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立先生专治中国文学主题学研究已经多年,在这方面取得的成绩为海内外学者所瞩目。从(中国古代文学十大主题)的结集出版,到《中国文学主题学)(全四册)系列丛书的推出,王立先生的研究不仅为国内古典学界引入主题学奠定了基础,而且一直处于该领域的最前沿,并不断实现自我突破,以其高水准的著论启示学术同仁,推动主题学研究的成熟发展。1998年底,王先生(中国古代复仇文学主题}一书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无疑又为国内主题学研究增添了重要的一笔。《中国古代复仇文学主题)(以下简称(复仇》是作者长期学养的积累。它的…  相似文献   

2.
王立先生推出颇富创辟意味的《中国古代文学十大主题──原型与流变》(1990年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之后,继续在主题学研究方向上勤奋求索,作为这种努力成果的,便是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学主题学》的问世。这部长达百万字的著作分为四册,即《意象的主题史研究》、《江湖侠踪与侠文学》、《悼祭文学与丧悼文化》、《母题与心态史论丛》,它们各司其职而又密切联系,共同为“主题学”学科之建构效力尽责。书中将原始思维与艺术思维研究、文学与泛文学研究、雅文学与俗文学研究、文学与文化研究等几个方面融合沟通,联袂而行,表…  相似文献   

3.
王立教授历时九年写成的专著《中国古代复仇文学主题》,作为李炳海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与文化丛书”之一种,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该书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尤其是文学主题学学科建设上,是一件值得一书,可喜可贺的事。作为国内主题学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该书从中西比较和传统主题、母题史溯源的角度,共分为“绪言”和九个章节。首先,作者具体剖析了中外大量作品,比较了中西方文学对于复仇者动机意志、复仇目的、方式手段表现的相异之点,复仇与爱情婚姻的关系及其得到的褒贬评价。又从鬼灵神秘崇拜、侠文学精神、法律与执法…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语     
正《诗经》诠释的现状可大体分为考据人事的"诗史派"和审美品鉴的"抒情派",前者起于汉儒,后者成于宋代。主题学则源于德国19世纪的民俗学研究,并在比较文学领域成为重要的理论与方法。主题学结合了形式主义文论传统与民间故事研究、接受理论等方法,探索文学模式化、图表化途径,寻找主题与文本的衍生关系、主题的历史性演变关系。在西方蔚为大国的主题学研究,于我国文学研究中的运用则差强人意,甚至远不如欧美日学者运用此一方法研究中国文学所达到的水平。当下主题学视域中的《诗经》研究大多采取历时的事件与主题联系的对比法,偏向考证一路,或者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学主题学———意象的主题史研究》读后吴海勇以敏泽先生《中国古典意象论》为发端,国内的意象研究论著篇帙纷陈,但总体上立论不出以下两条思路:其一从文艺学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意象生成的几大层面;另一则从古典文论的角度,综述古人对意象的认识。而跳出陈规...  相似文献   

6.
谭梅 《江汉论坛》2014,(6):80-82
正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从性别的维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开始,有关文学与性别关系的研究,构成了当代学界一个广受瞩目的问题。孟悦、戴锦华的《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盛英的《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林丹娅的《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常彬的《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1898—1949》、康正果的《女权主义与文学》、乔以钢的《多彩的旋律——中国女性文学主题研究》、戴锦华的《涉渡之舟——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王绯的《空前之迹》等等学  相似文献   

7.
曾大兴教授,1958年生,湖北赤壁人,文学博士.现为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文学地理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学地理学会负责人,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词学与文学地理学研究,代表作有《柳永和他的词》、《20世纪词学名家研究》、《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文学地理学研究》等.曾教授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最早从事文学地理学研究的学者之一,早先从事文学地理学的实证研究,近年来倡导建立文学地理学学科,发起成立中国文学地理学学会,主持召开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一、二届年会,主编《文学地理学》年刊第一、二辑.本刊特委托文学地理学学者、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李仲凡副教授就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建设问题对曾教授进行专访,整理出此篇访谈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文史哲》2010,(5)
中国古典诗歌"主题研究"从中国文学"主题学"研究中"分离"出来不仅是出于研究策略的选择,更与中国传统文学观念、中国诗学之特质以及中国诗歌在文学史中的地位有关;近年来中国古典诗歌"主题研究"的发展现状说明,正是在比较文学之"主题学"研究之观念和方法论的引领下,中国古典诗歌的主题研究才有了不断发展的后劲。  相似文献   

