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常彦君 《职业时空》2008,4(9):238-238
“自我专业意识”是个体基于现实的需要,对照专业发展的要求而形成的对自已未来发展目标的系统化、理论化的认识,是教师自觉的职业规划意识,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个体心理的反映。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青年教师对照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根据社会对教师的特定要求,不断获得与教师相关的角色期望和规范的精神追求,是努力实现预期目标的理想、状态的反映,是形成教师独特生活的基础。我国教师职业具有十分明显的稳定性,教师被当做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其个人需要和专业发展受到漠视。  相似文献   

2.
积极关爱青年学生、努力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这是思政理论课教师着眼教书育人的基础和目的,是思政课教师作为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内在要求。教师在课堂内外都有责任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武装青年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不断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着力施行思政课教师兼职班主任制,就是为了体现这一基础、目的和要求。思政课任教师应兼职任课所在班的班主任,这是新时期坚持教书育人的新形式,也是参与辅导员工作精细化的新体现。  相似文献   

3.
肖亚聪 《现代交际》2010,(3):128-129
学生干部是辅导员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是教师与学生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在学校教育与管理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要做好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应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更新观念,改进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现代高等教育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培养当代大学生。  相似文献   

4.
张美君 《现代交际》2011,(4):202-202
校园人际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群体里,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每天都在相互进行着交流和交往活动,处理好这三种人际关系,不仅会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感,更会激发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活力和创造力。师生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心理相容;同学间真诚友爱、宽容信任、互帮互助;教师间坦诚和善、支持配合、团结协作,不仅是构建和谐校园的要求,更是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的发展,不仅要求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职责,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师巧妙地运用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指导学生步入学习的轨道,体现主导作用,才能为人师表,产生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6.
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于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认识的过程,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投入了其个性的全部内容。其中,学生如果要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必须借助于一种内在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在当前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讲到底”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问到底”。结果,教师的不断发问,使学生忙于作答,没有思维与想象的空间,没有自我的内化,只是一味地跟着老师被动地往前“跑”。提问是实现课堂交往的重要手段,为什么有的提问形同虚设,甚至“适得其反”?我认为要想充分发挥课堂提问应有的价值,须把握好三个“度”。 一、注意难度,使问题具有挑战性  相似文献   

8.
侯晓宁 《现代交际》2011,(9):201-202
建构主义理论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紧密相连。建构主义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起着指导作用,并为此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课堂教学,取而代之的是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分析能力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建构主义理论对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史先伟 《职业》2014,(18):168-168
目前,在机械加工中,非圆曲线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依靠传统的靠模加工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精度要求,取而代之的是在数控机床上进行加工。本文对常见的椭圆加工的几种常用方法进行编程示例。  相似文献   

10.
陆丽娟 《职业时空》2008,4(10):20-20
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内涵的把握必须确定“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富有个性的学生,体育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权威,其主导着课堂教学的过程,但课堂内容的接受者和吸收者是学生,学生是否愿意接受或是否有能力接受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要素,为此教师的教学过程不是为了控制学生,传授、灌输既定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而是应以大纲课程向学生自己的课程转变,体育教学更需要和谐、平等融洽的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共同体”、“学生的老师”和“老师的学生”。体育教师也应由原来的“带路人”转变成帮助、促进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必须要求更多的教学策略内涵。  相似文献   

11.
笔者认为以学定教是教育本质的必然要求。以学定教的实质,是根据学生的身心规律及其学习情况来确定教师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主体)与教材(客体)成了教育(学习)的主要矛盾。教师参与其中是为了使主体和客体实现辩证的统一.不断化解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矛盾.促进主体自主发展。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发现学生存在严重差异而不断改变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并在不断的探索中。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生在接受职业技能教育的过程中,更为重要的是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现代职业教育对于学生的德育过程不是以单纯给学生开设道德修养课程进行教育,而是在专业技能学习过程中。将道德内容融会贯通于专业技术教育过程中。因此对于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有极高的要求,以解决教师与学生间存在的道德认同程度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为探讨教师与青少年的关系,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与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研究及资源拓展科于去年下半年在广州、香港两地分别进行了“教师与青少年”的专项调研,以下是广州地区的专题报告。报告将从如下几方面来探讨教师与青少年的关系。(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作为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承担者,要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符合社会要求的影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着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而教师的权威又决定了教师能在多大程度上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符合社会要求的影响。(二)支援系统。教师是否青少年的支援者之一?他们…  相似文献   

14.
新课改实施多年以来,"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已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凸现学生主体、关注师生情感互动的"主体性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作为我们一线教师如何能够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地去继承已有的优良传统,同时也能做出新的发展,值得我们去思索?本文对新课标、新教材的变化、教学改革、课堂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意在与同行们切磋怎样面对新教材并提出改变课堂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新的就业机制的逐步建立,劳动力市场对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习课界线分明的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取而代之的,是“一体化”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实现理论教学、技能训练和生产实习三位一体,形成连贯、系统、全面和...  相似文献   

16.
梁国 《职业》2013,(11):26-26
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是学生的心灵导师,也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做好一名班主任,教师就要全身心地投入,走进学生心灵深处,关爱每一位学生。面对新形势对中职学生的要求,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至关重要。笔者根据多年的班主4-~-x-作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李东艳 《现代交际》2013,(9):149-149
新课程改革以来,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及时转变教师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给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探讨开展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构建和谐,高效的英语课堂已经成为了对每个英语教师的要求。要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改变从前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师教授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把为学生创造使用语言的情境,让语言回归真实世界,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并在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适度的表现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9.
江景平 《职业时空》2008,4(9):14-1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一人一生一岗”的职业模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适应现代社会高强度、快节奏的“一人一生多岗”的职业模式。这就要求人们适应这种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和发展的需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并且能够掌握一定的求职策略与技巧。  相似文献   

20.
高中化学理论的学习,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新课改强调教学的有效性。即要求教师高效率地利用课堂时间,使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量。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要达到有效,必须用一种易于学生觉知的方法,在新课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都可用归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