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建设“三个中心”与其他城市经济发展的竞争分析徐斌一。优势与制约:上海经济发展有利条件及隐含困难列宁说过:“在现代各个国家甚至在俄国、城市的发展比乡村迅速得多,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的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①二城市是组织经济空间的中心,...  相似文献   

2.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文化教育的中心是什么”的问題。他的结论是:“应以提高民族自尊心为中心”,“使我们这个民族振作起来”。经过1989年的动乱和反革命暴乱后再来反思,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这个任务并未过时,反而更加迫切地摆到了我们面前。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和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国历史前进的动力和中国的脊梁。我们现阶段的文化教育,不仅应该有完备的文化知识传授体系,更应该把德育放在首位,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发扬民族气节和艰苦奋斗精神为中心。说到底,就是要立足于民族传统的根基,用中国历史文化的根来孕育“四有”新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  相似文献   

3.
根据梯度转移理论,中心城市对周边县域经济的影响是由高梯度地区逐级向低梯度地区转移。本文运用系统是在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共同推动下演化的原理,提出了中心城市对周边县域经济的影响,不仅仅取决中心城市扩张过程中的溢出效应,更主要的取决于县域经济系统的内在承接能力。同时,还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证明了中心城市扩张的梯度效应并不完全遵循逐级转移的规律。由于不同县域经济系统在承接辐射时存在“门槛效应”,而导致“辐射塌陷”现象。并由此提出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贵州城市化水平与前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史记载的人类文明与城市的形成几乎是同步的。近代以来的世界文明,更是以城市为主体的文明。列宁指出:“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动力。”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如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的:“要充分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逐步形成以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为依托的,不同规模的,开放式、  相似文献   

5.
沿海中心城市必须以“外挤、内联”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这是已为历史实践和理论探讨所证实的。这里所探讨的是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加强中心城市的自身建设和大力发展服务产业的问题。因此,中心城市自身必须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才能广为招徕国内外人力、财力、物力在此聚集,才能真正成为商品流通和吞吐集散的总枢纽。这就是说,没有中心城市自身强大的吸引力,要加强中心城市的外部联系也只能是句空话。  相似文献   

6.
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的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我国以城市带动乡村的行政体制的确立,正是为了充分发挥城市这一“主要动力”和城乡相互取长补短的作用。然而,要使城市的巨大作用得以良好地发挥,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就是要管理好这个城市的本身。城市管理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有诸多问题需待探索。本文只就城市流动人口的管理和犯罪人流的控制问题,作一探索。因为城市社会治安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城市自身的健康发展,城市人民的正当活动和合法权益的保障;而且对那些特大开放城市来说,它还直接关系到在国际城市中的地位和政治声誉问题。  相似文献   

7.
站在新世纪的入口 ,回望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所走过的历史进程 ,发现马克思主义在某些地方某些时段上明显边缘化 ,甚至“缺场”。如何使马克思主义永葆中心、永远“在场”?作为马克思主义接力者、“接着说”的我们 ,有责任担负起这一神圣使命 ,这就要把握马克思主义发展逻辑进程的深深印痕 ,即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为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新的理论资源和新的动力。这个逻辑进程的起点是什么 ?是实践 ,正是通过实践搭起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平台 ,它一改以前理论的纯思辨式的自言自语的癖性 ,使理论由天国降到人间 ,由“从头脑中发明出来”变…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活跃的、最具创造性的新兴力量。但是农民工虽然进城了,但他们还被远远的“隔离”在城市社会之外,农民工的工资还处于很低的水平。农民工为城市经济增添了动力,他们的低廉工资对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世纪以来,重大事件被视作“强心剂”,在中国城市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重大事件为中心,能够在一段时期内调动城市的各方面资源,形成合力,较快推动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上海世博是一场“突显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大事件”,同时包含着两个方面的特点以及两者间内在的矛盾与冲突.本文对作为重大事件的上海世博所带来积极影响、负面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认为,城市发展动力的选择要处理好可持续发展和重大事件之间的辩证关系,通过调整城市发展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新的合力,实现上海长时段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要管理好一所学校,必须有强大的动力。基本的动力有精神动力、物质动力和信息动力。这种强大的力量稳定而持久,它所产生的功效,是单纯以规章制度“卡”出来的“动力”无可比拟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经济和社会学的角度对城市社区服务的动力源泉、表现形式和制度保障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城市社区服务是指在现代城市社区里 ,社区成员在“家”意识的激励下 ,为摆脱心灵的孤独 ,自主采取的一种以“利他”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非盈利性互惠交换行为。它是在社区范围内 ,针对特定人群提供的、具有一定排他性的准公共产品。城市社区服务一般可以分为七类具体行为。“家”意识是城市社区服务的内在动力源泉 ,“利他”是城市社区服务的主要表现形式 ,社区自治是城市社区服务的根本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经济的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城镇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有着天然的联系,也是影响我省农业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大规模的商品经济转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弄清小城镇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前景,对振兴甘肃经济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从战略高度认识小城镇在发展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小城镇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小城镇有自己产生、形成和发展客观规律。它是社会出现分工和商品交换的情况下才产生的,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当它一旦产生并发展起来之后,就以自己的特殊身份在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恩格斯在谈到城市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时指出:“在德国境内,只是在几个工商业中心及其附近地区才有文明可言”。又说“城市的繁荣也把农业从中世纪的简陋状态中解脱出来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387页)列宁在十月革命后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中非常重视城镇的作用,把它当作“经济、政治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列宁全集》第19卷第246页)  相似文献   