9.
中国20世纪主题学研究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20年代,中国文学主题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意识确立,以顾颉刚的《孟姜女故事的演变》为标志,显现出其奠基意义和开创价值。70年代末,其从一度停滞、沉寂的低谷中爬升,逐渐显示出复归的生气。80年代中后期,中国文学主题学研究渐成显学,到新世纪之初获得了更为广泛的认同和响应,主题学研究的意义、基本内涵、理论体系、方法和模式基本形成,特别在实际应用上更为自觉、有效。  相似文献   

10.
<正> 文学的主题是丰富多采的,爱情只是文学绚丽多姿的主题之一。由于它与人生关系异常密切,因此爱情问题常常为作家和读者所注目。在我国文学史上,爱情文学源远流长。早在两三千年之前,我国第一部诗集《诗经》中就有异常优美的爱情诗。这之后,爱情文学在民间诗歌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汉乐府民歌、南北朝乐府民歌都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继之而来的是唐传奇,它以叙事文学的形式,为爱情文学打开了新局面。以抒情为主的唐宋诗词也有咏爱情的名篇。但真正为爱情文学开拓新天地的是元杂剧、明清传说和小说。在灿若云霞的元明清文学中,《西厢记》、《墙头马上》、《拜月亭》、《浣纱记》、《牡丹亭》、《桃花扇》、《红楼梦》更是广为传诵的。“五四”之后,在我国现代和当代文学中,写爱情题材的也不乏佳作,如《家》、《青春之歌》等,而鲁迅的《伤逝》,则具有更深刻的思想意义。我国爱情文学遗产是非常丰富的,其中许多名篇经久不衰,至今仍保持着它的艺术生命力,并给人们以教育和美的享受。研究一下中国古代爱情文学的思想意义、创作倾向和艺术经验,对当代同类主题的文学创作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与年鉴理论和年鉴编纂方法的研究相比,我国年鉴编纂史仍是一个薄弱的研究环节。据笔者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调查,以1911~2008年为检索时限,以“中国文艺年鉴”和“中国文学年鉴”作为检索主题或篇名,结果发现,除了可数的几篇断代文学年鉴和地方文学年鉴的研究文章外,关于《中国文艺年鉴》的研究论文几近空白。与此同时,我们对20世纪《中国文艺年鉴》的出版也缺乏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12.
尚永亮 《云梦学刊》2003,24(1):126-128
回首上个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风起云涌,如火如荼,但文学史料学的研究和建构却相对滞后,其间虽出版过潘树广的《中国文学史料学》(黄山书社,1992),徐有富的《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但这两本大著都是通论性质的,而具体涉及某一时期的文学史料学专著却未能见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九十年代中期,中华书局古典文学编辑室和时任总编的傅璇琮倡议策划,拟编纂一套《中国古典文学史料研究丛书》,由傅任主编,邀约国内各有关领域的著名专家分头撰稿,以期尽快改变中国…  相似文献   

13.
中国爱情文学传统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听人埋怨中国文学缺乏爱情,由来已久!其实,追溯渊源,中国文学史上爱情主题的兴旺比西方大约早两千年,只是中道衰落罢了。欧洲文学中的爱情主题实由文艺复兴开始兴旺,又经过十八世纪启蒙运动才普遍流行起来。而远在公元前十世纪到公元前五世纪,当欧洲文学还处于英雄史诗和神话悲剧的时代,取材于现实人生的爱情主题便巳成为中国文学中最常见的主题。我指的是《诗经·国风》中采自民间的情诗。或曰:此不足为奇!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民间文学中都有大量的情诗。这自然是对的。但产生在两三千年以前的这类作品在  相似文献   

14.
白先勇是美华文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短篇小说《一把青》除具有现实主义主题外,还具有弗洛伊德主义的两大主题,即“死的本能”和“里比多”说。本文试从这两大主题出发,对《一把青》进行精神分析学的解读。  相似文献   

