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港味普通话”是普通话在香港流行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语言变体,它源于港人在说普通话时对粤普两语中同形异义词的借用和对外来词的借用。与香港本土文化及港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词汇进入普通话使用已成为发展趋势,大量的港式粤语词汇,经由“港味普通话”被内地的人们在普通话中广泛使用,并进入《现代汉语词典》。  相似文献   

2.
"这/那(个)X"是汉语口语中常见的格式,本文主要探讨"那(个)X"格式,分别从句法语义特征、表达功能、"那(个)"的虚化轨迹三个角度,对这一口语用法进行探析,重点探讨了"那(个)"表性状程度的虚化轨迹。该格式主要是强调和凸显"X"所负载的信息,而且还带有说话人自己的主观夸张情感。  相似文献   

3.
从语用学的视角出发,基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日本人在日常会话中使用频度较高的"前置き表現(套头语)"为研究对象,从它的定义、功能、具体的表现形式以及其背后所隐藏的日本人的语言意识等方面揭示"前置き表現(套头语)"的本质特征,并为日语的口语教学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港式中文混杂标准中文、英文和粤语,有着独特的港式味道。各种语言地位不均衡现象、语码转换现象在港式中文中频现。港式中文语码转换有突出核心信息、省力、崇拜、从众、彰显社会身份等心理动因。文章对港式中文的规范和普通话的推广等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提出了重视转型期的语文教学、明确语言政策、发挥传媒作用、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研讨香港的中国语文政策,既要面对香港百多年来形成的“双文三语”的现实,又要考虑“一国两制”的既定政策。1997年后,在香港中文和英文都会继续使用,只不过变英文第一为中文第一。粤方言将仍是一种交际语,但也要推广普通话。在短时期内,很难用简体字代替繁体字。  相似文献   

6.
澳门当前语言(含文字)的使用状况是:城小、人少、语多、文杂,给语言沟通带来诸多不便,语言服务便显得格外重要。"语联网"的出现,或将有助于解决像澳门这样的社会所面临的复杂而重要的语文问题。当然,"语联网"若引进澳门社会,可能也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改进,以使其更好地为澳门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国外"三语习得"的研究缘起、研究的现状、特点以及研究涉及层面的分析,发现有价值的观点,为我国今后"三语习得"研究提供有效的借鉴;也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为我国多元文化下的少数民族外语教育提供一些有益参考,有助于制定既符合当前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又符合外语教育自身特点和规律的政策,从而提高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育整体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普通话在港澳台的地位越来越高,文章主要对港澳台地区的普通话使用情况进行了考察,并对今后普通话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认为要有效地进行推普,必须明确拟定语言政策,确立普通话的地位;必须宣传普通话教育的意义,强化语言态度;必须营造普通话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9.
"2003年伊始,台湾语言政策出现了两项重大变动:台湾"教育部"讨论通过了所谓《语言发展法》(草案),并废止了《国语推行办法》。这既违反了客观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又不符合台湾同胞的需要。台湾新拟的14种"国家语言"实际上具有不同的语言身份和地位,"国语"(普通话)作为台湾社会的共通语的地位不可动摇。  相似文献   

10.
语言本身的差异性和学习过程中的多语际语言基础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既包含教育心理学中学习迁移的特点,又体现出语言学二语习得研究中语言迁移的独特规律。通过对比中文普通话,英语和西班牙语在语音方面各自的语言特点,分析母语和英语语音基础,对新外语学习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研究原有语音基础对新外语学习的相互影响和迁移作用,可以为三语习得及外语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11.
总结澳门回归祖国以来,澳门语文政策及其实践的成绩,对《澳门基本法》中的语文条款进行法理解读,针对目前因不同角度解读产生的争议,提出两点建议:明确中文为澳门第一官方语言,葡文为第二官方语言;明确“中文”为澳门的正式书面语,普通话和粤方言为“中文”在澳门的正式口语。坚决维护“一国两制”,进一步使澳门的语言生活有法可依,从法律层面消除可能存在的争议和冲突。  相似文献   

