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新型的发展观,是人们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和创新。资源的有效供给和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和前提。而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信息资源,其可持续发展将有力推动中持续发展,本文着重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远影响、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建立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观的确立提出了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确立可持续发展观是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是指高等教育把实现自身的目标和理想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体系和战略目标的范畴内,具有生态学、环境学的特征,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一致。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观包含时空观、要素观、产业观等主要内容,目标是塑造“绿色人格”、“环境品德”和“生态素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它坚持以人的全面解放为核心,强调社会整体、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思想和理论基础,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内容,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具体实践着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观。探寻档案事业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来推动档案事业更加健康的发展是档案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可持续发展观的产生及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档案事业在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用可持续发展观来指导档案事业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准确把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涵义。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有本质的不同,从传统发展观到可持续发展观是一次社会文化的根本变革,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的三大转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三方面,其实现则依靠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形态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正可持续发展观是人类社会发展观的一次根本变革,是人类面对生态环境不断失衡、生活环境不断恶化而进行的历史抉择。《中国21世纪议程》中明确指出: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能力的关键。本文拟从生物教育的特殊性出发,探索生物学科的特点与可持续发展观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生物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比较系统地论述了邓小平社会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内容:(一)人口可持续控制: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二)资源可持续利用: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环境保护;(三)生活可持续提高:逐步消灭贫穷,提高生活水平;(四)社会可持续进步:坚持全面发展,推进两个文明;(五)建设可持续推进:加快改革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全面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社会可持续发展思想,对于我们更好地实施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观是基于社会环境与经济发展产生尖锐矛盾、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威胁而提出来的。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具有鲜明生态环境保护特色的发展观。要使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使自然、社会、经济三者统一起来,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观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观的确定提出了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确立可持续发展观是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高等教育中可持续发展是指高等教育把实现自身的目标和理想建立可在持续发展的观念体系和战略目标的范围同,具有生态学,环境学的特征,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入手,阐明了可持续旅游与可持续发展观及生态旅游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可持续旅游是人类为了应对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日益严峻的环境、社会、经济危机,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所追寻的必然方向。实践证明,生态旅游是可持续旅游的必然选择,是发展可持续旅游的一种具体形式;分析了中国对国际旅游可持续发展响应的背景及实施可持续旅游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强调了可持续旅游项目及相应对策,应加强科学规划,有效的管理,降低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相似文献   

11.
追求可持续发展 ,是人类发展观的一个根本性变化。提升成人高校德育实效 ,这是摆在成人高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从人的可持续发展观的角度来探讨成人高校德育 ,有利于构建持续发展、实效的成人高校德育 ,从而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德育实践课程是高等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外延应被限定为对学生品德发生影响的一切实践活动,其内涵应被规定为以学生全体参与性活动为主的课程。德育实践课程对于解决以往教育那种“空洞说教”、“机械训练”和学生缺乏自觉纪律与责任心的知行脱节问题是一个新思路,是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的德育活动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对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教育教学中应综合运用以下几种策略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培养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 ;发挥主观能动性 ,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教会学习方法 ,增强大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 ;创设有利条件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试论高校环境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道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德育活动。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考察,论述了环境伦理及环境道德教育的产生,旨在表明高校教育要冲破传统道德教育的一些界限,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强对环境道德教育的研究探讨,改变传统伦理的思维方式,尽快完善环境道德教育课程体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环境道德观。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才刚刚起步,它的提出是基于一种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可以说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伦理观。基于这种认识,文章从“可持续发展”与道德和道德教育的角度,简要阐述可持续发展的道德内涵,提出了以道德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国民的身心健康,是国民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健康的综合体现,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关爱、管理、增值的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国民健康教育具有鲜明的素质教育特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注重和改进国民健康教育,对国民身心健康发展的哲学理念、文化理念、健康理念以及人文健康理论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长期、持久的发展观。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今天大学生能否秉持可持续发展观。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要求大学生具备终生学习观、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要求大学生具有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当前,高校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重视对学生课外活动的指导以及帮助学生整合信息资源都是促进大学生确立可持续发展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对高校体育德育功能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 是 学校 教 育的 重要 组 成部 分,充 分发 挥体 育的 德 育功 能 是加 强德 育建 设 的需 要 ,也 是增 强体 育 教学 效 果的 重要 手段。要紧 密 联系 大 学生 个性 心理 ,在 体 育教 学 的各 环节 渗透 德 育工 作 ,要根 据 不同 学科 学 生的 不同 特 点,因材 施教 渗透 德 育。总之,高 校体 育 的德 育功 能 在于 提高 学 生顽 强 进取 、互助 合 作、吃 苦耐 劳 、胜 不 骄败 不 馁的 心理 素质 ,改 善生 活质 量 、丰富 生活 方式、保持 健康 体魄 、发 挥 个体 潜能 、促 进 全面 发展 。  相似文献   

19.
学生事务工作的使命是促进大学生的身心成长,使他们成为和谐的人,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不仅赢得现在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赢得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学生事务不仅要关心学生做人,促进学生成人,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做事,支持学生成才。学生事务工作者应通过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强化大学生终身学习等理念、建立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平台等途径,引导大学生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一体化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从科学发展观的视野探讨了道德教育一体化的问题,阐述了科学发展观要求道德教育的目标应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全面发展理论要求道德教育的设计应体现系统综合的整体性,协调发展理论要求道德教育的内容应体现多元一体的时代性,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道德教育的途径应体现贴近生活的实践性,道德教育的管理应体现齐抓共管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