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1996~1997)中国现代化进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1996-1997)中国现代化进程研究董正华胡绳先生《〈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再版序言》中,对“以现代化为主题”研究和写作中国近代史的意义作了如下概括:“考虑以现代化为主题来叙述近代史的意见,……我认为这种意见是可行的。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  相似文献   

2.
一林则徐任钦差大臣赴粤禁鸦片,抵穗后注重调查研究,曾集粤秀、越华、羊城三书院肄业生数百人,借学政考棚开四事问为观风试.关于观风试的日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的《中国近代史稿》第一册写为:"1839年3月",即与林则徐"通知外国商人在三天内将所存烟土全部交出,听候处理"一事发生在同一个月份.牟安世新作《鸦片战争》则写为:"三月十八日"(道光十九年二月四日).其他史著如鲍正浩的《鸦片战争》(新知识出版社出版)、俞沛铭的《鸦片战争》(中华书局出版)、刘培华的《鸦片战争》(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厦门大学历史系的《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等也都持是说.笔者以为诸说均误.  相似文献   

3.
胡绳同志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最近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多年来被人们习惯地称为中国近代史。但著者从为,按照社会性质来说,整个中国近代史应该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一九四九年蒋介石政权灭亡为止。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相似文献   

4.
爱国·述变·求真——《吕著中国近代史》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思勉先生(1884-1957年)是与陈寅恪、陈垣、钱穆并称的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四大家之一。他学殖宏富,知识渊雅,在一生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治学生涯中,除了著力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外,还十分重视对中国近代史的探索。吕先生生前曾出版过《国耻小史》等多种近代史论作,并撰有《中国近代史讲义》、《中国近世史前编》、《中国近代百年史概说》、《中国近世文化史补编》等未刊讲稿。这几种未刊讲稿连同商务印书馆旧刊《日俄战争》,计五种,已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合编为《吕著中国近代史》于1997年9月出版印行。这部书32万字,内容详实,富有特色,堪称是一部爱国、述变、求真的近代史佳作。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室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史通俗讲座》面世了。这是一本由主编单位部分研究人员和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历史系部分近代史专业教师分工执笔写成的普及读物。全书着重概述了中国近代史前期(1840——1919年)的人物和史事,共分四十二讲,计十七万多字。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时一百一十年,包括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侵略压榨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直至最后胜利的全过程,涉及思想、政  相似文献   

6.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黄宗智副教授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作了题为《三十年来美国研究中国近代史、近代经济史概况》的学术报告。 美国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近三十年来发展很快,可以分为三代。 第一代可以四本书作代表。一本是哈佛大学现已退休的费正清教授写的《中国沿海贸易与外交——通商口岸之开放:1842~1854年》。另一本是已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史学史概要》评介詹天育高国抗、杨燕起主编的《中国近代史学史概要》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5月出版发行。该书由暨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7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的有关人员合力编成。全书共33万字,系统地记述了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  相似文献   

8.
勤于思考踏实求解──读《中国近代史治要》李吉奎孙占元同志的《中国近代史治要》(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以下场称《治要》)一书,是占无同志继《中国近代史通论》、《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二书之后的又一力作。全书三十余万字,包括了三十三个专题研究对象,涵...  相似文献   

9.
公元 18 4 0年 ,即清道光二十二年 ,中英鸦片战争爆发。这场战争持续了两年又两个月 ,最终以清王朝宣布失败而告终。 184 2年 8月 2 9日清政府在南京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给中国人带来的绝非仅只割地赔款、主权丧失的耻辱 ,更掀起了中西文明碰撞冲突的狂潮 ,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了血泪和屈辱的动乱史、斗争史 ;是一部中国人在内忧外患的煎迫下探索强国之路的历史。整个中国近代史的特点就是一个“乱”字 ,暴乱、起义、革命时有发生 ,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从未停止过 ,各种思想纷纷…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下限问题说开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 ,我国史学界一直把 184 0年至 1919年的“中国近代史”与 1919年至 194 9年的“中国现代史”分为两个学科。这种划分 ,只是为了某种政治效果 ,在学术上没有多少道理 ,专家们很早就提议把这堵墙拆了 ,并已达成共识。 1997年 ,在《近代史研究》杂志出满 10 0期的时候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的作者、著名中国近代史学家胡绳先生重提“拆墙”的建议 ,他说 :“把 1919年以前的八十年和这以后的三十年 ,视为一个整体 ,总称之为‘中国近代史’,是比较合适的。这样 ,中国近代史就成为一部完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历史 ,有头有尾…  相似文献   

11.
《知新报》是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在华南地区创办的机关刊物。关于它的停刊时间,众说纷纭,兹归纳如下:一、1898年1月(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戈公振《中国报学史》、郑慧英等编《中国杂志总目提要(1815~1936)》持此说。二、1898年12月。主此说者有张静庐辑注《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北京历史博物馆主编《中国近代史参考图片集(中集)》、余家宏等编《新闻学简明辞典》、潘贤模《鸦片战争后的香港报刊——近代中国报刊史初篇》。与此说类似的还有陈恭禄的“发行二年停刊”说。(见《中国近代史资料概述》)。三、1900年7月26日(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初一日)。冼玉清《广东大力提倡变法维新的报纸——谈清末的〈知新报〉》主此说。(见香港《大公报》1964年8月27日副刊《古与今》)  相似文献   

