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凌 《社会科学》2012,(8):150-157
文化性格是一定文化区域内居民长期形成的、共同的、普遍的、相对稳定的,同时又具有历史延续性的价值观念、心理倾向和精神追求,以及与之相应的社会行为习惯方式。近代两湖地区居民的文化性格基于悠久的楚文化传统涵化,同时,在社会动荡背景中的明清移民影响下和近代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出现了一些变异,其文化性格主要表现为既爱国爱乡又崇尚革新、既包容开放又经世致用、既机智狡巧又刚悍劲直、既尚武好勇又多元并存,而这些文化性格的形成则是地理生存环境、楚文化传统、宗法血缘传承、明清移民、经济社会发展、近代西方文化的冲击与影响等因素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论孔子的教育公平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冬毛 《船山学刊》2006,(2):181-183
孔子顺应当时"学术下移"的潮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思想,蕴涵了朴素的教育公平理论,如他主张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各言尔志"、"当仁不让于师"等教育公平思想对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心理素质、文化素养与民族性格的形成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今天,教育公平问题已成为我国国人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重温孔子教育思想精华,无疑具有深刻的现代意义和深远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开学期间,各大医院出现学生就诊潮。除了儿科、眼科、口腔科等传统的"暑期热门就诊科室"外,近期不少学生到医院看"脚"。原来,经过暑假旅行、军训拉练,一些学生的足踝出现问题,更有甚者因步态不稳,令脊柱系统跟着遭殃,导致腰痛难耐。有一个学生和家人一起参加旅游团。走同样的山路,其他团友没事,唯独他老喊"脚痛、走不动",被  相似文献   

4.
谷芝 《南方论刊》2006,(6):67-68
后进学生指的是学习差、或是行为习惯差、或是学习和行为习惯皆差的学生。做好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是我国教育方针政策、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要求,是实施国民素质教育的关键。后进生在班级里人数虽少,但做好这项工作有助于优化整个班级的学风、班风,同时可以挽救和改变一部分同学的命运。一、后进生形成的原因(一)家庭方面的原因。1、教育方法不当。不少家长对子女要么是溺爱,让孩子从小就在百依百顺的环境中娇生惯养;要么是粗暴,使孩子在呵斥和棍棒中仇视一切“教育”;要么就是放任,孩子在“自由”中疏远了感情,养成了懒惰也养成了散漫。2、…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民族的民族性格非常复杂,其中充满着"混乱"与"矛盾",除了心理-生理遗传基因、自然地理条件、宗教、思想根源等各种因素影响,俄罗斯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急剧扩张等其他众多原因导致俄罗斯民族文化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和结构,这对俄罗斯民族性格具有很大的影响,而其民族哲学和精神基础的缺乏使俄罗斯民族性格出现了"二律背反"现象.  相似文献   

6.
进入高职院校,高职学生需要适应全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应对新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活动,这些变化极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影响个体心理健康有诸多因素,研究表明,原生家庭因素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状况最关键、最直接的因素.因此,从原生家庭视角探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引导学生保持积极的心理健康状态,对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法律诊所"教育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传统的法学教育方法不同,"法律诊所"教育以其教学内容的鲜活性和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而深受学生的欢迎."法律诊所"为法学教育改革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但在"法律诊所"与我国法学教育结合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有必要对"法律诊所"教育作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在清代晚期至民国初期的近代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型过程中,伴随着近现代中国教育观念、内容、制度等的巨大变革,中国近代的传播媒介也有了惊人的发展,并出现了大量以中小学学生为读者对象的学生杂志,其中尤以当时的商务印书馆创办的<学生杂志>办刊时间最长.该杂志早期发表的诸多学生练习和习作,既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为中国教育史保存了当时曾经存在过的那些生动的课艺内容,展示了一代学生的集体性格与精神世界,同时它也成为了那个时代整个社会和教育变革、发展的一份生动、别致的历史档案.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思想教育是学校做好学生教育和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学生良好性格和优秀品质的关键。基于"九型人格"理论,可以把中学阶段的学生分成九种类型性格的学生,分别为:完美型、助人型、成就型、自我型、理智型、疑惑型、活跃型、领袖型及和平型。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类型,中学生思想教育可以采取思想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思想教育与解决生活实际相结合,思想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思想教育与榜样引导相结合,思想教育与营造校园文化相结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梁军 《南方论刊》2004,(9):61-61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战略任务对中小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素质教育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整洁卫生习惯是其中重要一环,我在教育的内容、渠道方法上都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视野中的民族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性格又叫国民性格 ,一直是人们关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心理学对民族性格的研究 ,交代了民族性格研究的大背景 ,分析了影响国民性格发展变化的因素 ,如文化、社会、经济等 ,并对有关中国人民族性格研究的一些典型观点和实证研究作了一个回顾 ,并指出 ,要发展中国经济现代化 ,有必要培养出一种健壮的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12.
班固作为楚辞学者有独到的贡献.他的"‘露才扬己'说",揭示了屈原悲剧的性格原因.屈原性格是"露才扬己"与忠信爱国的矛盾体,而当时的楚国不具备让这种性格和谐发展的环境,因而屈原性格的冲突越来越尖锐,"露才扬己"的方面越来越突出,最后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不过,"露才扬己"说过于强调屈原的性格因素,对楚王及其群臣的批判不够.这种观点的产生与班固的性格及他所处的时代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非智力因素是美国著名心理测量学家韦克斯勒1950年提出来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对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巨大的启发和推动作用。心理学和教学实践都表明,就大多数学生而言,智力差异并不悬殊,导致学生学习两级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非智力因素(这里主要指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因为非智力因素是促使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强烈的动机、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坚强的意志和优良的品格是人们从事各种认识活动的推动力量。所以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智能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具有动力、走向、引导、…  相似文献   

