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21年是中国建党百年,也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在此背景下,2021年文化产业学术研究整体呈现如下特点:"十四五"文化产业成为新热点、后疫情时代对文化产业的影响研究持续升温、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备受关注、乡村文化产业引人注目、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依然受到重点关注、文化产业治理研究逐渐增多、文化产业学术会议呈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趋势、学术期刊尤其是重点核心期刊对文化产业愈加关注。2021年共出版中国文化产业研究著作、蓝皮书等约220部,发表学术期刊论文2588篇。"十四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数字文化产业、乡村文化产业、文旅融合、文化产业空间集聚、文化产业新业态、文化产业治理等议题和领域受到学界的关注。文化产业基础理论、文化产业数字化、文化企业和园区、文化产业政策、地域文化产业是2021年度文化产业研究的主体,其中文化产业数字化成为学者关注的中心和焦点,元宇宙引起广泛热议。文化产业年度报告成果形式以蓝皮书为主,内容更加规范;学术会议紧跟文化产业研究热点;学术期刊更加重视文化产业的前沿研究成果,更多地开辟文化产业专栏。未来文化产业专家学者需要重点加强和深入推进文化产业基础...  相似文献   

2.
文化产业被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构建我国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迎来新的机遇,为此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法律法规体系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必然要求。我国文化产业立法缺乏系统性和规划性,立法阶位较低,地方立法不完善,缺乏总体的文化产业促进立法,应加快文化产业立法步伐,将现有政策法制化;加强制订文化产业基本法,尽快出台《文化产业促进法》;提升文化产业相关行业立法的法律层次,完善文化产业地方法规,开展文化产业法律、法规、规章的清理与整合,使文化产业立法保持统一性、协调性和科学性,从而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健全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3.
以1999-2013年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数据为样本,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对影响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显示,经济规模、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数量以及文化产业财政支出这3个要素对福建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针对影响因素,提出大力发展国民经济,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保障;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文化产业市场化;培养文化产业人才,提升文化产业内涵;注重消费者诉求,开拓需求市场等对策来提升福建省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以来,党中央和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文化产业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十大类型:确立文化产业合法性和战略性地位政策;培育和规范文化市场政策;鼓励多种资本并存的文化产业市场准入政策;优化文化产业组织政策;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促进各区域协调发展的文化产业区域布局政策;文化产业指标体系与统计政策;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政策;文化产业对外开放政策。这些政策类型内容丰富,系统性、创新性强,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但与世界文化产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仍处于弱势地位,文化产业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创新能力不足,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强。文章通过与文化产业发达国家的比较研究,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借鉴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提出推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街道,如何在科学发展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加快特色文化产业建设,培养文化产业队伍,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市文化软实力是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文化产业与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涵义及相互关系入手,认为文化产业重在产业,城市文化软实力重在城市,他们分别属于不同范畴.文化产业把城市当作施展作为的空间,城市把文化产业当作载体而腾飞.总结并概括了成都文化产业近10年的发展与8项有利条件,这些有利条件分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文化精品、文化资源、文化产业经营人才、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文化产业意识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4项加快成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8.
城市文化产业对于提升城市整体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促进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二者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佛山的文化产业并未形成一个完整强势的产业链。应进一步完善佛山文化产业的投资结构、优化佛山文化产业布局、推进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挖掘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活力,充分发挥佛山城市文化产业对城市升级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9.
云南文化产业的时代审视与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临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以及文化产业自身发展的新要求,"十二五"期间,云南文化产业将进入一个理性调整时期,繁荣与提升成为未来云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关键词;浓郁的民族特色是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与核心竞争力;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推动是云南文化产业走出去的一片蓝海;各地区间的文化产业联动发展、区域合作、进一步完善有关配套政策是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产业融合:文化产业创新的强大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出现了令人鼓舞的发展势头,文化产业所呈现出的繁荣局面,不仅显示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空间与潜力,同时也为我国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整合与突破提出了相当大的挑战.综观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文化产业与其它产业以及文化产业内部各产业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相互融合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就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而言,如何抓住产业融合所带来的重大机遇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其他产业的支持,揭示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关联度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灰色关联模型,截取2005—2007年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增加值,分析其关联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与文化产业关联度较高,商贸业、教育业与文化产业关联度较低。  相似文献   

12.
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及形态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将越来越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对文化创意产业形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辨析、梳理创意产业、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这三个概念,探讨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及其与创意产业、一般文化产业的联系和区别,特别是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区别于一般文化产业的四个重要的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一个国家维护文化主权与保障文化安全的战略选择。文化产业安全是文化安全的核心内容。基于产业安全理论,利用DEA模型评价2005—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安全态势,结果发现:我国文化产业普遍处于安全状态,但稳定性不够,原因在于我国文化产业安全的政策创新具有盲目性,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总体较弱。因此,应当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提升我国的文化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14.
云南符号的文化产业比较丰富,云南符号测绘研究也很重要。云南文化产业模式与大连环境经济模式的资源开发与城市经营的非物质经济发展的案例相比较云南文化产业投入产业率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都市再造与产业重构的文化产业原理、对策与政策、技术问题及产业元素与要素创新发展问题都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5.
对陕西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悠久的化底蕴可以成为发展化产业的最宝贵的资源,陕西省具备发展化产业的人才条件,具备发展化产业的前期基础,通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在陕西省发展化产业,要积极进行化产业投入,并致力于培养高质量的化产业人才队伍,同时,还要注意进行化产业的发展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6.
美、日、韩等国家在经济危机后,靠文化产业带来的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实现了向文化产业大国迈进的目标。同样,由"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也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主要表现在:金融危机刺激文化消费拉动文化产业发展、金融危机催动科技创新助推文化产业发展、金融危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凸显文化产业优势、金融危机下国际文化市场竞争态势发生新变化。我国应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推行文化体制改革,健全文化产业法律体系;实施文化产业品牌战略,拓展国际文化产业市场;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推进文化产业自主创新;制定和完善人才政策,着力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等措施,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产业的集群政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而集群政策又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力工具,因此,需要针对文化产业的特征和我国文化产业集群政策的实际,设计系统的文化产业集群政策。  相似文献   

18.
人们熟知的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市场产业、大众产业、创意产业,却鲜少考虑这些特性对于文化产业的经营意味着什么,这是诸多文化产业项目难以成功的重要原因。通过对文化产业特性的梳理和分析,重在揭示这些特性对于文化产业在经营上的必然要求,以期提醒人们重视对文化产业自身规律的研究和把握,提高文化产业经营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