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加快发展和振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柳钦 《创新》2011,5(6):55-62
目前,装备制造业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中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装备制造业大国,但仍旧大而不强。大力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已成为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突破口,成为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重要途径。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有关对策主要有:着力增强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创新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模式;做强产业集群,着力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聚集力;积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的现代制造服务业。  相似文献   

2.
石油石化矿区协调发展的关键是中直企业与其所在的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大庆在继续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的同时,应该尽快积极地去争取自己作为市场主体而应有的权力,努力融入地方经济发展之中,通过收购、兼并以及控股、参股等资本运营的方式,寻求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3.
国外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特点: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发展较早;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依赖于大型跨国公司的支撑;国家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给予大力政策支持;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注重品牌的培养;装备制造业是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装备制造业是发达国家出口的中坚力量;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重视与环境相协调;政府采购是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调控手段;国外装备制造业注重国产化发展;国外装备制造业成套化发展比较成熟;国外装备制造业重视高技术化形成。国外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趋势:装备制造业发展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行业技术水平将会越来越高;行业成套化发展;国产化行业发展;产业集群将继续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服务化是行业未来发展首选。我国必须高度重视发展装备制造业并把发展装备制造业国产化、成套化和高技术化牢固的建立在依靠科技自主创新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展新 《今日辽宁》2012,(5):75+74
9月1日,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暨国家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成果展在沈阳国际展览中心隆重开幕,66家世界500强企业及跨国公司拿出看家"装备"参加这次装备制造业顶级展会。本届制博会以"装备制造与高  相似文献   

5.
中国石油安全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 ,石油不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 ,它与政治、军事、外交等紧密相连 ,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斗争的特殊武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我国的石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我国的石油安全面临的主要危险是持续性地获得足以支持我国经济能以适当比例发展的国外石油供应受到潜在的或现实的威胁。美国把我国作为最大的战略对手是我国石油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维护石油安全已成为我国政府面临的当务之急。我国必须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石油安全政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对石油的需求大幅增加,石油消费量逐年上升,而我国石油的生产与供给严重不足,国内供需缺口日益加大,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强。石油安全已成为我国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邻国俄罗斯是世界石油生产与出口大国,我国是石油消费与进口大国,中俄两国在石油方面存在很强的互补性。我国应积极采取措施促进与俄罗斯的石油合作,实现石油进口来源的多元化,以确保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能源紧张和高油价的背景下,世界许多石油消费大国都在积极寻求石油替代品.我国已开始加大寻找新型、廉价、可普及使用的能源开发力度.煤液化是一种石油替代产品,但煤炭资源是有限的,以煤炭为原料制油不符合新能源发展的趋势.生物柴油是最理想的石油替代产品,在我国,生产生物柴油最合适的原料是油菜,目前我国发展油菜柴油的瓶颈制约因素还很多,但如果制定和实施<发展生物柴油专项规划>,组建"国家能源油料作物研究中心",制定鼓励生物柴油发展的有关产业政策和优惠政策,统筹能源油菜与食用植物油的发展,那么这些制约因素就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珠三角和东北地区是我国三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其装备制造业发展各具特点,存在着较大差异.从东北地区与珠三角、长三角装备制造业发展特点的看,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在外部环境、思维创新、生产效率、生产性服务业上与珠三角、长三角差异较大,并从借鉴珠三角、长三角经验的角度提出了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必须加强合作,明确分工.提高区域一体化水平;以沈阳经济区为增长极,做强做大;大力发展民营装备制造业,强化围绕主机制造厂进行配套协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艳 《学术交流》2005,(10):113-116
装备制造业是衡量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决定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分工地位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规模却不强大。其主要原因是体制、机制问题,组织结构散乱,区域结构趋同化,技术创新能力弱,缺乏发展的后劲。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高端绿色美丽化工的典范青岛青环海岛经湾西济化海区学岸。有新是限区青公董岛司家海位口于循湾集团旗下骨干企业,获得国家重点氯碱企业、青岛百强企业、中国化工500强企业、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先进集体、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工厂"、全国石化行业最具社会责任企业、青岛市"智能工厂"等荣誉称号。海湾化学于2010年启动搬迁,按照"技术国际化、装备大型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现代化"的"四  相似文献   

11.
李丽萍 《学术交流》2005,(3):116-120
黑龙江省要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必须对黑龙江省能源工业、石化工业、医药工业、食品工业、森林工业、装备工业具有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努力将自身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王政 《学术交流》2002,(4):108-110
加入WTO给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带来新的机遇。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应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加大技术开发力度,调整技术开发队伍结构,同时采取以高起点,高水平进行统一规划和布局的总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王建军 《创新》2011,5(1):39-41,127
世界钢铁产业的发展过程就是钢铁产业整合的过程。到目前为止,已经历四次大规模产业整合。世界钢铁产业整合的主要动因大致可以归纳为:追求规模经济,降低经营成本;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增强市场控制能力;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抵御外部并购。世界钢铁产业整合的历程对我国钢铁产业发展有较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作为市场化的中间投入要素,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提高专业化程度和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来增强制造业的综合实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互动关系涉及许多要素,以中国2007投入产出表分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的一般模式与主要制约因素,强调制造业的市场容量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制约作用,针对制造业的发展阶段与产业特征,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提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行业选择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生产性服务投入角度,借助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最新公布的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中日两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对比中日两国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特征,并基于增加值贸易核算中日两国以增加值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表征的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水平。结果表明:(1)中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整体上落后于日本,中国低技术、中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比较优势明显,日本高技术、中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更高;(2)从细分生产性服务投入行业类型看,中日两国服务化类型结构相似,批发零售和仓储运输服务化水平相对较高,其他类型服务化水平较低;(3)制造业服务化与国际竞争力水平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此外,信息通讯服务投入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促进作用存在门槛效应,且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更多依赖专利科技服务要素的投入。  相似文献   

16.
风电作为最为安全可靠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不消耗燃料,不污染环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黑龙江省依托资源优势,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下,大力发展风电装备制造产业,有利于风力发电新能源的发展,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态经济要求。在此背景下,文章应用波特钻石模型对黑龙江省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在生产要素、需求条件、关联和辅助产业、机会和政府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黑龙江省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制造业在北京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是北京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简要回顾了北京制造业发展的历程和政策演变,在分析北京发展制造业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北京适度发展制造业的战略定位。在产业链、产业集群和城市辐射力的新理论视角下,阐述了北京适度发展制造业战略定位的内涵、基本要求和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18.
物流产业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前 ,物流产业已成为继制造业和商业之后的第三利润源 ,作为一个专门的产业加以开发。现代物流产业具有大跨度性、动态性、可分性和复杂性的特征。我国物流产业尚存在观念落后、设施陈旧、发展不平衡、物流业与电子商务脱节、人才短缺、技术单一、缺乏规模效应等问题。我国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我国的物流产业必将朝着国际化、电子化、共同化、专业化、个性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制造业强省综合排名第一的江苏省,其制造业发展总体水平较高,但省内各个地级市之间的区域差距较大,这与各个城市的国际化程度密切相关。为了推进江苏制造业向更高层次、更均衡方向发展,需要各个地级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更为积极的国际化策略。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13个地级市制造业的国际化状况。各个城市不同的国际化策略导致省内制造业发展不均衡。各城市运用国际化策略推动制造业发展的不同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