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5 毫秒
1.
富河文化是在西拉木沦河以北发现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新石器考古学文化。富河文化的经济形态同样为复合式的。渔猎是富河文化时期的先民们最重要的经济活动方式,采集和原始农业是富河文化的补充性经济部门。富河文化的先民们已经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定居生活阶段。其陶器发展水平较低,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其社会经济结构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西瓯是战国至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百越族群的一支。近些年来,由于考古材料不断发现,人们对西瓯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关于西瓯的社会经济形态,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有的主张是奴隶制经济形态,有的主张是封建领主制度。我们认为,西瓯自商周时期原始社会逐步解体后即进入农村公社,到了春秋战国逐步向封建社会过渡,秦始皇开发岭南,西瓯受到中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强烈影响,社会经济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加快了封建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古代辽宁是我国东北城镇最早兴起的地区之一。辽宁东部的丘陵山地和辽北地区,距经济较发达的中原关内偏远,因此最初涉足于这些地区的人不多。由于人口稀少,开发较迟,经济发展较落后,形成的城镇极少。反之,辽西和辽南地区,由于地靠关内,交通比较方便,因此居民较多,经挤开发较早,新兴城镇也最先从这里出现并不断增多。据历史文献记载、辽宁地区最早兴起的城镇地名,始于燕设立辽东、辽  相似文献   

4.
淮河流域有丰富而独特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本文利用考古发现的资料,探讨淮河流域原始经济状况。本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已发展相当成熟,栽培稻、粟等农作物,渔猎、采集和家畜饲养业仍起重要作用,同时,淮河流域的原始制石、制玉、制陶业及原始建筑等手工业也取得很大成就,共同为史前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据考古发现,在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辽西地区已经出现了古代城堡。燕、秦、汉时期,形成了辽宁早期的城镇体系。从魏晋一直明清时期,辽宁城镇经历了频繁的大规模的盛衰演变。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秦汉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辽朝前期、清代末期出现了四次建城高潮。古代辽宁地区的城镇,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特色;而且与中原地区相比,多为中小城镇;多数城镇沿用了辽代城址,历史均在千年以上;但由于历史的动荡发展,古代辽宁城镇呈现出断代性发展的特点,城镇经济和文化多次经历摧毁后重建的过程,城镇布局也屡经变化,到清代末年才奠定近现代城镇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6.
为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加强辽宁古代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推动我省民族经济和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促进我校教学、科研与辽宁区域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的密切结合,树立我校在辽宁地域文化资源与发展研究方面的学术地位,沈阳师范大学决定组织实施“满族文化资源与发展考察工程”。为保证工程的学术质量和文化品位,学校成立了“满族文化资源与发展考察工程”领导小组,由副校长张辉教授任组长、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曹萌教授任考察队领队,并组成以关嘉禄研究员为组长的学术顾  相似文献   

7.
以筒形罐的主要特征的东北渔猎文化区,是全国考古学文化区系中经常起主导作用的三大区系之一。辽西地区处于东北文化区面向中原文化区的前沿,是东北渔猎区与中原农耕区的交汇地带,长期以来担当了中原文化向东北和东北亚地区的传播的使者。东北文化与中原文化在辽西地区结合的成果,以红山文化表现最为典型,使西辽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8.
东北南文化问题,历来受到有关学者的注意。近几年,由于这一地区红山文化和青铜义代的考古发现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也牵涉到对东北南文化问题的探讨。八十年代初,笔者曾撰文研究辽宁是否存在商文化,提出三种可能性;迄今,依据考古资料作进一步分析,得出了东北存在商文化的结论,并进而试图摸清它的来龙去脉。不当之处,敬请赐教.【1】中国殷周时代的青铜文化,辉煌灿烂,其分布面已不仅限于黄河与长江流域,北自内蒙,南到广西,地域广阔,特别是东北地区以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和内蒙古自治区昭马达盟为中心出土的商周青铜…  相似文献   

9.
考古学意义上的经济形态一般是指上古社会的物质生活资料生产与获得方式。红山文化的经济形态具有多元化特征。红山文化的早期与中期,它的农业可能与采集和渔猎并重,但到了晚期,红山文化的原始农业有重大进步,出现了本区史前农业发展的第一次高峰,这体现在农业工具的改进、粟黍等旱地作物的栽培、定居生活与家畜饲养业的发展等。在农业繁荣的基础上,红山文化的手工业专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文明的曙光。  相似文献   

