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情感是人对各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教育活动的非智力因素,与学生的智力活动、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等有密切联系。情感教育心理学认为.所谓情感教育.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达到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育。因此,物理教学中如何落实情感目标。是每一位物理教师都必须探索解决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2.
覃劲 《职业》2013,(17):49-50
本文提出情感教育是教学的根本。如何实施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做到既教书又育人,需要教师在技校语文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张秀平 《职业》2013,(2):118-120
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艺术不仅反映了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首先要有比较扎实的教学语言基本功,语文教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师必须"会讲",才能吸引学生学习,使学生感到语文课有学头,有趣味。所以,语文教师必须有丰富的语言艺术基础知识,在教学中语言应规范化,语言表达应带有趣味性和丰富的情感,具有激励性和个性特点。本文从对语文教师基本素质要求出发,就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许环 《职业》2013,(24):65-66
在技工院校的教学中,语文属于基础课程。据笔者了解,目前许多院校并未对该课程予以太多关注,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消极,学习热情不高。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多年,觉得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行的技工院校语文教材仍有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文质兼美,形神俱佳,历久弥香,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且中外名篇佳作多为作者的情感寄托。在教学工作中,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佳作对学生进行感性教育。教师将是这些文学作品与学生之间的纽带与桥梁,是他们在书中驰骋古今的向导,让他们感受到作者情感的细腻与澎湃,忧伤与痴狂。本文在分析情感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深入研究教学材料,借助多媒体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感和认知水平,使道德情操变得高尚,审美情趣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马莉莉 《职业》2012,(32):54-55
现代教育,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而育人离不开贯穿始终的情感教育.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具有强烈的情感内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还要挖掘课文中蕴涵的情感因素,渗透思想教育,促进学生情感建立和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如果说结构是语文的“骨架”,那么情感就是语文的“灵魂”,初中学生想要学好语文这门学科,就必须知道什么是情感.教师对初中语文情感教育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生社会经验还比较少,对某些情感的理解还不够透彻,这就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措施,对学生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7.
陈曦 《现代交际》2011,(3):161-161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后,以其新的课程理念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现行的课程理念和实践。因此,此时的语文教学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应通过语文教师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来向学生渗透和体现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8.
张黎静 《现代交际》2014,(7):181-182
在语文教学中,学习范文的课堂就是欣赏文学名篇的课堂。欣赏文学名篇是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也是一种审美过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通读体验、思索提炼、寻味领悟,在增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丰富语文学习的情感,提升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我国的新课改进程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诸多的语文教育专家提出这样的观点:小于语文教学期间,情感教育所发挥出的作用巨大,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实践教学中科学地应用各种情感教育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掌握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和综合素质,另外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鉴于此,本文对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科学地实施情感教育方案进行深入的分析及探讨,为实践教学提供诸多有价值的参考,以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而创新意识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创新为目标,利用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励学生在勇敢质疑中培养出一种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记得好多位著名教育专家都曾经说过:“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方。”至于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当今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教师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模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感悟。下面我就多年以来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积累的看法谈谈。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是教师以自己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即使在现代化教学手段普遍应用的时代,语文教学这一基本方式和特点也是不会改变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永远都是语言运用的艺术。因此,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与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小学教育的水平也逐步被更多家长所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也同样如此。语文是学生学习与人交流,表达自身情感的主要途径,在小学阶段,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从而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到与人交流,表达自身情感的能力。通过对于小学语文课教学的过程中将以人为本思想的不断渗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自身对于语文和口语的表达能力,从而使小学生的人文素养不断提升。本文就通过对于以人为本思想的渗透进行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语文承载养人类文化的精华,它蕴含丰富的情感,充满艺术性,可以说,语文是富有个性、讲究格调、最具抒情、最具魅力的学科,理应受到学生的喜爱。然而,长期以来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并不高。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原因有二:一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偏离了方向,教育是为了应试,为了追求升学率.而不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的。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被忽视,  相似文献   

15.
谢燕萍 《职业》2007,(18):90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重语文的工具性,而且还应注重语文的人文性.笔者认为语文的人文性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特别是对于学生人格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文学和文学的教育就担负着培养人的情感和找回迷失的情感的任务,这也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是充满“美感”的教学,是充满活力的教学,是精彩纷呈的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才能得到充分的熏染.智慧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张扬。笔者就语文教师在教学如何呈现美,展开论述。其中笔者认为美主要体现在语文教学、语文教师这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情感是教育成功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语文课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而使学生感受、体验、升华这些感情是实现语文教学目的、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必由之路。由此可见,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8.
刘群秀 《职业》2014,(15):142-142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有着多重教育功能。本文提出,为了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掌握技术的同时受到道德情感的熏陶,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把"多情"渗透给学生,进行"渗透教育"——渗透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方式主要是强调语音的听说读写.词汇的运用和作文的指导。教师在其中只要是一个简单地传授技能的角色。而且教学的开展也常常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的教育。学生只要做好笔记,认真完成作业,考试过关就行。但是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提出.要求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教师要在新的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对心理教育的内容做到熟练地掌握。  相似文献   

20.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情感教育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中有了很好的解释,他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教师无论在备课还是在上课时都应当注意情感教育。情感的动力功能,是指对学生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发动和调节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可以是积极的、增力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减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