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西部大开发地域的生态-经济区划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大开发是当前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要在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西部的经济建设,西部地域的生态-经济区划是规划西部大开发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根据生态和经济条件的相似性、差异性来进行西部地域的生态经济区划,适宜用三级区划系统,即自然区域气候带生态经济区。根据气候和地貌的综合状况及其主导因素,可将西部地域分成三大自然区域季风森林区域、干旱草原荒漠区域和青藏高原区域;再根据气候条件,三大自然区域分为12个气候带,各个气候带根据生态和经济条件的差别可分为37个生态-经济区,并简要说明了每个生态-经济区的基本情况和西部大开发中可起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划分为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三大经济区的划分具有重要意义并取得了较大成功。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范围广、地域差异大、生态环境复杂、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越来越显著。依据经济区划原则,从重庆市情出发,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划分为渝东北库区经济区和渝东南民族经济区,分别实行移民政策和民族政策,对促进重庆市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成渝经济区作为国家西部核心地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区域,经济区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老工业基地的制造业基础,是西部12个省市区3个重点开发经济带(区)中,唯一具备突破行政区划、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的区域。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和战略支撑,建设成渝经济区有利于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国家重要战略后方基地、中西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有利于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区域协作,提高区域竞争力,增强区域综合实力;有利于加强与周边大武汉经济区、长株潭经济区、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区的联系,增强区域间要素流动,提高西部各区域间经济合作水平,发挥区域的协同效益。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引力模型对江西省91个县市进行经济区划研究,把全省划分成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新余—萍乡和赣州等四大经济区,并就各经济区的协调发展问题提出了科学的规划措施,以指导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作出重大决定,对于振兴中西部地区经济,促进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西部大开发必须把握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特色经济三个战略重点,并借鉴历史经验,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科学地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实现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经济区域是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商品生产的发展和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促进了地域分工的加强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每个经济区域都是在全国的经济地域分工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有较密切的内部联系和外部协作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经济区划即根据上述要求,依据各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等条件及相互组合的特点与规律对国土进行有计划的划分.我国目前进行的以具有相当经济实力的大城市为核心组织区域经济活动,这是根据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城市发展及分布的状况而进行的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的新探索,它要求在不改变现行行政区划的领导体制下,按城乡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及相应区域的综合发展的各种优势,逐步把我国各大、中、小城市的广大区域内的城乡之间、各部门之间的经济活动协调起来,组成一个以城市为核心的城市一区域有机结合——互为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共同发展的地域生产综合体——城市经济区,进而逐步形成我国有系统的合理的经济网络.科学而合理的城市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克服过去长期存在的条块、城乡分割所带来的各种弊病,提高宏观经济效益,起到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振兴我国经济的作用.这是目前我国在体制改革中在经济的地域组织体系上进行根本  相似文献   

7.
浅谈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道德建设与生态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问题复杂多样,生态环境恶化凸显生态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生态道德是生态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道德的原则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协调原则与环境平等原则;生态责任的原则是代际公平、代内公平和人与自然平等。在西部大开发中要保证生态制度供给,推动西部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西部生态建设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因此,对西部生态建设进行补偿,进而促进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西部生态补偿应建立以政府为主体、多方参与的生态补偿投入机制,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确定生态补偿标准,要与后续产业发展相结合,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西部小城镇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研究西部小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是西部小城镇建设的前提,西部小城镇建设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影响西部小城镇建设的生态环境因素分为发挥因素(新区位、能源矿产及生物资源、旅游资源)和限制因素(水资源、地质地貌、土地资源及气候条件),最后从观念转变对策、制度对策、城建对策三个方面探讨了区域发展背景下西部小城镇生态化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向21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西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来自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两个方面的障碍。西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可选择的对策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调整西部产业结构;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等。  相似文献   