10.
孙吉胜 《21世纪》2000,(1):42-43
妇女的地位、权利、就业、人格独立性等与一个时代的生产方式紧密相联。人类从漫长的农业经济时代过渡到工业经济时代,揭开了妇女解放的序幕。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妇女解放又将迎来新的机遇。沉浮历程:从渔猎、农耕到工业经济时代的妇女地位在原始社会的渔猎时代,...  相似文献   

11.
原始社会时期,株洲地区社会经济至少有20万年漫长的发展过程.从使用打制石器,到使用磨制石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历经3个不同阶段.从7千年前开始,在以稻作农业为主的原始农业大框架下,畜牧业、手工业也逐步分工发展,氏族社会组织形成,原始宗教信仰萌芽,贫富差别开始产生.  相似文献   

12.
西辽河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东北亚古文化古文明的重心地区,研究西辽河流域古代文化和文明,对探讨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多民族社会生产方式、社会形态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近万年来,西辽河地区从历史文化发展面貌上,可以划分为两大经济形态(渔猎、农耕和游牧经济),几次大的历史文化发展高峰。本文重点介绍三次历史文化发展高峰:一是800...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曾经历了若干万年的无阶级的原始公社时期。从原始社会崩溃,进入阶级社会,迄今已有了四千多年的历史。辽宁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辽宁境内发现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多处原始社会遗址,同我国内地的文化遗址有极密切的联系。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认真研究这些有关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情况,探讨关于私有制、商品生产和货币产生的一些问题,会使我们对本地区的历史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揭示我国历史发展的某些规律,加深我们对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的理解,使文物考古资料更好地“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4.
作者认为海南岛在新石器时代才有人类活动,其经济以渔猎为主,农业为辅;文化处于几何印纹陶文化阶段。夏、商、周时代,海南还处于原始部落的历史阶段;秦汉时代海南岛才出现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才有转机,海南岛进入了历史新时期。  相似文献   

15.
正冀蒙辽交界地区是通往东北平原、蒙古草原和华北平原的交通要道,自古以来就是北方游牧部族、东北渔猎部族与中原农耕部族的必争之地。王志清博士《语言民俗与农区蒙古族村落的文化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9月版)一书,以辽西地区一个蒙古族村落为个案,考察该地区民族文化变迁问题,开拓了探讨北方  相似文献   

16.
1983年9月29日《中国青年报》载书唐同志《古代黄河流域经济文化为什么比南方发达?》一文(下简称韦文,恕不敬),断言:“我国自炎黄时期开始,经历尧、舜、禹和夏、商、周,下至秦汉的灿烂文明”,都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漫长时间内,我国南方尚处于未开发地区”,“长江流域大幅度的发展和繁  相似文献   

17.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青岛,在我国古代、近代和现代历史上,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占有重要的地位。 早在五、六干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青岛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的人们,就已逐渐形成了一些零星的村落。经过数千年的休养生息,这里留存了众多的古代文化遗迹。胶州三官庙乡三里河村西的三里河文化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可见这里的古人那时便对海洋进行了初步“开发”,成为我国劳动人民开发海洋的先驱。另外,青岛的城子原始社会遗址、半阡子原始社会遗址、赵村原始社会遗址、南阡遗址、南岚遗址、东岳石文化遗址等,也体现了当时人民生活、劳动的状况。  相似文献   

18.
沂沭细石器文化主要是适应原始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而兴起的 ,这一文化形态的全部内涵即是原始畜牧业初步繁荣的最突出表征和概括。这时沂沭居民已开始经营原始农业 ,但经营水准还非常低下 ;原始畜牧业的迅速发展 ,则使家畜的放牧和饲养成为人们的重要衣食之源 ,并对后来海岱地区原始农业的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细石器本身并不适应原始农业的发展 ,因此到新石器时代初期便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9.
<正> 会计是用以管理经济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我国古代,经济、文化,发展较早,水平较高,不仅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且是世界最早进入封建社会的国家。埃及、巴比伦、印度等三大文明古国在奴隶社会,都由于异族的入侵,遭亡国之祸,受到严重破坏。我国的经济文化,在商周和秦汉时,却得到巨大的发展。早在秦汉时代,钢铁“生产过程的  相似文献   

20.
河套地区,亘古即今,历史悠久。从商周到明清,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各族劳动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对发展农业、畜牧业,开发祖国的这块富饶土地,共同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