12.
深圳和香港社会语言环境具有相同或近似的特点。即语言现象复杂,粤语、客家语、闽语三种语言并存共生;英语对母语地位产生了强烈冲击,不少英语语汇融入流行于深港的粤语之中,形成怪异的语言文化现象;社会语言环境较为混乱,大众传媒的不规范用语时有所见所闻。在这种环境中的中小学中文母语教学必然受到极大影响。因此,应从改善社会语言环境、家庭语言环境和学校教育环境等诸方面努力,提高母语的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3.
委婉语是英汉两种语言中普遍存在和频繁使用的重要修辞手段。其中英汉表"死"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们在年龄性别、社会地位、价值取向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共性和差异。通过对比,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大于共性,原因在于英汉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价值观念以及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14.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PSC)中,"语调偏误"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点与测试员评分的难点。对"语调偏误"学理的理解应以中介语理论为基础;评分实践中,应确立以方言性质的偏误为主要视角,注重系统性考察,采用定性为主的方法全面评定应试人的语调偏误状况。  相似文献   

15.
旨在探讨第三语言习得的跨语言影响研究发展现状,论述了影响语言学习者多语学习中的不同变量或因素,并将其分类为双语类型、二语和三语接触程度、语言距离、心理语言类型与可迁移性、语言模式、二语地位与年龄、二语熟练程度以及三语熟练程度,以期推动我国三语习得研究的发展,为多语种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部分彝族“一村一幼”(简称“村幼”)教师普通话水平较低的情况,四川省教育厅委托省内各师范院校开展了深度贫困县“一村一幼”辅导员能力提升培训工程。这项培训工程的重点培训内容是提升村幼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以2019年某师范大学承担的四川省凉山州深度贫困县“一村一幼”辅导员能力提升培训项目中284名参训彝族村幼教师的普通话培训为例,探讨该项目彝族村幼教师普通话水平提升策略如下:第一,语言专家集中对彝族村幼教师进行发音标准化技能培训;第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集中训练彝族村幼教师口语;第三,班主任组织学员每天晨读半小时;第四,志愿者跟进式指导学员每天晚自习训练普通话;第五,培训项目组鼓励学员利用碎片化时间练习普通话。  相似文献   

17.
栖霞方言的"不"、"没"与普通话的"不"、"没(没有)"基本对当,都可以用于谓词性成分的前边,表示对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等的否定,但用法上仍有一些细微的差异,本文主要探讨这些差异并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汉语中主要用于诗歌的一部分词汇定义为"诗语"。汉语"诗语"包括三种类型:形容词中的叠音词和联绵词;藻饰性词语;由常用词组合而成的更为普通的诗语。汉语"诗语"中有一部分成为通用词语,乃至进入现代书面语和口语,而不是像欧洲语言中的诗语那样与其他词语形成完全不同的层级。  相似文献   

19.
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法的重要理论,是伦敦理论学派的一个理论支柱。描写语法学派认识到语言有许多变体,而这种随使用情景与切合而变化的语言代码就实现了语域(Register)(侯维瑞1988)。韩孔德将决定语言特征的情境因素归纳成三个社会符号学变元的集合体: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狭义上影响着语义的选择范围和语篇结构。语场(Field):包含语篇的发生环境,题材是它特定的体现。语旨(Tenor):指话题参与者之间的关系集合,支配人际关系。语式(Mode):指语言交际的渠道式媒介、口语式书面体是它的变元。语…  相似文献   

20.
英汉对比研究与翻译转换问题紧密相连,不仅涉及到语法,还有思维模式差异。其主要差异在于英语是"主语突出"的语言,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这两种倾向在表达方式上相去甚远,给翻译造成的困难尤其明显。本文旨在探讨英汉对比中"主语"与"主题"两个影响双语转换的核心参数,试图找出符合两种语言思维特征的译法,脱离语言外壳,正确处理好两种结构的转换,使译文语篇连贯流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