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当代自然科学尤其是生物学在微观领域的研究 ,传统的线性因果观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大量的生物学现象表现出的是一种非线性的关系。当代生物学的研究对非线性因果关系影响重大 ,遗传科技的发展对因果必然性的重新认识起了重要作用。从哲学层面上看 ,遗传决定论是对因果必然性的一种误区  相似文献   

2.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通过自身对世界观的重新诠释形成新的因果观。后因果观对于世界的解释并不立足于事件,而是立足于对象、实体,因为在逻辑空间中事件是相互独立、毫无关系的;它否定因果联系的必然性,将其理解为规律的形式而不是规律本身,由此破解传统形而上学的因果认识论,消解其原有的客观性、必然性、确定性;进而将其看做是对世界的认识形式之一,是主观的产物,因而并不具有确定性。维特根斯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多重可能世界的哲学视域。  相似文献   

3.
休谟把经验科学的方法运用于“人性”问题的探讨,认为关于实际的知识都建立在困果律之上。而因果律来自经验,经验是习惯,从而否定归纳推理的可证性,使古典经验主义终结。他的观念关系和实际事物两类命题的划分在哲学史上首次区分了分析与综合。休谟认为,综合知识只能最后归于心理作用,任何逻辑识只能是诡辨和幻想。休谟坚持因果关系的存在,他只是怀疑它的可证性和归纳推理的有效性.康德受此启发,从人类理性的角度提出“先天  相似文献   

4.
葛鑫 《齐鲁学刊》2005,(6):87-89
曹雪芹在继承中国传统诗词、戏曲、小说等古典文学遗产的基础上创作出《红楼梦》,他虽然没有对小说理论进行过专门的论述,但我们可以从《红楼梦》第一回中管窥他的小说观:首先,曹雪芹对才子佳人小说、历史演义小说、艳情小说持一种批判性态度;其次,从现实生活家庭琐事出发,以自身的人生体验去建构小说;再次,曹雪芹从读者需求出发去创作文本,并预见了他的创作的读者群。  相似文献   

5.
因果关系理论是休谟哲学中最主要最具特色的一个部分 ,休谟对西方哲学发展所做的贡献突出地由这个理论体现出来。休谟认为经验是因果关系的基础 ,而那种认为因果观念的确定是由于习惯联想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杨柳 《理论界》2007,(4):184-185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生命广泛存在,万物可以互通互感;人物往往要经历劫难才能得以复生,实现原有生命在形体上或精神上的升华。古代神话生命观在《红楼梦》的整体模式、情节设计、人物形象等方面都有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晁福林 《文史哲》2005,(2):26-33
上博简《诗论》第21号简简文认为不可以称赞《诗·大车》篇表露的那种“嚣”的道德精神状态。原因在于“嚣”的状态不符合恰当的“度”。我们可以通过简文从一个侧面看出孔子的情爱观念。鼓励大胆追求爱情与提倡男女情爱应掌握一定的“度”,要符合“礼”,这构成了孔子情爱观的两个基点。本简采用以诗解诗的方法,通过对《湛露》篇的分析,说明对于《大车》一篇不可称赞的原因所在。这种独特的解诗方式,展现了孔子启发弟子深入思考问题的匠心。  相似文献   