11.
生态省建设,就是要建设一个以生态与经济协调为基础,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区域。自古以来,自然生态系统就是人类经济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福建背山面海的独特地形地貌与优越的气候特征,使其形成一个有相对独立特征的区域自然生态系统,其中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具有明显自然资源组成、结构、功能差别,以及经济优势差异的三大生态经济圈,注重福建生态系统的整体与区域特征,保护与建设好三大生态经济圈中的生态系统是生态省建设的基础与关键。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体制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必须以准确的市场分析与把握为前提。依据市场占有率和增长率双指标,构建出综合定量描述区域经济市场竞争格局的模型。据此,将区域经济市场划分为明星市场、金牛市场、幼童市场和瘦狗市场四种类型,并指出市场竞争态的转移规律包括增长型、稳定型、波动型、衰退型四种模式。以发展的观点对区域经济市场的演变进行研究,为区域经济规划提供依据。此外,应用这一模型,对我国31个省级区域2004年的经济发展竞争态进行定量评价,并对1997—2004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模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税收作为政府调控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其开征生态税的目的主要在于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而税率又是税收设计的关键所在,将直接影响生态税收的调控效率。鉴于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均的现状,目前尚无法实施全国统一的生态税税率,借助生态税率区间模型分析发现,我国东西部区域生态税率测算差距较大,部分区域差距甚至可达10个百分点;且中西部地区生态税税率区间下限高于东部地区。为了充分发挥生态税对经济和环境良性发展的引导效应,必须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和资源能源分布情况,以发展绿色经济为指导思想,实施差别税率。  相似文献   

14.
区域耦合发展在经济全球化与国家加速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区域耦合度的不同,区域耦合发展依次分为低水平、初级、中级和高级等4个阶段。采用变异系数法分析研究近10年来海西区与中部地区在社会综合、环境、基础设施、科技教育和要素等5个方面发展的耦合关系,得出如下结论:近10年来海西区一直处于区域耦合发展的领先地位,中部地区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海西区与中部地区经历了从低水平耦合到初级耦合再到中级耦合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试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中西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根据其预期发挥的功能 ,可划分为“生态型”、“生态经济型”、“经济型”三大类。“生态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可先期收购土地 ,统一造林 ,或将已建成的“生态型”林草植被收归国有 ,仿照天保工程有关规定严格抚育管护。“生态经济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应建设为立体复合型植被类型 ,经济效益上以短养长 ,而在中后期国家应当允许对退耕地新造林分进行适度间伐利用及合理更新。“经济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注重水土保持整地工程质量的前提下 ,自我维持 ,良性发展 ,项目区必须注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务输出工作 ,妥善解决退耕后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国家应对非项目区内的受益地区征收生态建设补偿税 ,用于退耕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6.
反梯度推进:西部产业升级的一种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梯度推进理论的核心内容强调 :落后地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直接引进世界最先进的技术 ,发展自己的高新技术 ,带动传统产业实现超越发展。近几年 ,我国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其实质就是要解决中国区域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问题 ,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而实现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则是根本出路。在这方面 ,反梯度推进理论为我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的产业升级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为西部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改革开放以来 ,西部地区改革发展实践中涌现出一大批成功典型。其中 ,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经济发展模式 ,为我们研究西部地区特色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同时 ,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使西部作为中国 2 1世纪经济发展重要支点的地位变得更加突出。西部地区有地缘、能源、矿产、旅游资源等优势 ,为西部地区发展特色经济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以经济惯性理论为基础,对中国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进行实证研究,运用聚类分析方法,按照经济惯性系数矩阵将西部地区12个省及自治区分为四类:宁夏为第一类,甘肃和西藏为第二类,云南为第四类,其余地区为第三类;针对各类地区经济惯性特点提出适宜西部发展、优化西部各省市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城市经济中心性与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行政区经济的"地方性"与生态经济的"区域性"是苏锡常都市圈生态建设所面临的两个主要矛盾。我们应以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立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生态安全,研究并制定都市圈生态建设的战略目标体系,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目标、经济生态安全目标和社会生态安全目标,探索都市圈生态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西南地区凭借自身地理优势,山地生态旅游业得到了大力发展。山地型旅游资源作为开展生态旅游的重要载体,能够整合区域资源优势,推动区域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的全方位发展。同时,山地旅游资源具有脆弱性、地理封闭性的特征,缺乏系统科学的规划指导,将会严重破坏地域生态失衡进而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因此,对西南山地生态旅游进行系统全面的解析,对西南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山地生态旅游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