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古代柳树的栽培及柳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是中国古代认识较早的一类树,因其具有独特个性,在农业、园林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柳不但与古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在漫长的中华文明进程中,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柳文化”。该文对我国历史上关于柳树的利用和博物学知识积累进行了研究,这对我们全方位理解古代生物学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植物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柳经常出现在我国古代抒情文学作品中,成为一种具有特定内涵和独特意蕴的文学意象。拟从柳意象的原型内涵入手,对《红楼梦》中柳意象的艺术表现进行梳理,试探讨其作为叙事文学对柳意象内涵的继承和深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植柳史与柳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植柳历史。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证实中国植柳起源于夏商时期,周代以后得到了很大发展,并保持着长盛不衰的历史景象。古代中国人植柳主要是植柳护堤(护堤树)、植柳护路(行道树)、植柳美园(园林造景树)。中国人在长期的植柳历史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柳文化,主要体现在:① 柳崇拜:视柳树为女性生殖器崇拜的象征、吉祥和神的象征而祭拜;② 柳民俗:存在着插柳戴柳习俗、折柳赠别和折柳寄远习俗、射柳及柳舞习俗;③ 柳诗文:柳树被历代文学家赋予表达“离情别意”的符号象征而极力讴歌;④ 柳绘画:视柳树为美与善的象征而成为山水画作中的主要表现景物。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柳如是诗歌的情感与意象。柳如是具有英雄与才女的双重性格。柳如是特别钟情于“杨柳” 意象,这是她情感世界的感性显现。  相似文献   

5.
"折柳"的历史演变、文化意蕴和宗教情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折柳"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化习俗,它起源于汉代民间,常见于隋唐及尔后的送别诗中.文章对"折柳"和<折扬柳>古曲的演化过程进行检讨.隋唐以前,折柳用于诗中,并未与离别发生关联,隋唐之际,折柳才成为赋别的专用述语.<折杨柳>与离别发生关联经历了一个前分后合的过程,其关联契机是在南朝萧梁时期.就折柳的功能来看,可用于赠别和寄远;就其文化意蕴来看,寓有旅途顺利,随处平安之意;就其行为本身来看,则是受一种宗教情感的支配.  相似文献   

6.
从"以诗证史"到"以史证诗"--读陈寅恪《柳如是别传》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寅恪《柳如是别传》的文体体现了他一向视语言为自身家园及文化传统载体的信念,更表明其晚年从“以诗证史”到“以史证诗”的诠释学转变。一面坚持严密精致的科学考据,一面寄托抒情想像,重构晚明文学文化之壮丽画面,激扬民族精神,使诗、史两者皆发挥至极致,遂造就一天壤间不世出之奇作。这一转变也表明他不仅摆脱德国“历史主义”的影响,而在人文精神上与“浪漫主义”的现代“诠释学”风云际会。且在主题和方法上,《柳如是别传》所包括的放逐和文化离散、性别研究、怀旧、边缘及文化政治、诠释意识和细读策略、学科跨际和文类交叉、互文性、杂交性及碎片性等,更预示了“后现代”的多元文化潮流。  相似文献   

7.
柳如是端凝坚劲的书法美感是其性情、眼界、心胸的感性显现.柳如是的书法洋溢着浓郁的书卷气,这得力于她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8.
闵生裕 《金陵瞭望》2010,(30):54-55
离开宁夏到南京前,朋友戏谑地说。秦淮河可是一条骚情河,像你这样的文人骚客应该去感受感受她的香艳。我说,秦淮八艳中,唯柳如是是我不变的相思。我早就想到秦淮河畔寻找柳如是的小脚印子。星夜抵达南京时,我下榻在秦淮河畔的宾馆,且说是“夜泊秦淮近酒家”。  相似文献   

9.
清明柳     
柳五 《社区》2014,(11):40-41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是柳条”。杨柳是报春的使者。自古以来,人们都喜爱杨柳,形成许多与杨柳有关的民间风俗和情趣盎然的柳文化。  相似文献   

