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中共五老”之一的徐特立,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老师。他德高望重,深受全党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毛泽东称赞他“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他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伟大的一生”:周恩来称他是“人民之光,我党之荣”;朱德更是称他为“当今一圣人……”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好人     
李敖 《中外书摘》2008,(7):70-71
小孩子看电视,他对形形色色的剧中人,弄不太清,因此他采用一种检定的标准——“是好人,还是坏人?”这种“二分法”,对他很方便,对被他追得烦得要命的大人也很方便。大人只要说“是好人”、“是坏人”,小孩就心满意足了,大人也觉得省事。  相似文献   

3.
他曾受到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胡锦涛的两次接见,后来在企业工作中又享有“企业修理师”、“快刀”和“好枪”等美誉,十年来,他在职业生涯中经历了互不搭界的行业大跨越,完美地实现了将“跨越”变成“卓越”的奇迹。“哪个企业有毛病,只要有他就能手到病除”,“放到哪里,哪里就能打胜仗。”这是同事们对他的高度评价。2013年,他荣获了国际人力资源协会颁发的“中国杰出经理人”称号。他就是吕福通。  相似文献   

4.
作为大红大紫的小品演员,黄宏的幽默天赋众所周知。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在表演时创造幽默,现实生活中的他,也是“秀口”常开,妙语连珠,并且,对他来说,幽默的作用是多方位的、立体的。有时,幽默是他自我解嘲的戏言谑语;有时,幽默是他针砭时弊的直言快语;有时,幽默又是他慰藉他人的“温言软语”;而更多的时候,幽默则是他祝福天下人的“甜言蜜语”。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导刊》2011,(30):61-61
一位女性来咨询,问题是丈夫总是打她。“他为什么打你?”我问。“因为他最不喜欢别人说他不像男人。”“你知道他最不喜欢别人这样说他,你还这样说他?!”我更好奇了。“他就是不像男人嘛!”她非常委屈地说。“那他打了你,你怎么样?”“反正我根本打不过他,只好不再说他了呗。”她一睑无奈的样子。  相似文献   

6.
牛年出生的潘鹤天生一股“牛脾气”,从不畏权势。他身上不仅有“牛劲”,更有“牛智”和“牛情”。他是一头艺术“老黄牛”,永远青春不老。  相似文献   

7.
政声人去后     
关玉生 《老人世界》2010,(12):29-29
张士英同志是由中组部表彰的全国离休干部先进个人。我之所以尊重他,并不是他的荣誉,也不是因为他是领导干部,当过行署专员等,而是他的平民情怀,他的“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老黄牛”精神。  相似文献   

8.
15年前,他与朋友在学校餐厅的一张餐巾纸上写写画画,这便是“新浪网”的雏形。13年后,这位“新浪网”三号人物急流勇退,专心拍摄纪录片。他认为,“投资纪录片是精神扶贫,是社会善举”。他的目标是,10年拍摄100部纪录片,“为下一代人留下这个时代的真实记忆”——  相似文献   

9.
说他是“富翁”,没错,他经营的水果超市每月都有逾万元的收入;说他是“负翁”,也没错,因为20年来,本该身家百万的他非但一分钱没攒下,还弄得妻离子散,原因就在于,他身后十几个与他非亲非故的“孩子”。年近花甲的郑安宏老汉,在辽宁鞍山市义务资助贫困学子,还收养了个智残孤儿。  相似文献   

10.
“他的”价值仍然是一切价值的判断标准,并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他的”就是“她的”,“他的“成了“我们的”……人们似乎因为习惯于这样的性别文化而只能抱以接受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汤若望,一位外国传教士,能够在大清朝中官居一品,而且皇太后认他作“义父”,皇帝尊他作“玛法”(满语“爷爷”)。他究竟是何方神圣,竟能使至高无上的大清皇帝对他如此膜拜尊崇呢?  相似文献   

