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是江泽民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和贡献。学习“以德治国”思想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之一,就是实现“德治”必先加强“官德”建设,这是“以德治国”的根本环节。  相似文献   

2.
“以德治国”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经济社会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后所制定的基本治国方略。国家行政机关和公务员是“治国”的决策与执行主体,因此,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在整个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工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以德治国”,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所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毛泽东同志说过,治国就是治吏。江泽民同志说:“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官清民自安,官劣国必衰。从这一意义上说,“以德治国”的重要内涵,就是要加强行政道德建设,就是要求国家机构以及全体公职人员切实加强自身的道德建设。 一、加强行政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国家机构以及广大公职人员依据人民的授权,代表人民成为治国的决策与执行主体;他们的道德素质如何,在“以德治国”中具有最为关键的作用。孔子说:“政者正…  相似文献   

4.
为官铭     
正物欲横流、浮躁功利,信仰危机、世风日下。做人难,做官更难,做个好官更是难上加难。为官之"义"在于奉献,为官之"德"在于清廉,为官之"本"在于造福,若"义、德、本"三馨,是谓"好官"。故而须铭刻"自知者明,自胜者强""欲胜人者必先自胜"之至理名言,做"吾日三省吾身"之为官楷模。以"三修"为着力点,务求严以修身。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相似文献   

5.
以德治校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以德治校必须首先优化教育思想观念,这是有效实施学校德政的思想认识基础。一、“法”、“德”并举治国是构建21世纪现代教育的思想理论基础“法”、“德”治国,科教兴国,都将学校教育推到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此,在“法”、“德”并举治国的进程中,学校必须在依法治校的同时,重视以德治校,充分认识道德在治校中的重大意义.从而有效发挥道德在治校中的特殊  相似文献   

6.
在把“依法治国”当作我们的基本国策,并写入《宪法》之后,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又提出了“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关键是止确理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含义,以及它在何种程度上区别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和“德治”。  相似文献   

7.
钱雯 《决策》2011,(7):95-95
有人提出“悲情政治”的说法,引起争议,用之于对《官味》的阐释,倒是适合的。我国官场向来以立德修身为上,事功次之。所以孟子说:“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这种犬儒式为官之道,所表达的是对德政的推重、对官场的蔑视,一种道德至上观。熊召政作《张居正》,塑造一位实行者形象。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总书记在今年全国宣传会议上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这一重要思想在强调“依法治国”的同时,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到治国方略的新高度,是对邓小平同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重要思想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德治国”,是以江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主义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所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以德治国”的核心是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而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和提高主要的、直接的、大量的、关键的是靠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教师作特殊的社会群体,其职业道德水准的高低,关系到整个教育的成败;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其思想品德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整个民族的兴衰。由此可见,以德治教不仅是以德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以德治国的重要途径,是以德治国方略的具体体现和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合人性的治国方略,人是有善恶之分的,而且人是善与恶两面性的统一。为我国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提供了理论的根源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今年初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以德治国,就是要重视思想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本期刊登著名社会学家、上海大学教授邓伟志的文章《‘德治’的重心在哪里?》,是让广大领导干部进一步关注这一问题,深入理解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完全正确的论断。那么,“以德治国”,应该如何去治?应该从那里入手呢?依我之愚见,应从党德建设抓起,从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德行入手。 所谓党德,就是共产党人的道德,它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先进分子道德的标准。我们从前讲的,现今还在坚持倡导的共产主义道德,其实质就是党德,不过其着眼点,在全社会,包括共产党人在内,没有特别突显共产党人的道德就是了。党德,其实质是党法,具有准法律性质,即具…  相似文献   

13.
人生一世应当如何做人,官抚一方应当如何为官,这在中国传统伦理中.历来被看作大行要事。古人总结出许多处世经验,提出过不少道德理则,其中一些重要的内容是要求人们为人要正直、清白、节俭、知耻、持节等。这些要求概括为一条基本的行为规范,就叫做廉洁。廉,在中国古代文字中可作正、直、清、俭、洁等解;洁冰作清、明、简、净解。廉洁两字结合,其基本意义就是公平正直、清介自守。廉洁作为从政者的道德要求,早在夏商时代的典籍中就有规定。《尚书·大禹谟》提到“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建于乐”、“罔违道以千百姓之誉”…  相似文献   

14.
<正> 把道德建设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一个前进的时代,更应该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一个发展的民族,更需要有进取的意志。以德治国、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既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相似文献   

15.
历代清官廉吏,都十分重视名节操守,形成了“钱财莫为子孙谋,廉品美德后人传”的治家格言。古人十分崇尚以廉治国、以德治家之道,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一个人连家和家人都管不好,又何以治国、平天下?曾任两广总督、以禁烟而著称于世的一代清官林则徐,不仅治政有道,而且治家有方。他有自己的为官之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也有自己的治家之策:“子孙若如我,要钱干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要钱做什么?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一语道出了“钱”与“德”、“财”与“才”之间的取舍关系。古代…  相似文献   

16.
<正>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举,是新世纪党中央治国方略创新的重大布局,也是调节社会关系,推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实现国泰民安、经济昌盛、科技繁荣的战略选择;“德”“法”兼治在企业的实践应用,则是“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纵向延伸,是促进员工素质整体提高与企业两个文明全面进步,永葆企业生机活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时,在《领导科学》1990年第9期刊发的《为官之道》一文中深刻而推诚地指出:"为官之德在于清廉。为官一场最起码应留个清名。当官做领导,手中握有一定的权力,因此在钱财、名利问题上犯错误的可能性总会比一般人大。如果平时不刻意‘慎独’,不注意防范‘找上门来’的错误,老怀着侥幸心理去为不可  相似文献   

18.
以德治国是江泽民同志从秉承历史文明与时代发展要求的高度提出的战略决策。深入贯彻和落实德政思想,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做第一推动者和第一责任人,更重要的是要勇于做第一实践者,即要在自己长期坚持不懈的实践活动中,认识德之本,把握德之义,锤炼德之品,弘扬德之风。领导干部要做“以德治国”的第一实践者,基于以下原因:  相似文献   

19.
韩辉 《决策探索》2002,(7):52-52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而深刻地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毫无疑问,这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会计法规与会计道德之间的关系,加强会计工作的"法治"与"德治",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也有着特殊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沈伯素 《领导科学》2001,(10):49-50
要实践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的理念,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在整个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官德理应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因而,加强官德建设显得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