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与现实、过去与现在 ,本质上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 :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 ,而对现实的无知也必定会使对历史的理解失却可能。而在这种平衡之中 ,“现实”或“现在”事实上还处在某种更积极更主动更活跃的地位上。学术史上的许多事实证明 ,在复杂曲折的历史认识过程中 ,“现实”不仅不是一种有害的因素 ,相反 ,具有现实情怀和某种社会责任感还能成为推动史家探知历史真相的一种巨大动力。然而在 90年代以来的史学界 ,“现实”却成为不少人躲避惟恐不及的“瘟疫” ,遁入象牙塔可能已形成为某种共识 ,学院的围墙甚至早已构成不少人精神生活的边界。与社会的这种隔离和疏远已经对学术造成了伤害。这种现象的发生当然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 ,其中 ,认识上的原因尤不容忽视。我们所组织的这组笔谈 ,就以检讨 90年代以来“历史”疏远“现实”这一现象得以发生的主观因素为主。相信这里的检讨和澄清对矫正当前史学的走向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历史与现实、过去与现在 ,本质上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 :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 ,而对现实的无知也必定会使对历史的理解失却可能。而在这种平衡之中 ,“现实”或“现在”事实上还处在某种更积极更主动更活跃的地位上。学术史上的许多事实证明 ,在复杂曲折的历史认识过程中 ,“现实”不仅不是一种有害的因素 ,相反 ,具有现实情怀和某种社会责任感还能成为推动史家探知历史真相的一种巨大动力。然而在 90年代以来的史学界 ,“现实”却成为不少人躲避惟恐不及的“瘟疫” ,遁入象牙塔可能已形成为某种共识 ,学院的围墙甚至早已构成不少人精神生活的边界。与社会的这种隔离和疏远已经对学术造成了伤害。这种现象的发生当然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 ,其中 ,认识上的原因尤不容忽视。我们所组织的这组笔谈 ,就以检讨 90年代以来“历史”疏远“现实”这一现象得以发生的主观因素为主。相信这里的检讨和澄清对矫正当前史学的走向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3.
历史与现实、过去与现在 ,本质上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 :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 ,而对现实的无知也必定会使对历史的理解失却可能。而在这种平衡之中 ,“现实”或“现在”事实上还处在某种更积极更主动更活跃的地位上。学术史上的许多事实证明 ,在复杂曲折的历史认识过程中 ,“现实”不仅不是一种有害的因素 ,相反 ,具有现实情怀和某种社会责任感还能成为推动史家探知历史真相的一种巨大动力。然而在 90年代以来的史学界 ,“现实”却成为不少人躲避惟恐不及的“瘟疫” ,遁入象牙塔可能已形成为某种共识 ,学院的围墙甚至早已构成不少人精神生活的边界。与社会的这种隔离和疏远已经对学术造成了伤害。这种现象的发生当然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 ,其中 ,认识上的原因尤不容忽视。我们所组织的这组笔谈 ,就以检讨 90年代以来“历史”疏远“现实”这一现象得以发生的主观因素为主。相信这里的检讨和澄清对矫正当前史学的走向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历史与现实、过去与现在 ,本质上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 :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 ,而对现实的无知也必定会使对历史的理解失却可能。而在这种平衡之中 ,“现实”或“现在”事实上还处在某种更积极更主动更活跃的地位上。学术史上的许多事实证明 ,在复杂曲折的历史认识过程中 ,“现实”不仅不是一种有害的因素 ,相反 ,具有现实情怀和某种社会责任感还能成为推动史家探知历史真相的一种巨大动力。然而在 90年代以来的史学界 ,“现实”却成为不少人躲避惟恐不及的“瘟疫” ,遁入象牙塔可能已形成为某种共识 ,学院的围墙甚至早已构成不少人精神生活的边界。与社会的这种隔离和疏远已经对学术造成了伤害。这种现象的发生当然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 ,其中 ,认识上的原因尤不容忽视。我们所组织的这组笔谈 ,就以检讨 90年代以来“历史”疏远“现实”这一现象得以发生的主观因素为主。相信这里的检讨和澄清对矫正当前史学的走向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5.
放逐"现实"回避"问题":90年代学风的致命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历史与现实、过去与现在 ,本质上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 :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 ,而对现实的无知也必定会使对历史的理解失却可能。而在这种平衡之中 ,“现实”或“现在”事实上还处在某种更积极更主动更活跃的地位上。学术史上的许多事实证明 ,在复杂曲折的历史认识过程中 ,“现实”不仅不是一种有害的因素 ,相反 ,具有现实情怀和某种社会责任感还能成为推动史家探知历史真相的一种巨大动力。然而在 90年代以来的史学界 ,“现实”却成为不少人躲避惟恐不及的“瘟疫” ,遁入象牙塔可能已形成为某种共识 ,学院的围墙甚至早已构成不少人精神生活的边界。与社会的这种隔离和疏远已经对学术造成了伤害。这种现象的发生当然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 ,其中 ,认识上的原因尤不容忽视。我们所组织的这组笔谈 ,就以检讨 90年代以来“历史”疏远“现实”这一现象得以发生的主观因素为主。相信这里的检讨和澄清对矫正当前史学的走向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6.
论明清之际士人群体对西方科技的态度及历史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之际处于社会转换中的中国知识群体,虽然对传入的西方科技抱有某种包容心态,但由于民族文化中心主义对西学的惰性同化作用,以及知识群体对待事物的功利性的政治与道德趋向,他们把西方科技仅仅定位在对儒学价值观的操作性手段的补充意义上,无法体认和借鉴吸收西方科技背后深刻的文明内涵,致使中国社会错失了一次文化与社会转型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7.
胡水华  仲伟良 《江汉论坛》2005,22(10):97-101
缘起于信仰之争的尼西亚会议,是当时关涉罗马帝国存在基础的阶级对立、利益纷争和军事态势的某种社会历史折射,也是一场隐伏在宗教关注、宗教情感、宗教虔诚、宗教教派论辩中的政治搏杀。本文试图展开那场硝烟弥漫的大公会议,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对原始基督教这个“社会主义”在“当时可能程度上”兴起的“历史上的说明”和对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在历史发展与宗教变迁关系问题上“绝对错误的论断”的经典辨判。  相似文献   