12.
当其他老师都在努力与班级学生“打成一片”时,他却主动和学生拉开距离;当其他老师紧跟改革步伐进行一体化教学时,他却“逆势而上”坚持自己的做法;当其他老师因为学生寝室内勤扣分而痛惜奖金时,他却对扣分的学生说“扣得好”。他是杭州市第一技师学院的“怪老师”王一群。他说:“只有跳出条条框框,有活性、有生命的教育才是真正持久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松涛不敢说自己是“金领”或者“高级灰”,至少也是个“白领”。可没想到美女主持雪儿奉送上“绿领”的衔头,要请他上电视做节目。要拒绝美女的邀约,对他来说就像要太空里的陨石抗拒万有引力定律一样。虽然心里头早写满一万个愿意,他表面上还是装出一副懵懂憨厚的样子,请教雪儿什么是“绿领”。“就像你这样,简约,健康,品位,环保,爱心。”  相似文献   

14.
一次,和朋友漫无边际地闲聊着,很突然,我问他:“你最喜爱吃什么水果?”“土豆。”他干脆利落地回答。“难道土豆也是一种水果?”许久,我才缓过神儿来,不解地问道。“是呀!对我来说,土豆就是我最喜欢吃的水果。”他的回答仍旧坚定果断。  相似文献   

15.
老韦子 《老年世界》2014,(21):45-45
诗人陶渊明内心的压抑更深,在他虽然也有“猛志溢四海,骞翮思远翥”之少年宏志,但到底“淹留遂无成”而不得不“终死归田里”。他所要求的只能是“复归返自然”,然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什么采菊?他道:“秋菊有佳色,裹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是用菊酿酒,过着远离尘世、忘情脱俗的返璞归真生活。  相似文献   

16.
上海男人结婚那天,人家就叫他“新郎倌”。 据说,在中国其他许多地方,“新郎倌”是写作“新郎官”的。因为,民间过去对结婚有“小登科”之说。 喜事正日这天,新郎穿上全新的喜庆服装,帽子两边插上绒花(象征荣华富贵),又叫状元花。这一整天他都可以支配别人,别人却不能支配他做事,就是地方官府也不能干扰他,俗谓“一辈子就做这一天官”,故名新郎官。  相似文献   

17.
徐助全  姚慧 《老年人》2008,(4):26-27
在湘西泸溪县,有一位名叫向荣的老人,一生痴迷“辰河高腔”。有人说他是湘西民间文化的一只喜鹊,衔着梦想从大山飞到了巴黎和巴塞罗那等国际大舞台的枝头。有人说他是“辰河高腔的活化石”、“中国民间艺术的精灵”。而他则笑称自己“唱戏染上了瘾”,一生钟情于“辰河高腔”这个戏曲。  相似文献   

18.
当他在国内最早宣讲他的“黄页”时,别人说他是骗子;当他喊出“要做中国最好的企业”时,别人说他是疯子,然而,他是中国第一位登上《福布斯》杂志封面的企业家,他的阿里巴巴被评为全球电子商务第一品牌,他正在改变我们生活和做生意的方式,把我们带向网商时代,他就是马云。  相似文献   

19.
13岁的小谢,是一个被老师和同学称为“混世小魔王”的初一男生。他没有朋友,独来独往,经常和同学吵架、打架,经常不交作业。在同学眼里,他调皮好动、脾气暴躁。有的同学甚至说他“神经病”,因为他有时候会在班里无缘无故地大声唱歌。许多老师也觉得他是一匹“害群之马”。由于他经常捉弄其他同学,所以没有同学愿意和他同桌,老师只好把他安排在第一排单独坐。  相似文献   

20.
父子泪     
崇新会 《老年世界》2013,(21):34-34
他是一位忙碌的父亲,很多时间他都在外地出差。周末,儿子打电话问他能回来不?他说:“在外省,回不去了。”儿子说:“爸,别累坏了身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