15.
作者认为,《西游记》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形象化的人生教科书和未来学著作,它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科学史上的地位应当重新认识。应当引进未来学理论和方法,开拓文学艺术与理性思维、超前意识未来观结合的新途径,使“西游学”更富有时代性和科学性,推动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作者还认为,90年代的“西游学”将在以下几方面有突破:1.《西游记》成书年代和作者生卒年代的研究;2.《西游记》主题和思想倾向的研究;3.关于《西游记》比较文学的研究;4.关于《西游记》理性思维和超前意识未来观的研究;5.关于《西游记》审美艺术的研究;6.关于《西游记》的社会科学价值的研究。《西游记》必将打破传统古典文学研究的小圈子,迈向多学科、多层次的未来学研究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茅盾,不仅是中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中国神话学的奠基巨人。他在二、三十年代写的《神话杂论》、《中国神话研究初探》(收入《神话研究》、百花文艺出版社)、《楚辞与中国神话》,《关于中国神话》、《读<中国的水神>》(收入《茅盾古典文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等,是探讨神话学理论的专著,是“企图在神话领域内作一次大胆的探险”,“实在是开荒的性质”。(《中国神话研究初探·序》)茅盾的中国神话学理论迄今还没有人给予认真的总结和评述。本文力求系统全面地在评述茅盾的中国神话学理论方面作一些探索和考察。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即将成为历史.我们虽对于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学的形态没有十分的把握,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学将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赓续,是自本世纪初文学改良尤其是五四文学革命之后确立的与中国古代文学完全异质的中国现代文学的承继.以上我所说的几近于常识,然而涉及到一个重要问题,即五四文学革命之后的中国文学的性质问题,这也是我最近读了杨春时、宋剑华两先生的《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近代性》(以下简称《近代性》)一文之后引起的一点想法.对于《近代性》一文有两点质疑,陈述如下,希就教于杨、宋两先生.一、关于“现代性”和“近代性”五四文学革命后的中国文学不具备现代性,只具备近代性,这是《近代性》一文立论的基  相似文献   

18.
赵炎秋 《云梦学刊》2011,32(4):159-160
《中国古代叙事思想研究》(赵炎秋主编,三卷本,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的目的,是挖掘、整理中国古代叙事资源,以在中国叙事理论与叙事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中国本土叙事理论。从世界范围看,进入20世纪以后,抒情文学与戏剧文学逐渐衰落,叙事文学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19.
四月十二至十九日,全国二十二个省、市、自治区的《三国演义》研究与教学工作者代表等一百六十余人,汇集于三国时期魏的故都洛阳,举行了第二届《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暨中国《三国演义》学会成立大会。会议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河南省文学学会主持召开。大会分两个阶段举行,四月十二日至十六日举行了第二届《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四月十八日举行中国《三国演义》学会成立大会。 学术讨论会共收到论文近七十篇。这些论文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对《三国演义》的主题、艺术特色、人物形象塑造以及作者、版本流传情况等问题作了比较广泛深入的探讨。 讨论会上,代表们就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一)关于《三国演义》的主题,会上争论的最为热烈。大多数同志认为,《三国演义》这部文学巨著,其主题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是多方面的、不应简单地以三言两语来概括。此外,有的同志认为,对古代文学巨著,不要提“主题”(“无主题说”),也有的同志提出“模糊主题说”。(二)关于历史小说的创作方法问题。会上集中对“历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武汉大学人文学院、湖北大学人文学院共同主办的《宋代文学研究年鉴》(1997- 1999)由武汉出版社 2 0 0 1年 10月出版。该《年鉴》于开篇《宋诗研究的展望》征引程杰、莫砺锋载于《阴山学刊》2 0 0 0年第 2期的文章 :《新时期中国大陆宋诗研究述评》 ;在“研究综述”中引用台湾学者张高评发表于《阴山学刊》1997年第 3期的文章 :《新变代雄与宋诗之文学史地位》 ;于“论文摘要”中摘引了杨海明发表于《阴山学刊》1997年第 4期的文章 :《柳永 :世俗词人的人生哲学和人生况味》 ;于“论著索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