13.
略论先秦时期城市发展的几个阶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的出现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一场革命。在整个文明时代,“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的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有关我国古代城市史的研究,无疑是历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写作的目的是想结合古史传说、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等方面的资料,对先秦时期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脉胳作一简单的勾画。不当之处,请予指正。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经济集聚形成过程中,规模经济是最基本的,没有规模经济就无所谓范围经济和外部经济.规模经济是集聚形成发展的基础.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外部经济三者效应叠加作用下,经济集聚体(如城市)才可能得到持续的发展.城市经济集聚与扩散的动力机制是推动城市经济集聚与扩散发生和发展所必需的动力的产生机理,以及维持和改善这种作用机理的各种经济关系、组织制度等构成的综合系统的总和.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跨越 3 0 %的“门槛” ,2 1世纪将成为中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新世纪。在此背景下 ,中心城市的经济集聚职能、吸引力和辐射力不断增强。如何继续提升中心城市的地位、发挥其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其经久不息的生命力 ,成为我国新时期城市化面临的新问题。大城市都市圈建设和郊区城市化是这个过程中的两种有效途径 ,本文以南京江宁为例 ,经过实地调查和分析研究 ,认为 :大城市都市圈建设必然给郊区城市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带来新的城市化动因 ,促进大城市的全面繁荣 ;并着重探讨了这种新的郊区城市化动力机制何在  相似文献   

16.
樊文娥 《中州学刊》2001,41(6):30-32
经济的增长需要一定的推动力。列宁提出两种新经济政策动力体系一种以粮食税为主导性的动力措施;一种以发展商业为“主要环节”的设想。邓小平提出三个动力体系措施一是以“责任制”为基本内容;二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三是以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市场机制的作用力连体运作。邓小平继承并发展了列宁的思想,从而实现了一次经济增长动力体系思想的跃迁。  相似文献   

17.
封建宗法势力对佛山经济的控制及其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为时甚早。明代,特别是宋代之前,城市是因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亦即或为设置郡县治所,或为军事要地驻扎重兵而发展起来的。一般都处于经济富庶,交通便捷的地方。它虽然是作为该地区自然经济必要组成部分的地方小市场网络的轴心,但也仅仅是土贡式贸易的中心而已,对该地区的经济并不起支配的作用。城市内部有一些奢侈品和日用品的手工业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本城市居民的需要,并不以广大农村为其市场。因此,在这种“郡县城市”  相似文献   

18.
封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毛泽东同志指出:“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在文化大革命以前,多数史学工作者认为,在大规模农民战争之后封建统治者曾被迫执行过“让步政策”。“让步政策”的内容相当广泛,但看来主要是指“轻徭薄赋”、“减轻刑罚”、“选用廉吏”、“抑制豪强”、“招抚流亡”等。他们认为,这些“让步政策”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有利的,它的推行是农民战争作用的一个方面。应当如何评价地主阶级的“让步政策”,正确地阐述农民战争的伟大作用,到现在还是  相似文献   

19.
大革命失败后至1930年7月底,共产国际坚持的都是“以城市为中心”的思想。但在1930年7、8月份提出建设红军为首要任务并停止攻打大城市后,开始放弃“以城市为中心”的思想。经过8、9、10三个月的转变,至1930年10月发出“十月来信”,基本上树立起“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但这种思想是不彻底的。  相似文献   

20.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十分古老的历史现象。中外古代史籍中不乏有关城市的记载,然而,城市史作为历史学中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则直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才崭露头角,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较大发展。这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是现代社会进行自我认识的产物。它得益于现代发展理论、“自下而上”的社会历史观和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正是在这三者的作用和影响下,本世纪60年代出现了区别于传纪性旧城市史的“新城市史”,与人们津津乐道的新政治史、新社会史和新经济史并驾齐驱,成为国际史坛的一枝新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