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的关系韦自强书画相通,寓书法于画法之中,在我国书画史上由来已久。历代画家、书家论述很多,如元代维祯说:“书盛于晋,画盛于唐宋,书画一耳。士大夫者必工书,其画法必书法所在”。①清代董在他的《养素居画学钩深》中谈到:“书成而学画,则...  相似文献   

2.
《中国书画美学史纲》,樊波著。52万字。吉林美术出版社1998年7月出版。责任编辑:刘丛星、王兴吉。 从某种意义上讲,书法如同作画。“书本画也,画先而书次之”(韩拙语)两者不仅同源,而且互动互补。因此自古至今,中国既有绘画美学,又有书法美学。然而直到现在,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系统的书画美学史。从历史上看,很多书画文献似难以称得上严格意义上的书画美学史,如唐代张怀的《书断》(上、中、下),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其中虽然包含了不少书画美学的精义奥理,并作了深刻的阐发,但从书画美学史的角度来审度,这些文献带有两个明显的局限:…  相似文献   

3.
东晋画家顾恺之评论《北风诗》一画云:“美丽之形,尺寸之制,阴阳之数,纤妙之迹,世所共贵。神仪在心而手称其目者,玄赏则不待喻。”(《论画》,见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五)此语在后人选编的画论辑要之类书中常见,但对其中“玄赏”多引而不注,语焉术详。近读《汉魏六朝书画论》,书中注“玄赏”云:“犹奖赏,赏识。”(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4月版)窃以为,此有未达虎头本意之嫌。“玄赏”者,赏玄也,当是从先秦老子学说中“全览”脱胎而来的术语。老子常用此“玄”字指称幽深微妙。高远莫测的“道”,所谓“玄之又直,众妙之门…  相似文献   

4.
裸女     
裸女画来自西方,西方名画家多有此作,已流传遐迩,中土无有也。其见于画者若《杨贵妃出浴》,主题在明皇之窥,不能露全体,且始自何人尚未洋,亦不经见。若见之文字者则传有汉《杂事秘辛》似为杨升庵所假托。 近见《橄榄集》(世界和平友好国际书画艺术大赛选集,吉林北国书画社新刊)中有黑龙江张朝阳画《梦之舟》一帧,  相似文献   

5.
尽管黑格尔、克罗齐等人的思想是邓以蛰融贯中西的"他山之石",但中国传统画学思想对邓以蛰艺术美学观的形成有着根本的构成性作用。其中,尤以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对邓以蛰的影响最大。邓以蛰在"书画同源"、绘画"六法"之先后主从关系以及"气韵生动"等问题上均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张彦远的观点,并在史论结合——"画史即画学"的视野和方法基础之上做出了深入推进。这一系列源自《历代名画记》的理论从绘画起源、创作技法(用笔)及最高理想等层面为邓以蛰以"心画"为核心的美学体系的建立作了重要准备。  相似文献   

6.
扇面书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唐代张彦远著的《历代名画记》记载:三国时期“杨修与魏太祖(曹操)画扇误点成蝇。”再有《晋书·王羲之传》一文中记载了王羲之为蕺山老妇题扇之事。周密《浩然斋雅谈》一书亦载有宋代大诗人陆游应人之请在扇上题诗的故事。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扇面,则是宋朝亡国皇帝赵佶御书的草字绢质扇面,该扇面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扇面书画在明清时期开始蓬勃发展,当时主要是  相似文献   

7.
一、康有为《欧洲十一国游记》戊戌政变以后,康梁俱出游国外,撰有以游记为名之日记。南海日记,颜名《欧洲十一国游记》,经编定者,有意、瑞士、奥地利、法、匈、德、丹麦、瑞典、比利时、荷兰、英国等十一国所记,惟印行不全。康氏弟子蒋贵麟辑印《康南海先生游记汇编》,纂补较全,足资循览。据其《导言》所叙,知康自出亡后,漫游十六载,足涉卅一国。  相似文献   

8.
《家庭科技》2014,(9):F0004-F0004
赵秀云.字凌霄,号牡丹、芊雨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书画室委员,中国民族书画院常务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1947年出生于山东海阳市.自幼习画,长期专注于中国画的研究与探索在绘画技法上.既吸取了历代画家的传统精华.又擅于推陈出新写意花鸟画赢得诸多赞誉.尤以牡丹为最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国际书画大展,并获金银奖作品作为国礼多次被赠送给国际性会议各国代表团,如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第二届APEC国际贸易博览会等部分作品被编入《当代书画精品集》《世界美术家传》《全国名家书画精品集》等书籍中。  相似文献   

9.
在《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中辑入了大量纪游日记,另据所知明清二代稿钞本、刻本日记,涉及园林兴废者,何啻数十。揆其内容,约有数端: 一、经营园林,自叙本末:明代潘允端卜筑上海豫园,历时十八载,撰《玉华堂日记稿》(1586—1601),赖以考见筑园后,不断增莳花果,品种繁多,又如何移迁玉华堂前石桥,添置假山诸事。又光绪初,顾文  相似文献   

10.
《平生壮观》为明遗民顾复品评历代书画之作,颇能匡补相关书画著作,于书画鉴赏为用甚大.201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校点本,然因是书乃顾复初创,且系钞本,校点本时有脱文、阙漏之处,于读者稍有不便.  相似文献   

11.
马喆     
《理论界》2016,(3)
正马喆,辽宁省沈阳市人。现为沈阳书画院创研策展部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沈阳市文史研究馆研究员、辽宁省文艺理论家协会理事、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副秘书长、《同泽书画》执行主编、沈河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数十篇理论评论文章发表于《美术》《美术观察》《美术之友》《美术大观》《中国书法》《中国书画》《大美术》《上海美术》《文艺评论》《中国书画》《中国画》《中国书画家》《艺术界》《中国艺术家》《荣宝斋》《艺术广角》《中国文化报》《艺术报》《中国书画报》《光明日报》等国家级专业艺术类报刊。有多篇文章收入《论关东画派文集》《大道雄风文集》《沈阳文化高层论坛文集》《辽宁省第一届中青年文艺评论骨干读书班专辑》《辽宁省  相似文献   