14.
一、养成教育的内涵、目的和意义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其直接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性或定型性行为.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抓好养教育十分重要.首先,养成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一个国家的国民的行为习惯如何,标志着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实际上离不开行为习惯的养成.人的道德行为从低到高可  相似文献   

15.
高校问题学生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涌进了大学校园,促使问题学生不断增多,大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心理健康、就业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高校教学体制结构的失调,管理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等方面的原因导致问题学生的产生.因此,高校要重视问题学生的教育方法,建立解决问题学生的教育模式和正面教育为主的教育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4,(11):223-228
史传叙事呈现出"行动>性格"的特征。行动是事件的核心,这也就意味着"事件>人物"。史传中的人物不是为了表现性格才行动,而是在行动中附带产生了性格。这是因为史传编撰的根本目的是彰善瘅恶,而能反映出人物善恶的只有行动。这导致了它的人物性格以单一型、向心型为主,性格结构缺少变化性和对立性,并呈现出善恶二元化的倾向。史传人物的这一特征还与史传叙事不能透视人物内心世界、属于事后叙述、合传类传的编撰体例等因素有关,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民族理解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引导汉族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和性格的了解、尊重和欣赏。民族理解教育对于汉族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语文课程承载着文化传递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落实民族理解教育的重要渠道。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在此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但也存在一些缺失。  相似文献   

18.
正近几年,源自西方的快乐教育理念席卷全国各地。近日,媒体一项调查显示,77.4%的受访者认可当下流行的"快乐教育",但也有77.2%的受访者担忧人们普遍误读了"快乐教育",64.7%的受访者认为真正的"快乐教育"是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对于育人文化建设、促进师生关系平等,快乐教育起到了积极助推作用,可在一些地方也出现了"跑偏"现象。比如将快乐教育等同于"不用学习了,不用刻苦了",让孩子早放学,减少作业、降低难度或者不留作业。还有人将快乐教育等同于无批评教育、无惩戒教育。表扬有余,批评不足,造成了事实上的过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的和谐教育理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祥军  王金龙 《理论界》2006,(6):118-119
和谐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与方法为指导,探索学校教育因素合理配置与协同运行的机制,促使教育整体结构达到优化组合。和谐教育要达到的目的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谐,也使每个学生情感、意志、性格形成的过程和谐;不仅使某一时期和谐,也使学习阶段全过程和谐;不仅使教与学和谐,也使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和谐,充分发挥教育的综合影响力,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人的和谐发展是构成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的微观基础,可以这样认为:实施和谐教育,是科学育人,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
吴钰 《河南社会科学》2004,12(5):119-120
高等职业教育已迅速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在办学实践中,一些院校和学生出现了脱离专科层次高职定位的想法;同时,高职教育因生源比较差、泛证书化对学生学习时间带来的挤压、课程整合乏力等困难而导致人才培养标准有所下降。面对这些,我们需要重返高职教育的轨道,反思我们的质量标准,采取措施,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