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语言作为人们日常交往的工具,其本身没有性别的偏见,但是它却是反映社会的一面镜子,社会中的性别偏见对其起着巨大的影响,这种性别歧视很大程度上表现在词汇中。本文试图从英语的词形、词义的褒贬、词汇排序等方面分析英语中性别歧视的语言现象,以及如何消除这种现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中国佬》(Chinago)中,中国劳工被描写为一种受歧视、胆小怕事、麻木不仁、逆来顺受、任人宰割的奴隶形象。杰克.伦敦用黑色幽默的手法从人物的语言、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方面来表现歧视,而这种歧视则源于他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不足和对中国人的偏见。主人公阿秋的性格特征代表了20世纪初西方主流社会和西方文化对中国形象的认知,作品向世人展现了一幅有偏见和歧视的画面,而要改变西方文化看待中国人的主流意识,中国就必须强大,只有强大才能使歧视华人的政客文人放弃对中国人的偏见。  相似文献   

3.
男女语言在语音语调、语义、句法等层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近几年,国内学者对英语中的性别语言差异的研究呈多元化发展.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运用社会语言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对英语中的性别语言差异进行静态分析,通过对比分析英语语言文化中存在的一些性别语言现象来进一步研究性别语言差异的成因及其产生的根源,研究成果对跨文化、跨性别交际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种语言,通常从某个角度对一个国家或者社会的文化有所反映。禁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通常反映着一个国家或者社会文化方面的某些特殊的现象。汉语和英语中的禁忌语具有共性的特征,反映中国和西方文化的某些相似性;但这两种语言中的禁忌语也存在着许多差异性特征,这些差异性特征很好地影射了中国和西方文化在社会制度、宗教法礼、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以英语语言为例 ,阐述了两性使用语言时在语调、语法形式和用词以及交际风格方面存在的差异 ,同时也探讨了英语中出现的性别歧视现象 ,从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的角度分析了产生这些差异和歧视的根源 ,指出它们与两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不同及社会、文化意识形态中存在的对女性的偏见有关  相似文献   

6.
性别歧视在英语中的体现及其历史文化背景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中的性别歧视指在语言和语言使用中针对不同的性别而产生的偏见和歧视。本文主要探讨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7.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性别不平等和性别差异不仅存在于英语语言中,同时也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本文试图从几个方面对英语语言的特点进行分析来揭示语言性别的歧视现象,分析其社会和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8.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因素,VOA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存在明显的新闻偏见,给以VOA为语言学习载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带来困惑和误导。文章从语用学的视角,就词汇运用、修辞方法、篇章结构三个层面分析了新闻偏见的具体表现形式,指出中国英语学习者应以批判的眼光从VOA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和了解西方文化,避免因新闻偏见的误导而影响语言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9.
性别差异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存在影响着包括日常交流在内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性别因素对语言的影响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因此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对构建男性和女性之间和谐、成功的语言交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语音、词汇、策略、风格四个方面对性别因素在男女日常交流中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尝试性地分析,旨在探究这一现象背后的文化根源,并对实际的语言交流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南达科他大学英语系主任苏珊·J·沃尔夫(Susan J·Wolfe)曾在一次语言学讲座时说:“印欧语言中的性别(Gender)和施事(Agent)历来与男性平等。语言学家必须对语法规则自身所蕴含的文化及社会偏见引起高度重视。在我们所熟悉的几种印欧语言(诸如法语、德语、俄语和英语等)中,性别和施事的分类通常并非按自然的性别属性。”(注)这句话引起了笔者对英语中的性别歧视(sexism)的兴趣。本文试图阐明英语语言反映该语言使用者有关性别的社会和文化偏见。  相似文献   

11.
IT业英语新词汇的分类及其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T技术的发展给英语带来了大量新词汇,本文试将这些新词汇按其使用范圈分为七种,并对IT业英语发展的历史文化渊源及新词汇的构成方式和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它像一面镜子,反映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如实地反映出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社会中的各种不平等现象,尤其是在以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对女性的歧视现象,也必然会在语言中得到体现。主要分析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的现象,认为语言的发展受制于社会现状,只要男女不平等依然存在,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就会继续。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连词比较入手 ,揭示其内在规律 ,找出其在两种语言中的差异 ,从而提出在翻译英语连词时应避免一些不符合汉语习惯用法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中国学习者在书面语言表达方面通常多用逗号、句号 ,使文章内容表达过于单调 ,甚至出现逻辑概念不清、混淆等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学习者不了解标点符号的功能。本文对英语标点符号的运用情况及功能进行了分析 ,目的是提供一些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5.
网络谐音语言现象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语言中的谐音现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汉语字词谐音、英语词谐音、符号兼字词谐音。网络谐音语言具有简洁方便、形象传神的特点,更有利于信息广泛、快捷地传播。但是,随着网络语言的不断发展,谐音语言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不合语言规范、语言混乱等现象屡见不鲜。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谐音语言现象也带给我们些许文化走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在英语中,定语从句修饰代词的现象比较常见,有一些还是英美人的惯用法;本文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典型句子进行归纳和分析,论述了这一语法现象的常见句型、语言特点和表达意义。  相似文献   

17.
借代或转喻在传统上通常被看作一种修辞手段,近年来,人们从语言认知的角度认为借代或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人们的一种思维认知和行为方式,是一种语言现象。文章对汉语借代和英语转喻的生成与认知进行了分析和理解,并分析了借代和转喻的运用、认知模型、类别及语用,并附以一定实例,旨在发现其在语言中的运用规律,给人们以启示。  相似文献   

18.
英语和汉语分属两大不同语系,表达手段也有很大差异。而被动句却同样存在于两种语言中,因此扰有.必要对两种语言的被劝句加以比较,找出其相同点与不同点,掌握其规律,在翻译时根据不同情况或语言习惯,对句式进行适当转换,使译文译得流畅自然。  相似文献   

19.
"深喉"在美国英语中本指一种性行为,并用于美国电影名;后来指水门事件里的"告密者"。汉语借入这个词,指熟知内情者、举报人等。本文指出这个词词义的发展演变是换喻和隐喻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解释了它在汉语中广泛使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任何语言的词汇中,色彩词都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巧妙运用色彩词可取得独特而奇妙的修辞效果。文章通过赏析典型例句探讨英汉色彩词的修辞用法,并研究色彩词语的英汉互译,概括出在翻译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四种基本译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