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辽宁省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例,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念现状进行质性研究。研究发现,教育水平、就业障碍和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目前的就业观念均有影响。高校要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以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和到家乡就业创业,找准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精准就业帮扶关键点,官方媒体要加强舆论导向。只有高校、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和家庭多边协调,才能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从解决观念问题着手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2.
解决下岗工人再就业的关键在于促进下岗工人就业观念的转变;由于这种转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政策引导和促进,因此,调整政府的再就业思路和政策是解决再就业问题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体思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改进高等教育体系,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接轨;建立就业政策评价系统,确保政策干预效果.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创造就业空间;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建设实践基地,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提高就业市场效率;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实现就业观念转变;落实大学生就业政策,做好政策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4.
四川是中国西部的劳务输出大省,全省8800多万人口中约有7800万人口是农民,外出务工是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汶川特大地震共造成四川省152万城乡劳动者失业、失地,2008年秋季全球金融风暴成千上万的外出务工人员被迫返回家乡,严重危及着灾区社会稳定.解决灾区农民工就业难的问题,一是灾后就业安置要充分结合本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二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解决灾区就业问题打好坚实的基础;三是要重视对促进就业创新措施的跟踪和研究;四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就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适当引入市场与公民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是中国产业经济的动力,也蕴藏着巨大的就业潜力和空间。中国在解决巨大的就业压力时,一方面要积极调整就业政策,不失时机地开发和创造互联网就业市场;另一方面也要不断提高就业服务质量,为实现互联网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对大学生就业所提供的有益条件和积极影响,深入挖掘互联网发展为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就业潜力,提出高校在面对大学生就业挑战和机遇时,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就业服务质量,为大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6.
非正规劳动组织就业对解决中国的就业矛盾作出了重要贡献,政府应积极作为,从观念上带头更新、法律上加以规范、政策上注重扶持、服务和管理上进行优化,有效地促进这类组织发展壮大,开发其更多的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7.
残疾人就业难与残疾人就业促进政策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剖析中国残疾人就业难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对比分析和文献分析、归纳与演绎的研究方法,梳理中国残疾人就业保护政策、就业援助政策和就业服务配套政策的实施及作用,明晰政府在残疾人就业促进中的主导作用,探讨完善政府残疾人就业促进政策的路径.残疾人就业难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与健全人相比,残疾人无论是在就业率、就业质量、就业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残疾人就业困难对象提供就业援助,实施就业促进,是确保市场导向就业机制顺利运行、实现全体劳动者公平就业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灵活就业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广泛存在的就业形式,其对于解决下岗职工就业、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稳定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灵活就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组织管理体系不健全、政策运行不顺畅。因此,需要构建促进灵活就业的社会支持体系,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和顺畅的政策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泰州市海陵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青年就业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该区青年在就业创业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困惑.究其原因,是受到了经济全球化、科技发展与技术进步、就业观念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为此亟需,制定并实施有利于促进青年就业的相关法规政策;实施有利于促进就业的产业政策;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加强职能整合,建立青年的就业、创业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0.
失地农民就业难一直是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问题.由于失地农民自身能力较弱、就业观念陈旧,小城镇生产发展水平较低、吸收就业能力有限,社会政策有所缺失、失地农民就业得不到保障等原因,失地农民就业率低,就业状况较差,结构性失业严重,隐性失业大量存在,就业途径单一,就业转移不理想.建议就业培训城乡一体,着力提高失地农民素质;产业发展城乡一体,确保征地农区的就业吸纳能力;社会政策城乡一体,以平等实现失地农民的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