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康维铎 《唐都学刊》2000,16(2):39-41
孙中山先生终生为中国的民主奔走呼号 ,匍匐探索 ,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和旗帜。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 ,其民主观呈现出明显的两重性。他一方面为民主而倾注毕生心血乃至生命 ,另一方面自觉不自觉地营造着专制的巢垒。具体表现在他全力倡导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之中  相似文献   

2.
《越南政治经济与中越关系前沿》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潘金娥研究员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全书共22.4万字。  相似文献   

3.
陈红 《学术交流》2004,(1):7-11
别尔嘉耶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白银时代著名的宗教哲学家,他从宗教存在主义的立场出发对马克思主义有着自己的解读,并在对苏联时期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和评价中阐明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观。他认为苏联时期的马克思主义过分强调客观必然性,忽视了人自由的本质和创造性的使命,从而造成了人之主体性的缺席,这种思想观点与20世纪新马克思主义具有诸多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4.
黄克亮 《探求》2010,(4):9-15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当代人类摆脱生态危机,发展当代生态文明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是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集中体现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实质。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发展及创新路径,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梁苗 《社科纵横》2010,25(9):96-99,103
自20世纪80年代在北京大学讲授"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以来,杰姆逊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学术界颇受关注,但其哲学思想的立场和定位一直晦暗不明,称其结构主义者、后结构主义者有之,称其后现代主义者、后现代马克思主义者、后马克思主义者也有之。其实,自从杰姆逊走向马克思主义之后,他就坚持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和最根本的观点,特别是坚持以生产方式为核心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框架,并将其作为最重要的方法论基础贯穿在其对后现代主义文化以及全球化等问题的研究中。笔者认为,在这些研究中,杰姆逊作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形象早已赫然在目。  相似文献   

6.
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科纵横》2017,(12):9-11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国新闻传播环境出现了深刻变革,结合时代特点,研究探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发挥新闻媒体坚守舆论阵地和引领意识形态的作用,建立健全大数据时代我国新闻传播体系,提高新闻事业发展的科学化进程,充分发扬新闻事业民主建设,推动我国新闻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本文通过对大数据时代中国新闻传播环境分析,重点探讨我国现阶段推进马克思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及其两者的结合,不仅是其实际的演进趋势,也是直接影响其理论发展的一个基本问题.对此,首先应当反思、批判、变更"宏大叙事"的方式,走出本质主义和非历史主义的局限,并在后殖民批评中清理和抵制欧美中心主义及其权力话语.其次,要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新的分析和批判,要探讨资本全球化和国际劳动分工的新格局,这既是为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国际化和本土化寻求现实依据,也是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另辟蹊径.对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理解,是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国际化和本土化过程中必须思考的另一个重要问题.面对各国、各地区不同的历史文化及不同的社会现状,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与实践将永远是异质的、非同一的,因此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国际化和本土化及其结果也将是多样的、多元的.  相似文献   

8.
自1991年中越两国恢复正常关系以来,政治关系更加密切,经济关系得到空前发展,从而推动了越南学术界对中国问题的研究,使这一领域成为越南社会科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本文根据作者赴越考察期间收集到的资料,对越南中国学研究的发展历程、现状和特征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它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文明理论取向;二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学说的生态文明观意蕴;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结构的基本要素.中国学者时马克思的生态文明观的全面继承和创造性发展,以及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文明发展的伟大实践,都充分显示了马克思的生态文明观在现时代的科学价值和强大生命办.  相似文献   

10.
浅析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慧娟 《社科纵横》2006,21(12):27-28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认为,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关系,二者既对立又统一;劳动是人和自然的媒介,劳动过程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些充满生态智慧的光辉思想对于解决现存的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为了推翻共产党领导,颠覆社会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歪曲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极力宣扬资产阶级民主。他们适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需要,妄图用西方的“民主政治”代替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为了澄清资产阶级民主观的影响,抵制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有必要对资本主  相似文献   

12.
吴云 《学术交流》2004,3(4):18-22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思想十分丰富,对此应全面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认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动力系统,其中包括经济要素、上层建筑要素、社会心理要素,三者相互作用融为一体,构成了社会发展动力机制。并且,社会发展各动力要素的历史作用是相对的,相对于不同的历史时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往往不同。在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中,精神动力的作用有逐渐增强的趋势,因此,在注重物质动力的同时,应加强对精神动力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庞玉枝 《社科纵横》2008,23(11):160-162
毛泽东和邓小平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体育观,这种体育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体育观的组成部分.他们在体育的价值观、群众观、实践观、政治功能观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这种不同的见解既表现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体育观的继承性,又表现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体育观的与时俱进性,具有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总体而言,毛泽东的体育观理论性强,邓小平的体育观实践性强,研究他们的体育观,有利于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体育观的研究,拓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视域;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的体育理念和体育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4.
文章把近 5 0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进程分为三期 ,阐明了每一时期的研究主题、宗旨和特征 ,分析了支撑这种分期的现实生活背景 ,比较了三期在学科的自我意识、理论构成以及和社会理论关系方面的差异 ,力图提供一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基本图景。  相似文献   

15.
法律意识在法治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西方学界已经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中国正处在迈向法治社会的途中,也有必要加强对法律意识的研究.为此,首先需要对当前中西方学界的马克思主义法律意识观进行回顾和检讨.从当代中国的实际出发,探索真实的法律意识模式,并在马克思主义法律原理的指导下,发挥法律意识的能动作用,以促进和谐的法治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世界化与民族化相统一的历史进程,表现为三次高潮与两次低潮此起彼伏的发展脉络,呈现出在付诸实践中具体化、在具体实践中多样化、基本原理与具体结论相统一、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等日渐明朗的历史走向。关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脉络和历史走向,事关马克思主义的前途和命运。  相似文献   

17.
从历史上看,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总是与马克思主义观紧密相连;从逻辑上看,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研究的意义至少表现在学术、理论和实践三个层面。"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在研究方法上应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现实与文本相联系、个别与一般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政治忠诚观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崇高的境界,是忠诚于无产阶级政党、忠诚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忠诚于劳动群众利益、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四个忠诚”的高度统一.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忠诚观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厘清其内在理路与价值诉求,重视发挥其独特功能,在新世纪的新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广西与越南经贸合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铜生 《创新》2009,3(7):29-33
近年来中国及广西与越南不断深化全面合作,为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及泛北部湾合作和"两廊一圈"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随着越南和广西经贸合作的深入,广西应把重点转移到茶叶产业等八个领域上,建立广西—越南陆上跨国经济特区带,实现广西—越南双方全方位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20.
殷修林 《社科纵横》2012,(10):132-133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神品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活力在于与时俱进,原因是多方面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开放性、动态性、发展性的思想体系,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地批判地继承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转型、新闻传媒业属性的重大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国际形势剧变、受众和社会舆论地位及其需求的变化,都要求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