唯物主义具体层面,从政治经济学角度考察了资本主义中的主体以及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未来社会的主体,可称之为马克思的主体概念的"具体形态"。  相似文献   

2.
知识与经济形态的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经济中知识含量少,作用小;工业经济中知识含量明显提高;知识经济中知识起决定性作用。随着知识的更新和知识的积累,经济形态由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知识经济不断演化。知识经济初现端倪,我国要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作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3.
知识管理情境下的博客形态及运行机制具有独特性,博客的功能要满足知识的社会化、知识的外化、知识的连接化和知识的外化的需要。因此,目前理想的知识博客形态是博客群组,其运行机制遵循知识管理的一般原理和过程,即知识社会化、外化、连接化、内化四个过程。经过分析和构建,可以得出结论,知识管理功用下的博客群组的形态大致可分为博客群组首页、博客社区和个人空间三个层次。这样形态的博客可以较好地满足组织知识管理的需要,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随着知识博客的普及,随之产生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注意,如知识机密的保密问题以及博文的版权问题等。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人类社会一刻也离不开社会生产。因此一切经济关系都应该到社会生产中去寻找基础和解释。基于此认识,文章提出劳动过程的一般要素是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知识,是对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的拓广。文章具体分析这些要素,特别是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特点及其与人的关系,提出每种社会生产都有一个第一要素或决定性要素。它决定社会生产的性质和方式,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业是首要产业。文章最后就劳动过程诸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地位的变化解释了社会形态的演变。知识成为生产过程的决定要素将开创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5.
一般均衡理论批评:时间、知识和企业家的角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为分析非均衡问题提供了基准,一般均衡理论仍然是理解现实世界可供选择的工具之一。由于忽略了时间、知识与企业家等重要现实因素,一般均衡理论无法为理解复杂的真实市场现象提供合适的解释力。如果以一般均衡理论及其派生的“市场失败”理论为依据,凡是对一般均衡状态的任何偏离,都需要政府介入,必然会扩展政府的行为边界。  相似文献   

6.
走出后现代知识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志江 《河北学刊》2002,22(5):23-27
后现代知识观认为,知识不是表象,真理不是符合,知识是没有等级和中心的聚合体;思想的目标不是真理,而是开发歧见、维护竞争和对话。这样,它就在批评现代知识论的同时,完全否弃了知识和真理。后现代知识观中包含着许多自身难以回答的问题。把马克思主义知识论的基本精神、基本原则同当代发展着的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知识观结合起来,是走出后现代知识观困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生态批评是对传统文化体系中人与自然的缺失的深层反思的结果.生态批评使美学和文学批评的封闭性空间充分向生态语境开放,将是对以前传统的批评观的扩展.从生态学视野向前延伸,并在此背景下将自然纳入诗学和文化批评的范畴.从文化转向的意义来看,价值的转向来源于危机的存在,危机是任何发展中的事物的直接动力.生态批评及其知识形态不是具有自足性的特征,其学理维度的多样知识谱系,决定了其发展过程中知识形态构建的必要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生态批评必须建立一个开放的,不断完善、更新并不断吸收其他学科体系的知识谱系.  相似文献   

8.
侵权责任一般条款是指在侵权法中居于统领地位、具有高度抽象性,并可作为独立的、最终的侵权请求权基础而存在的民事法律规范.我国《侵权责任法》第6条第一款为侵权责任一般条款.《侵权责任法》第2条、第69条不是侵权责任一般条款.法官应采取类推适用过错推定的方式而非扩大《侵权责任法》第69条适用范围的方式弥补我国侵权责任一般条款规定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近现代历史知识赖以形成的许多基本观念,诸如世界历史发展的统一性、连续性以及进步趋势等等,遭到后现代主义颠覆性的再诠释.近年来中国历史研究中后学的兴起、世界史编撰范式之争、对近代西方历史理论影响下形成的有关中国社会性质和历史发展的观点的解构,以及新的研究范式的提出等等有一种向更新的历史思维转型的趋势.我们应该继承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立场,关注被流行的近现代主流理论范式所排斥的观念,包括被国别史所忽视的全球史视野,以及与普遍理性相对的区域理性的合理性.在研究的时段上,不排斥与原有分期理论以外的其他研究范式,以创建符合时代精神的新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在"后现代"历史境遇中,传统人文性的知识生产已悄然改变了自己的"密码",呈现出许多新的机制性症候。近年来文化知识界日渐出现的经典"延异化"、知识传媒化、学术媚俗化,都表明知识生产已被"后现代"重新释义,有待人们正确识读并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11.
文艺学理论形态建设中存在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建构主义等三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本质主义表现在文艺学教材、文学批评实践等方面,反本质主义通过反思经典知识颠覆传统、用"日常生活审美化"重构文艺学知识形态,建构主义反思与重绘文艺学知识"场域"、 凸显"关系主义"的文艺学知识形态.文艺学理论形态中存在的多元思维方式应该形成一种和谐关系,进行自身清理,凸显当代性和社会使命感,加强对自身建制、学科理念的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12.
论知识经济下的知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任何国家都必须面对知识经济对传统经济的巨大冲击 ,尤其要迎接对传统经济管理的挑战 ,如何管理知识经济中的核心要素———知识 ,是任何国家和企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结合世界发达国家知识经济的兴起 ,分析了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要求的基本特征 ,进而结合国情 ,提出了我国发展知识经济框架下知识管理的模式和策略。  相似文献   

