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穆羽佳 《国际公关》2023,(14):173-175
语言学认为语言与隐喻认知结构密切相关,语言的许多表达方式来自基本的隐喻。隐喻的本质是修饰、装饰语言的一种手段,人类在认知发展过程中通过隐喻来认识抽象概念。中国脱贫攻坚工程的新闻报道中包含了大量的隐喻词汇表达。本文尝试从认知语言学和词汇学结合的视角出发,分析《人民日报》扶贫报道中的隐喻表达,探究词义变化及其在传播中所起的作用,揭示其背后的深层认知机制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们借助已知事物认识未知事物的普遍性思维方式.本文将从概念隐喻理论简述,概念隐喻的四个基本要素,概念隐喻和认知语言学的关系,这三个方面来对概念隐喻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语义层面为突破口,以认知理论为框架,阐述了隐喻的本质、种类和影响其理解的相关因素.传统的隐喻观在许多方面存在缺陷,不能解释许多语言使用现象.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观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为词义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概念隐喻理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传统的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们借助已知事物认识未知事物的普遍性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在分析概念隐喻理论的基础上,探讨概念隐喻理论对认知语言学的贡献、概念隐喻理论四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和概念隐喻理论发展的局限及其前景预示之后发现,概念隐喻理论对语篇这一语言现象具有独特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5.
概念隐喻普遍性的认知体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认知语言学中,对于语言和思维的体验性的研究很大一部分集中于对隐喻的研究。隐喻的基础是体验论,隐喻的实质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体验某一类事物,认知语言学的语言体验观更好地形象地分析了概念隐喻普遍性的认知体验性本质。  相似文献   

6.
按照认知语言学的观点,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和简单的语言产物,更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手段。根据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人们借助熟悉的具体概念建立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构建陌生的抽象概念。本文以张恨水《金粉世家》为文本,归纳分析小说中关于“女人”的隐喻。通过剖析隐喻构建的过程,可以发现大多数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具有负面特点。这也侧面揭示了在中国旧时代下,普通大众对“女人”的理解带有很深的偏见。  相似文献   

7.
“爱情”这一概念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着相似的隐喻映射,如比喻容器、植物、火、旅途、战争等。同时,由于两个民族在生活方式、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性,“爱情”这一概念在两种语言中也存在着不同的隐喻认知。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爱情”的概念隐喻语料,揭示了其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投射的范围及其异同。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普遍存在的基本而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而隐喻又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隐喻具有文化认知的本质。隐喻的文化认知本质对大学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隐喻的文化认知本质,并在此基础上从"重视一词多义"和"通过隐喻构建文化语境"两方面探讨了隐喻的文化认知本质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英语习语意义的理据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习语意义观认为习语是“死喻” ,是不可分析、任意的。文章认为习语是有理据的 ,可分析的 ,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 ,运用“概念隐喻”、普通知识等重要认知机制对习语意义进行了分析 ,论证了习语意义的理据性。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人类思想交流的工具,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手段,更是人的主观意识对现实世界的反映。隐喻作为语言认知当中的重要部分。根据研究对比可以发现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观有所不同,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而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抽象概念之构建都必须通过空间隐喻来实现。本研究拟以"上/下"为例,对英汉两种语言空间隐喻的相似性进行举隅论证。  相似文献   

12.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活动,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方式。空间隐喻是认知隐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很多抽象概念构建的基础。汉语中表示空间的"上"和"下"与英语中相对应的"up"和"down"的隐喻拓展意义对比分析揭示了英汉两种语言空间隐喻在认知模式上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3.
隐喻历来被视为一种语言的异体表达方式而被纳入修辞学研究的范畴。传统翻译理论对隐喻的翻译研究也多以修辞为取向,把隐喻的翻译视为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认知语言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隐喻做出了全新的解释———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对翻译而言,这无疑给隐喻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认知角度探讨隐喻翻译的尝试及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4.
现代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扣转喻是两大认知工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两大基本概念体系,是两种十分重要的思维方式。诗词虽然具有其独特性,但仍然是创作者对日常生活中某些普通的隐喻扣转喻进行提炼扣拓展,由此创造出来的鲜活意象。本文对李清照词中的隐喻扣转喻进行研究,发现可以将它们归纳为几个隐喻概念扣转喻原则。  相似文献   

15.
从认知角度看英汉语言中时间的空间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概念是通过其他概念来认知的。认知语言学认为时间概念是由空间概念隐喻而来的。通过从认知的角度对比探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关时间的空间隐喻,说明隐喻在人类语言中的普遍性和各民族认知的共性。同时,隐喻概念因深受民族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着一定的跨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的角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在传统的修辞学中,隐喻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然而在新生的认知语言学中,隐喻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并且被认为是一种很重要的认知工具,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在表达抽象的情感中,隐喻无处不在。文章通过研究英语和汉语中大量的"爱"的隐喻,发现由于人类共同的生活经历,认知上和语言上的共同性,英语和汉语中有很多关于"爱"的共同的隐喻。然而,由于文化上的差异也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7.
科技隐喻的认知理据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化是语言的普遍特征,隐喻性思维是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之一,是构成科学类比和科学范 式的本质思想基础。通过发挥其独特的“链接”和“转换”功能,隐喻不仅丰富了科技语体,也加深了我们 对科学理论与实践的理解。隐喻作为新的科学事实和概念前瞻性发现的重要工具而被使用,从而激发 科技创新,从外部推动科技革命的加速发展。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科技隐喻的认知理据及其 创新功能,主要以计算机英语为例。  相似文献   

18.
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是外语教学长期以来的目标。认知理论的发展 ,给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而在语言中大量运用的隐喻 ,对于学生言语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言语能力 ,认知理论 ,隐喻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探讨 ,揭示认知理论对于正确理解隐喻并进而提高言语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对隐喻意义的理解一直是语言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隐喻的理解有过阐述。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去解释隐喻的意义,都离不开语境的作用,尤其是认知语境的作用。本文在阐明隐喻的本质和及其语义特征的基础上,从字词、句子、文化和语篇的层面探讨认知语境对隐喻理解所发挥的功能,阐述了认知语境对隐喻理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对政府记者招待会平行语料库中的隐喻进行识别和归类。同时,基于认知翻译学,对语料中的隐喻口译策略进行归纳,并统计每一种口译策略的使用频率,揭示隐喻口译的特点以及译者口译策略选择的原因。研究发现语料中概念隐喻使用丰富,直译隐喻法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策略。译者通常根据隐喻的语篇功能、中英文政治文本隐喻类别的相似程度、隐喻的语境和搭配原则等进行隐喻口译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