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用另一种语言进行表达的转换过程,将它作为一种过程进行研究,实际上是探讨翻译时的认知心理过程。作为跨语言、跨文化交际的翻译活动,其中的言语理解和言语产出、概念的转换、语言与思维的复杂关系等内容都需要借助认知心理学理论进行研究,因此对翻译的认知心理过程有一个由表层结构到深层结构的全面认识是必要的,有利于思考更科学合理的翻译教学方法和规律。  相似文献   

2.
语言与思维密切相关,汉英民族不同思维模式导致这两种语言在表达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使用活动,必然受不同思维模式的影响,并直接影响到译者和译入语读者的认知。本文试图用认知学的概念合成理论来解释翻译中不同思维模式的转换过程,从而表明翻译中思维模式的转换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顾海燕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1):73-74,126
建立在认知图式基础上的概念隐喻框架揭示了翻译思维的动态过程,解释了翻译单位不是语言层面切分单位,而是明示语言和认知语境互动所构建的新的符合目的语习惯的概念隐喻框架。翻译过程的探讨也说明了理解不是按照语流或者线性笔语的顺序进行,而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这种认知的非线性和动态性说明翻译单位具有动态的灵活性,可以发生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认知发展的产物。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整合理论为研究语言运用背后的认知活动搭建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使用活动,即语际交际活动,必然也与人的认知分不开。本文试图用认知语言学中Fauconnier(福柯尼耶)的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BlendingTheory)来分析翻译中译者的思维认知活动,即译者转换意义时的心理运作过程。  相似文献   

5.
概念整合理论与翻译认知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整合理论为研究语言运用背后的认知活动搭建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使用活动,即语际交际活动,必然也与人的认知分不开。文章试图用认知语言学中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来分析翻译中译者的思维认知活动,即译者转换意义时的心理运作过程。  相似文献   

6.
语境是指影响语义和表达的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翻译是语际间的信息转换过程,对语言行为的准确理解要依靠语境,而翻译是在对语言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依据认知及非认知语境的内涵,探讨其在参于对语篇的分析、理解、重构时存在的可及度的问题,着重研究语境对语言获得意义或传递信息所起的功能及其在翻译中的制约作用和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思维层是翻译的基础层次,翻译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是译者进行思维的过程。翻译如无译者的思维活动,两种语言间的语际信息转换就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商标词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是一个有极强解释力的理论。该理论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将语言交际看作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认为从话语和语境假设之间寻找最佳关联是交际成功的前提。建立在关联理论基础上的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个对原语(语内或语际)进行阐释的明示——推理过程。翻译研究的对象是人的人脑机制。文章阐释了关联翻译理论的主要观点,并指出该理论对商标词的翻译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文学翻译的过程是译者在目的语认知语境中进行语言选择来阐释源发语文化的过程,这种选择发生在目的语语言任何一个层面上,它包括语言形式和翻译策略的选择。译者之所以能够对目的语语言作出恰当的选择,是因为目的语与源发语同样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的特点。翻译中的语境是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使用目的语语言阐释源语文化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语境会随着翻译过程的发展而变化。在顺应的过程中,译者必须使自己的翻译行为及思维运作顺应于源发语与目的语双方的认知环境,只有这样,他的译文选择才能确保不同文化之间交际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语篇翻译中的重构现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不同文化的各种语言往往有着不同的组句成篇方式,翻译就是由原语语篇引发的译语语篇生成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涉及符号的转换,同时也涉及逻辑关系的转换和连贯结构重构的过程。就语篇连贯而言,译者须首先认清原文的语义层次和逻辑脉络,因为翻译过程不仅仅是一种符号的转换过程,也是逻辑关系的转换和连贯结构重构的过程,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思维转换过程;作为翻译工作者,在考虑两种语言的转换之前,应首先考虑的是目的语民族深层次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审美观。译者应有用目的语写作的能力,能建构出符合译文受者思维方式及表达习惯的语篇结构,使译文受者与原文受者做出一致的反应;英语修辞中常用句法形式来显示语义层次,因此对英语句子进行宏观上的分析,分析它意义层次表达的方式等修辞问题,对语篇建构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翻译思维过程是翻译中思维的活动过程,涉及到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和特点。汉英翻译的思维转换环节连接翻译的理解与表达两个阶段,对于提高译文的质量,避免翻译腔的出现,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西思维方式与语言逻辑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维是人脑的一种功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语言是人们思维和认识的组织者。思维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思维方式影响着人们说话和行文的遣词造句。英汉思维差异决定了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只有正视这些个性差异,才能消除文化传播领域中出现的翻译障碍,促进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以来,有关大脑与语言关系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对翻译研究和翻译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根据神经语言学的理论,通过实证研究,重点考察大脑思维倾向与翻译行为的相关性,证明了译者大脑右半球思维倾向对翻译能力的影响度和重要性,可为改进和提高翻译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以权力差异为先导,彻底打破了传统翻译理论结构主义范式下语言和文化平等的乌托邦式的理论预设,把翻译研究纳入更广阔的社会、文化大背景之中,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思维为纽带,探讨翻译、语言和文化的关系。通过语言是思维秩序,亦是一种文化秩序的理论路径,揭示文化思维的现象。进而通过对范式冲突论在语言和文化范畴中的变通理解,提出翻译是文化思维不断局部性革命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神经心理学发现,脑部语言区对于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具有不同的控制机制,这种机制是翻译时双语转换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信息研究方法和思想对许多学科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同样对翻译学的研究很有意义。语言翻译学的真正归宿是信息处理(管理)科学。对"翻译的标准"问题可以从外文原著的信息特征进行分析,其信息特征有实在内容特征、语言风格特征、具体行文特征。成功的译文应传达原文的这三个信息特征,亦即保证译文与原文信息的对等性。  相似文献   

18.
中西思维方式有着诸多差异,这就导致了英汉语篇结构各具特色。翻译是原语语篇诱发的译语语篇生成过程,译语语篇应符合译语特点。翻译中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语篇重构。  相似文献   

19.
语言思维与非语言思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类究竟是用什么方式思维?一定要用语言进行思维,还是可以脱离语言进行思维?对于这些问题,科学界一直没有明确的定论.一直以来存在着两种观点:"等同说"和"分离说"."等同说"将语言和思维视为一体,而"分离说"又将这两种东西截然分开.其实这两种观点都过于极端,因此有必要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入手来阐述人类思维的两种形式:语言思维与非语言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