12.
现存顾恺之画论有三:《魏晋胜流画赞》、《论画》和《画云台山记》,均载《历代名画记》卷五。这三篇画论包含的美学思想颇丰富,迄今仍然很有借鉴价值。本文拟就顾恺之绘画美学的主体部分——形神观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河图》《洛书》一直被看作是《易》的来源和组成部分。其图式简单、涉及广泛、内涵深奥、源远流长,为历代学者所重视,潜心研究者甚多。尽管如此,人们在研究探索中尚未探消《河图》《洛书》内涵之粹要和其历史之渊源,这一千古之谜迄今仍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本文以探索求源为旨意,粗陈己见,求教同好,以促进易学研究的再深入。 一、河洛溯源 系辞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历代研究者对这句话的理解不一,大体上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1、《河图》《洛书》不是自古有之、而是宋人假借古人之名而造。2、伏羲氏得《河图》而画八卦,夏禹氏得《洛书》而制《九畴》。3、伏羲氏效法《河图》画  相似文献   

14.
李玉琨 《理论界》2007,(10):205-206
中国最初的绘画理论散见于早期的典籍中,如((论语》中孔子提出的“绘事后素”;《左传》中记载的“铸鼎象物,使民知神奸”,还有《庄子》中的“解农般礴”等等,虽然这些理论缺乏系统的论述,但对绘画发展的普遍认识具有哲理似的启示价值。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画的理论体系得以形成。从此绘画不仅能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各种功能并受到广泛喜爱,而且能影响着整个民族文化的发展。这期间,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迁想妙得”,南齐谢赫的“六法论”,宗炳的《画山水序》,王微的《叙画》,以及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宋代郭熙的《林泉高鳓等,兼之历代文人的画论,构成了中国画理论的皇皇大观,虽祖述各异,但在整体上却一脉相承。本文试从认识论、方法论两个维度加以表述。其实两者之间在艺术上往往相伴而生,互相包容,因而在论述中也不能像哲学理论思维那样精确严密,若偶有疏漏,当属难免。  相似文献   

15.
许莉萍 《人文杂志》2002,(6):98-101
文章针对“书画同源”论进行分析 ,指出书法和绘画各有其自身规律 ,并非完全同源。文章对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作了考释 ,认为张彦远提出的“书画同体”是仅指“六书”中的“象形”部分。“书画同体”是在“书画异名”的前提下提出的。文章在分析书画的区别的同时 ,也指出二者的联系。应该很好的吸收和借鉴 ,以利于书画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以汉书·艺文志》)但是,孔子聚徒讲学数十年,“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性记乳子世家》),而忧语》全书不过一万五千言,显然不是他“应答弟子、时人”的全部言论。检诸历代要籍,确有不少孔子之语而为《论语》所未载者。于是,南北朝以降,历代多有纂辑散见于各要籍中的孔子言论的有识之士。有所成就者,如梁武帝萧衍之《孔子正言》、唐王勃之《次论语》,来杨简之铁圣大训》、薛据之《孔子集语》,明李武之《论语外编》、潘土达之《增订论语外编…  相似文献   

17.
湖北历代书院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依据正史、《文献通考》、《续文献通考》、《宋元学案》、《明儒学案》及湖北历代省、府、州、县志书,对湖北的历代书院作一番爬梳.所阅资料有矛盾者,用地方志;方志中有抵牾者,以省志为准.所用资料,均相互比照,细以考索,务求精当.如有不确者,欢迎批评.湖北最早的书院创建于北宋.今天所知北宋书院共有三所:一是宋初创建于荆门的东山书院,是当时知荆门军事的孙镛创建.这个书院还只是私人读书之处.另两所是建于嘉鱼的义学书院和建于咸宁的相山书院.义学书院建于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由嘉鱼人李宗仪和李宗儒两兄弟修建,免费供乡人子弟就读.相山书院是咸宁冯京  相似文献   

18.
金毓黻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东北史学科奠基人,为繁荣乡邦的文化事业,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在国内外史学界享有很高的盛名。《渤海国志长编》(以下简称《长编》)是先生一部较有影响的代表作,久为治渤海史者所珍爱和熟知。但是,当年先生撰写《长编》的始末,未必咸为人知。近读先生《静晤室日记》,得详其原委,颇受启迪与鼓舞。仅就日记所载,披露于  相似文献   

19.
国家图书馆藏同治间稿本<悔初日记>一册,记载时间自清同治元年十月十八日起,至同治二年十一月十四日止,未著撰人.<历代日记丛钞提要>(学苑出版社2006年版)谓"清佚名撰",然其作者实可考知.<悔初日记>中载有与赵烈文的若干交往,而赵烈文<能静居日记>今俱存,不妨将两部日记中相关部分胪列对照:  相似文献   

20.
清代星使乘槎异国,往来频繁,一般均有日记,取白香山“早风吹土满长衢,驿骑星轺尽疾驱”句意,总名之为星轺日记。此类日记为数浩如烟海,《小方壺斋舆地丛钞》所收甚多,期南人民出版社编《走向世界丛书》,又有所增删,此外旧刻本未归入丛书者亦更仆难数。使欧日记系写普访者,如我国第一次奉派赴欧之张德彝《航海述奇》(1865)及《欧美环游记》《1866),1878年黎庶昌《两洋杂志》、1890—4年薛福成《出使英法义比日记》及续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