13.
现代知识性质的解构与后现代课程知识的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谢登斌 《学术论坛》2003,(2):148-152
基于对现代知识性质的诠释 ,分析了后现代思想家对现代知识性质的解构过程 ,阐发了后现代知识的性质 ,探讨了后现代教育对课程知识的抉择。知识的性质是一定时代知识观的映照 ,是各种不同的知识共同遵守的规则。  相似文献   

14.
基于学术为本政治为用的“学为政本”的观念,清末民初的学人认为传统的中国学术已无法应对内忧外患的晚清政局,转而面向西学。西学的大规模东渐,非传统的四部之学可以容纳,在接受西学的过程中,新的学术分类体系与学科制度逐渐形成。分科治学成为近代学人的新的治学形态,这种新形态一方面推进学术的近代化,但是同时也造成了学者们知识的割裂支离,缺少传统学者的涵泳与体会功夫,对文史哲等传统的人文学科发展尤为不利。[1]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对货币是特殊商品还是一般商品进行过争论。这些争论所围绕的货币的定义并不是马克思本人给出的定义。根据马克思本人下的定义,货币是一种加上了限定词的商品,从而它是一个特殊的商品。然而,这个限定词并不针对某个特殊的物理—自然属性,并不特指某个特殊商品,而只是限定了该商品所执行的社会性职能,因此,这样的商品只能是一般商品。综合起来看,货币是特殊的一般商品。因为黄金是一般商品,其他特殊商品在与黄金的交换中甚至只是在与黄金的比较中也把自己化为一定量的一般商品。  相似文献   

16.
文学理论科学既具有以著作方式呈现的学术型知识形态 ,又具有以教材方式呈现的教育型知识形态。然而 ,长期以来学界一直将这两种知识形态相互混淆 ,既影响了学科建设 ,更影响了教材建设。正确认识这两种知识形态的内在联系 ,妥善处理二者在本性、体系建构及话语风格等方面的差异 ,从而给二者以科学定位 ,对其各自的特殊规律给予足够重视 ,是我们进行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应当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一种“学术规范”。  相似文献   

17.
利奥塔的后现代知识理论是其后现代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考察后现代社会的知识状态为核心内容,大胆借用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理论,从语言运用规则的差异入手,在阐释统合现代社会基础的“元叙事”危机产生缘由的同时,深入剖析了后工业时代中知识的合法化模式以及后现代社会关系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院校(医院与学校)联合办学是现代职业教育产学结合发展的基本表现和必然趋势,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产物,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我院联合办学的历史很长,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已初步摸索与总结出了院校联合办学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9.
宋建清 《学术探索》2012,(11):161-163
利奥塔是公认的最重要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家之一,他对后现代知识状况做了详尽的考察和深入的分析,并以误构作为重建后现代话语合法性的新标准。他对多元性、差异性、开放性和复杂性的倡导符合当下知识发展的趋势,也反映了他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20.
德治论可定义为重视道德的社会作用的理论主张。它有传统与现代两种不同的形态。两种形态的分野在于对如下两个问题的回答:当推重道德时,所强调的是哪部分社会成员的道德?同时,它所倡导的道德,就性质而言,是怎样的道德?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德治论,强调的是精英阶层的道德,提倡的主要是自我约束的道德;现代德治论强调的是民众阶层的道德,提倡的主要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道德。这种差异根源于它们所适应的不同的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