8.
思考有关大众文化的一切问题,都应立足于“大众”这一文化活动的主体,分析大众的特征、内涵、构成成分及其对文化的需求,而不应离开大众性,将目光专注于某种特定的历史现象和某种流行形式。在大众文化与现代工业的关系上,如果把大众文化归结为20世纪现代工业的产物,就否定了文化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在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关系上,大众文化也并非是低层次的文化,从动态上来看,二者之间有一个转化过程。大众文化表现为娱乐文化是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文化的未来是共同性与独特性并驾齐驱,而不会因为共性的发展而淹没了个性  相似文献   

9.
李洪志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抛出所谓的“历史循环论”,胡诌人类迄今经历了81次以上从繁衍到毁灭的循环,现在又到了接近毁灭的“末劫时期”。“历史循环论”不仅是对历史常识的无知,而且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公然挑战。人类社会决不是像李洪志所宣称的那样从繁衍到毁灭的简单循环,而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低级到高级矛盾运动的自然历史过程。一、“历史循环论”是历史唯心主义李洪志认为“真、善、忍”是宇宙的根本特性,“任何物质都有佛性——真善忍。那就是构成宇宙的东西。”这样,李洪志就把世界本源归结为某种精神实体,把“真、…  相似文献   

10.
论历史进程中的跨越现象何建华自从马克思晚年关于俄国等东方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思想在学术界引起广泛的重视和研究后,人们逐渐发现,在人类社会形态的历史演进中,某个民族跨越某种社会形态,并非是个别现象,也不是历史进入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