8.
9.
本文认为苏东坡与侍妄朝云之间的爱情关系是建立在知心、共同的志趣、同甘共苦的基础之上的,文章还以与朝云的爱情为例,论述了苏东坡的爱情观中的进步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成唯识论》,认为名言即语言概念天然地有一种使人的认识走向虚妄的势力,这种势力来源于对“现在法”的不能如实了知,而于“现在法”上之似我似法妄执为实我实法,即遍计所执性。但名言概念也不必然地导致遍计执,名言概念有“无明”的参与才会变得虚妄,因而对治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
大众文化中的情爱错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具体地阐述大众文化的由来及其特性入手 ,去系统地分析大众传媒、通俗文学以及时尚等因素对于现代情爱的影响和作用。本文通过剖析大众文化的两重性 ,论证了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仍然需要个体主观上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及其精神需求层次。本文批评了大众文化中情爱价值取向的平庸和肤浅 ,并且着重指出当代情爱的物化和性爱的技术化倾向与无主题、无思想的大众文化赝品构成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诗经》中的情爱诗与水意象关系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文学源头《诗经》中,情爱诗以其特有的魅力表现出了不同凡响的生命力,它开创了诗歌歌颂情爱内容的先河,耐人寻味的是水意象大量参与其中。本文试从水意象参与情爱诗的表现类型、生成原由及水意象的原型意蕴等几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论"三言""二拍"的情爱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特 《江淮论坛》2005,(3):145-149
"三言"二拍"非常关注男女两性关系问题,并形成了比较一致的情爱观一方面严厉批判各种性错乱和性放纵行为;另一方面对男女之间正常、健康的情爱持肯定态度.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既是小说作家对时代风气所作出的反应,也寄寓着他们对两性关系问题的严肃思考男女之情是天然的,应该得到承认,但又不是纯粹的个人性行为,必须受道德理性的规约.此外,从个体生命的角度出发,人的情欲还应该有所节制.对于两性关系问题,冯梦龙、凌漾初在欲、情、理三者之间找到了一个较好的结合点,他们的情爱观代表了晚明文人进步的情爱理想.本文通过作品--时代--作家这一线索对"三言"、"二拍"的情爱观作一比较细致、深入的梳理.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叙事中的反讽语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中的反讽语式是曹雪芹反讽表意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中的反讽语式可分为两种类型:评述型和情节对照型。评述型主要用于刻画人物,有以褒写贬和以贬写褒两种叙述语式;情节对照型主要用于情节安排,以对照的方式突出反讽效果。反讽语式可以强化戏剧冲突,使文本变得蕴藉含蓄,表现出生活的复杂性和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聊斋志异》情爱故事中的知己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聊斋志异》的情爱婚恋故事中,贯穿着一条情感主线,那就是浓稠不化的知己情结,它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表现于审美理想中的知己形象;二、执着于精神层面上的知己之爱;三、寄寓了作者激越难平的孤愤之情。它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理想与自由生命精神的向往与追求,是对以作家自身为代表的普天之下所有落拓文人自我价值的确认和肯定。  相似文献   

16.
在<红楼梦>中,海棠是具有独特意义的名花.曹雪芹借花造境,寄予海棠以深刻的寓意.在他的笔下,海棠不同的隐喻和象征意义,使其对塑造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命运有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小说结构学原理的角度来解析《红楼梦》梦境描写的构成方式和艺术功能。《红楼梦》中对梦境艺术描绘的着眼点,虽未脱出传统的结撰情节和刻划性格的窠臼,但其笔锋,已触及人物的潜意识领域,特别是对男女主人公宝黛的性爱与情爱的梦境描写,真实地表现了人物处于潜意识的情意综,写出人物“本我”脱却“超我”时的显形。这些梦境描写,虽然凌乱无序且非理性化,却保留着心理真实,这是该书作者在梦幻描写艺术上的重大突破,这说明他们兼有了小说家的气质和心理学家的细腻。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与精神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自问世以来,不少学者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对文本进行了考证、研究和解读,并取得了很大成绩。本文试图用精神分析学的里比多说———创作动因、无意识心理说———创作活动和创作过程、俄狄浦斯情结———批评方法以及升华说———人物的塑造这些方面来阐释《红楼梦》文本,从心理学角度发掘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与李商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庆云 《文史哲》2002,(4):82-85
《红楼梦》对文学传统的承继 ,一直是红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红楼梦》所受唐诗尤其是李商隐诗的影响 ,值得人们充分认识和关注。《红楼梦》虽是小说 ,但通体浸透和充盈着诗的意境 ,充分表现了作者的诗的才情 ,尤其在善于用典而富含寓譬、内容隐晦而让人猜测、凄婉哀伤而极富朦胧之美等诗美特色上 ,无疑都或多或少得益于李商隐。具体表现在《红楼梦》的书名取意、作意构思、人物故事以及诗词描写和意境创造等许多方面。  相似文献   

20.
从文学人类学角度探析《红楼梦》中的仪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丽 《学术探索》2007,16(4):128-132
仪式理论是文学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范畴,对于揭密文学之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文学人类学的角度,通过总结《红楼梦》中的五种仪式即通过仪式、超自然能力仪式、丧葬仪式、替罪羊仪式、祭祀仪式,并分析其内在依据,将仪式理论与文学叙事结合起来,以探讨《红楼梦》中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