12.
学者风采     
《江淮论坛》2011,(6):F0003-F0003
崔建远.现任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兼任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1999年荣获第二届全国杰出中青年法学家称号。代表性著作有:《合同责任研究》(1992年)、《准物权研究》(2003年)、《土地上的权利群研究》(2004年)、《论争中的渔业权》(2006年)、  相似文献   

13.
或许是古代、近代史断代的缘故,身历两个时代的道光皇帝(1782-1850年)及其内政,成了史学界研究的空白。然而,史学界又不能避开他,因为他是划时代巨变的鸦片战争的头号当事人,中国近代史是以他的年号道光二十年为起点的。由于鸦片战争的丧权辱国,在近代史的论述中,对道光皇帝的评价多是一概否定,其实,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本文仅从开放言路政策与内政改革这一角度来窥视道光皇帝。一、道光皇帝开放言路政策道光帝即清宣宗爱新觉罗·宁,在嘉庆二十五年(1820)继位,正是年富力强之时,可是“康乾盛世”已成为历史的陈迹。此时…  相似文献   

14.
《东岳论丛》2016,(4):97-106
发生在1870年的天津教案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举世瞩目的的外交事件,无论打死外国人还是捣毁教堂的数量,都是鸦片战争以来30年间最多的。事件发生后,《纽约时报》对其交涉和处理过程予以持续的关注,进行了比较详尽的报道。天津教案的发生使得该报对中国关注骤增,其相关新闻文本站在美国的立场去审视事件,建构了事件早有预谋、鼓吹列强联合对华作战、中国人普遍排外三个主要议题,带有鲜明的西方视角和对中国的刻板印象,西方的话语强势渗透于报道的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15.
常州派词学理论的现实呼应──鸦片战争前后的爱国词与词境的新拓展张宏生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①,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反映鸦片战争的诗歌、散文、戏曲和小说等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而对词还未给予充分的注意。固然,对于反映中国近代史上的这样一个重大...  相似文献   

16.
在1945年以后的鸦片战争史研究的进展方面,能起划时代作用的,还要推范文澜氏的《中国近代史·上册》(1947年2月延安初版)。在此之前,在鸦片战争史观的基本点上,一直存在着两大尖锐对立的见解,西欧式的见解是,归根到底,要把鸦片战争的性质,放在“要求对等权”之上去考虑;而中国、日本等东方国家的见解是,应强调这一战争的非正义性和侵略性。前者以摩斯(H.B.morse)为代表,此种见解时至今日依然故我,未有根本改变;后者似可以矢野仁一氏的《鸦片战争与香港》(1939年7月弘文堂书店版本)为代表,此书的经典性价值,如今继续熠熠生光。假如将前者列入法理论而将后者列入道德论,则1945年前的鸦片战争史研究,便是在法理论与道德论这两条相对立的平行线上展开的。  相似文献   

17.
清同治九年(1870年)五月,天津爱国群众因为不满法国领事丰大业及外国传教士的胡作非为,奋起打死丰大业等若干人,其中包括俄人三名。事发后,清政府曾派曾国藩到天津查办,史称“天津教案”。关于被杀的中国人数,从胡绳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①《中国近代史辞典》、《辞海》上的有关章节条目,均作“杀死二十人”。其实,这个  相似文献   

18.
中国婚烟家庭史研究是个较引人注目的课题.近些年来,由于改革开放、学术气氛活跃,其研究成果颇为丰硕,如陶毅、明欣的《中国婚姻家庭制度史》(东方出版社1994年出版),顾鉴塘、顾鸣塘的《中国历代婚姻与家庭》(商务印书馆1996年出版).董家遵的《中国古代婚姻史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孟昭华等的《中国婚姻与婚姻管理史》(中国社会出版社1992年出版).陈鹏的《中国婚姻史槁》(中华书局1990年出版),龚佩华、李启芬的《中国民族亲属团体史》(德宏民族出版社1991年出版).等等。这其中.…  相似文献   

19.
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嘉庆次子,庙号宣宗,年号道光,1820—1850年在位。在位的三十年中遇到了棘手的鸦片问题,爆发了英国入侵的鸦片战争,并经他批准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使独立的中国开始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对道光在鸦片战争的功过是非,不少中国近代史著述中均有评述,但一些问题尚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本文想就道光在鸦片战争中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不成熟意见,希望同志们给予指正。  相似文献   

20.
郑成林 《江汉论坛》2001,(10):93-94
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大变动、大转型的社会,也是一个过于巨大、一时难以全面把握的认识对象。怎样切入这个社会的深层,窥探其转型的奥秘呢?章开沅教授等人在这一领域耕耘数十年,从社会结构与文化变迁的整体运动着眼,紧扣社会群体的演变以其与社会转型之间的互动关系展开论述,以图具体把握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特征,先后出版了相关著作数部,发表论文几十篇。《中国近代史上的官绅商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以下简称《官绅商学》)更是他们多年来潜心研究的一个总结。一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个漫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