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歌剧是舶来品,但在歌剧文化的中国化过程中,在中国民族歌剧创作的成就中,依然可以总结出汉语文化自信问题。中国歌剧与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传统有着紧密的关系,这是中国歌剧相对于外国歌剧所具有的文化优势。 黎锦晖、田汉对中国歌剧起到了奠基人的作用。黎锦晖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卓越贡献首先体现在中国流行音乐的创作与推广方面,将中国歌剧中的音乐发展至少向前推进了二十年。田汉开辟了中国歌剧“话剧加唱”的传统,这体现了中国民族歌剧与中国传统戏曲的共同优势,也同时体现了中国歌剧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2.
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在中国的出场有其特定的思想文化背景,这使中国的后殖民批评打上民族主义印记。后殖民理论对中国的文学和艺术批评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促进了中国学界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中国文论理论及其视角在中国艺术批评中的运用,同时也促动了中国文学界对西方文学经典和海外华文文学的后殖民解读,启发了中国翻译界在翻译实践中的文化转风吹草动,但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研究在中国仍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推进。从而催生了众多学术研究新领域。  相似文献   

3.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报刊活动入手,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程,这一历程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国化的过程。本文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如何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传播并逐步中国化的,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国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第一,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舆论斗争和新闻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第二,苏联社会主义的成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第三,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践的结合促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4.
80年前,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实践化,目的在于改变中国,在“化”中国的同时,中国经验的系统化、理论化也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坚决反对教条主义的干扰和破坏。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找到了中国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在中国古代政治体系的运行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传统帝制国家解体和现代民族国家建立的过程中,中国政治文化面临着艰难的转型。在近代中国,政治体系变革与政治文化转型表现出彼此推动的特征。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转型的表现形态复杂多样,其中国家观念的现代转变无疑非常重要。中国近代国家观念与中国传统国家观念有很大差异,甚至存在严重冲突。近代国家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与形成解构了传统中国的天下国家观,是建立主权在民的民族国家的前提条件。同时,公民观念的建构冲击了传统的臣民观念,推动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大变革。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适应了中国发生的政治和社会变迁,为中国现代国家的建构奠定了政治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6.
1927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初步形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产生,二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研究,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史学相结合的新的史学范式,在中国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奠定了现实的文化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同"理想是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思想文化渊源,而中国先进分子的传统文化素养和近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思想源流。  相似文献   

8.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唤醒了中国的先进分子,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这时,也只是在这时,中国人从思想到生活,才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革命蓬勃发展,也指引中国现代文学走上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在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城市的研究历来是美国中国学研究的一块重要领域。在其发展过程中,美国的中国城市研究经历了西方中心论下的"冲击——回应"、"中国中心观"和多学科交叉等研究模式。在这种种模式演变中,来自法国的年鉴学派对其施加了重大影响,促使其形成向下、向内、多向度的发展趋势。年鉴学派影响下的中国城市研究成果在美国中国学界引发了热烈讨论,促进了该领域及美国中国学的整体发展,甚至在中国国内也引起了反响。扼要梳理美国对中国城市研究的主体线路、重要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中国发展的现实道路,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上符合中国发展的特殊实际,并能在当前的中国实现社会较快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浅谈外资企业对洋务运动时期中国资本企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鸦片战争,西方资本主义以武力打开了中国的门户。随后,除了向中国输出商品外,还利用输入的资本在中国经营近代企业。通过这些企业,西方资本主义从中国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而且在市场和原料等方面严重危害子中国资本企业的发展。但是,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形式在客观上刺激了洋务运动时期中国资本近代企业的创办,并为之创造了某些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政治发展,就是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问题上,邓小平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观,为当代中国政治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否到了需要经济伦理学的时候? 自1994年以来,我有幸经常来到多彩而迷人的中国,与中国人和其他在中国的人进行无数的讨论。在研究和教学中,交了许多中国朋友。这些年中,许多人都问道,中国是否到了发展经济伦理学的时候。那些相信时机尚未到的人提出了许多理由,概括  相似文献   

14.
梁漱溟一生致力于反省中国文化及其哲学、实现中国文化及其哲学的复兴,文化与哲学构成梁漱溟学术思想的两翼。人们多从文化观的视角来研究梁漱溟的思想,其实,梁漱溟在20世纪早期就系统阐发中国哲学观,论证了中国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中国哲学的更新、中国哲学的特质等重要问题。梁漱溟的中国哲学观奠定了现代新儒学的基础,对现代中国哲学的创建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中国共产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 ,逐步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土化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但是 ,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 ,以及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某些观点脱离中国实际而机械教条地理解 ,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出现了一些失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则在更高基础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 ,从而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回首20世纪社会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千年专制制度,揭开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积极探索社会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命题;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使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成为现实;邓小平在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谷的情况下,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时代,把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知识分子,作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之一,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大历史作用。在民主革命时期,这种作用突出地表现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民族文化的结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时代化、实践化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等方面。知识分子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巨大历史作用对于在新时代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群众》周刊“民族化问题讨论特辑”的刊出,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紧密相关。该特辑界定了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概念,分析了为什么要强调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问题,厘定了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表现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问题,探讨了如何使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法和途径。在这些争鸣中清楚地呈现了民族化的创造性、主体性、实践性、具体性及与现代化和国际化一体的特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史上具有特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晚清时期,基督教在中国的出版事业蓬勃发展,教会及教士在中国设立许多出版机构,出版了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的大量书刊,并通过赠阅等手段得到较大范围的传播。基督教在中国的出版事业无疑是为传教服务的,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具有二重性,其正面意义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其一,直接推动了中国近代出版事业的产生和发展;其二,极大地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其三,对晚清中国的政治走向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太平天国革命不仅加速了中国传统政治的解体 ,而且在延缓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的同时 ,引入了某些现代政治的因素。这在不自觉中顺应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潮流 ,加快了中国由传统政治迈向现代政治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