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科技风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是一个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社会,科技活动及其发展过程产生大量不确定性及副作用使人类社会面临巨大风险。科技风险是由科学技术活动及其发展所引发的社会风险。它作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具有破坏和阻碍作用的力量,其所涉及的范围是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科技风险具有不确定性、高危害性,难以察觉等特点。科学技术的内在风险负荷以及外在的社会建构是科技风险产生的原因。不论由科学技术的内在因素还是外在社会条件导致的科技风险,都离不开人类自身的思想和行动,要减少或降低科学技术引发的社会风险,需要人类反思自身的思想和行为。  相似文献   

2.
科技活动与伦理生活作为人类生活的两大重要领域,其主客体要素与主客体关系都存在一定差别,这种差别是科学技术发展出现伦理风险的根本原因。人类只有从完善科技与伦理的主客体关系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科学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伦理风险和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3.
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分离及伦理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性在解蔽的同时也不断在遮蔽,尤其是近代形成的以具象性、精确性、功利性和可检验性为特征的科技理性在不断把握自然规律的同时,对人的尊严和自由等价值目标的遮蔽也非常突出,直接后果是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分离,科学技术活动脱离了人类的价值目标追求,导致伦理风险。  相似文献   

4.
多层次资本市场在支持科技创新投融资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不确定性因素,包括非系统和系统风险,识别并评价这些风险有助于更好地应对或控制风险并减少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使资本市场更好地发挥支持科技创新投融资平台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伦理不是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简单交叉与融合,伦理道德的内容内在地包含于科学技术之中,是科学技术本身的应有之义。人类在创造科技之时就赋予了其伦理内涵,科技活动作为人类追求自身福利的活动,在本质上乃是人类的一种伦理追求。科技伦理是科技创造活动和科技成果中所蕴含的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和内在需求的属性和品质。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科技社会一体化进程的加剧,科技风险的特征及表现形式在20世纪中后期发生了一次巨大的转型。当代科技风险具有现实和建构的双重属性并打破了传统风险的局限范围,它以一种新的形式将人类置于某种全球风险社会中。在世界风险社会的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得矛盾重重:一方面,科技自身演化成为当今风险的主要制造者;另一方面,科技仍被视做控制风险和处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以知识信息为特征的后工业时代,当代科技风险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与反思。  相似文献   

7.
在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世界正处于风险社会之中。科技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负面效应。科技风险作为风险社会中的重要风险源之一,使得科技人员在风险社会中的地位显得尤为突出与重要,部分科技人员的道德失范加剧了科技风险。为了减少科技风险,使科学技术向造福世界的健康方向发展,有必要加强风险社会视角下的科技人员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8.
科技进步与保险发展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科技风险日益增多,高新技术产业转移风险的需要推动了近年来保险业的迅猛发展.高新技术成果在保险经营中的应用提高了保险人的风险管理水平,增强了赢利能力.通过提供保险,转移分散科技风险,保险业也支持了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保险业与科技产业之间形成了科技促进保险发展,保险又加速科技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人类社会带入信息时代,信息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银行业是现代经济运转的中 心,银行业务电子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银行业务电子化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风险,因此 风险的预防与控制成为银行业得以顺利发展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风险利益是人类经济活动中的利益所得,它包含了风险增益和风险损失两种可能,其中最重要的内核便是风险增益。正是风险增益激励着人们不断地从事各种具有一定风险性的经济活动并最终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消极回避、不敢创新的传统风险观念是导致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思想藩篱。面对发展的大好时机,西部地区应进行风险观念创新,在那些虽然有一定风险但利润丰厚的产业进行积极探索,走出一条“风险适度、观念超前、利润丰厚、保障充分”的经济腾飞之路。  相似文献   

11.
关于科技伦理与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使得某些科技活动可能导致恶的结果,科技伦理的非强制性使其对科技行为的规范作用具有局限性,因此必须进行科技伦理立法的研究,创制科技伦理法,以更有效地规范人们的科技行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结合区域创新的三螺旋理论模式,详细阐述了大学、科研机构、政府在科技园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在园区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国内关于科技伦理学的研究现状出发,提出建构科技伦理学理论体系的任务;主张按照科技价值论-科技伦理规范论-科技道德论-科技应用的线索进行建构;论证了以功利规范与道义规范的结合或互补作为科技伦理学理论框架的合理性,同时指出了系统功利主义的缺陷.  相似文献   

14.
科技期刊的出版发行必然和著作权相联系,能否妥善处理著作权问题,事关科技期刊能否健康发展。科技期刊面临的著作权问题,本质是著作权的使用问题,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关系,即科技期刊与作者之间的关系、科技期刊与科技论文转载者或摘编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科技期刊与数据库等网络传播者之间的关系。科技期刊出版人应当审慎地处理好这些关系,以保障科技期刊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全国科技伦理学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在中国科技伦理学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块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科技伦理学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今后科技伦理学研究总的目标应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围绕高科技与伦理道德的关系这个中心,在"建立与完善高尚的科技伦理"方面下功夫,作贡献.  相似文献   

16.
农业信息化及其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进入 2 1世纪 ,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信息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重组、消费为主的信息经济时代。为适应农业所面临的变革和竞争 ,必须积极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和技术创新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 ,以农业信息化推动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的过程本身就是农业科技创新的过程 ,而农业信息化则是一场带有深刻意义的农业科技创新 ,其实质都是将农业科研与生产和市场紧密结合 ,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 ,依靠科技进步极大地提高生产力 ,促进生产力产生新的飞跃 ,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将加快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不断提高 ,并有力地带动 2 0世纪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校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阵地 ,面对知识经济和加入 WTO的挑战 ,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宜采取四种模式 ,即知本与资本结合模式、人力资本量化模式、科技专家领办科技企业模式和高校内部股份制模式 ,它们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代表了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流方向 ,对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区域科技政策制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要介绍了我国区域科技政策制定的发展历史,探讨了我国区域科技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入世后我国区域科技政策的制定提出了建议。认为确立区域科技发展战略模式,是研究区域科技政策的首要问题,要以转变地方政府职能为重心的体制创新为前提,重新审视我国区域科技人才政策,区域科技政策的制定要坚持确立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等。  相似文献   

19.
有一种观点把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直接等同起来,主张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科技进步的历史,断言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之间具有线性的正比关系科技越进步,社会越发展;科技每前进一步,社会就相应地发展一步.本文通过事实与理论的分析,批判了这种观点,指出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非线性关系,由此得出,社会发展不应简单寄希望于科技的进步,而是有赖于人文精神与科学技术的整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中小学科技教育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基本途径,论证了中小学 科技教育是提高国民科学素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