10.
辽代射柳活动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体育重要组成部分,形成演变受到多元文化因素影响。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考古材料分析,对契丹射柳活动内涵进行研究,得出其具有一套完备的活动仪式,举行时间以4-6月为主,场所则不固定,视仪式活动内容而定;举行目的除祈雨外,还涉及祭祀、狩猎、竞技比赛、宴饮等方面;在射柳用具的选择上则有弓射和弩射之分,铁镞的选用以横镞箭为标准,既反映契丹族骑射军事水平的高超,也体现了射柳活动具有多元性和传承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朱淑贞事略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淑贞是与李清照同时的女诗词家。传世作品多 ,技巧高妙 ,但在文学史上无显著地位。关于她的诸多误解中 ,婚姻悲剧迷雾重重。她的丈夫不是市井小民 ,而是无才无德之官吏。她不满家庭生活却没有桑濮之行。写男女幽会的《生查子》不是她的作品。“所适非偶”“匹偶非伦”“弗遂其志”“忧愁怨恨”不一定导致失志失节。她的作品“百不一存”是她个人损失也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朱中楣为明宗室之女,也是明末清初著名女词人。特别的身世经历一方面开阔了她的生活视野,一方面也使得她在词的创作上有着宽广的题材,从而造就了其词清疏旷放的林下风致,在明末清初的女性词坛上独出一枝,值得为之一书。  相似文献   

13.
岭南少数民族女政治家冼夫人一生历经梁、陈、隋三代,一生的功绩在于她终生致力于维护朝廷在岭南的统治,促进民族团结。她一生功绩彪炳,其中,与汉族官员冯宝的联姻成为她一生中的重要事件,也成为岭南民族融合的重要事件。本文探讨冼夫人生活时期,岭南高凉地区的民族状况,汉族官员在高凉地区的处境,探讨冼夫人冯宝联姻带来的汉俚民族矛盾的缓和以及俚人语言、习俗及心理意识的变化,从而得出结论,说明冯冼联姻推进了高凉汉俚之间的民族融合,加速了俚人的汉化并促进汉俚民族团结,为岭南繁荣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玉真公主考论--以其与盛唐诗坛的关系为归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在盛唐的政坛和文坛上都是一个颇有影响的人物 ,但是文献中关于她的资料很不完整。本文钩稽史料 ,考证、论述了她的生平、政治地位以及道教活动 ,特别是她与盛唐一些诗人的关系。她为诗人们进入仕途提供了一些帮助 ,成为诗人和唐玄宗之间互相沟通的一条重要渠道。若论其在文坛的影响 ,可谓唐代公主中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5.
阿哲主摩奢香夫人与水西彝族文化调查探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初贵州宣慰使奢香是中华民族杰出的女政治家。她出生于四川永宁宣抚使门第,与贵州宣慰使水西安氏世代姻亲,她从出嫁水西,佐夫理政,代夫袭职,教子成名直至英年逝世。在她短暂的三十多年的人生道路上,对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对开设驿道发展民族经济,对其后的贵州地区建省奠定了有利的基础,对水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奢香是出身川南彝中的大姓,彝名“扯勒”是川南彝族中的统治家族。奢香属于扯勒家族的后裔,家氏至今仍分布在赤水河两岸的川黔境内。这里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近些年来在赤水河两岸的叙永、古蔺、毕节、大方、黔西、金沙、仁怀、赤水、习水等县境内也发现不少历史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16.
魏玩(魏夫人)打破了“男子作闺音”的词坛局面,是北宋作词最多的女性,也是宋代女性词作者中社会地住最高的一位(其夫曾布曾为丞相,她累封为鲁国夫人)。她在宋代颇负盛名,朱熹、黄玉林、陆游、曾燠等人常把她与李清照并提。但史料流传至今已散佚不少,在其生平和作品方面,仍然有较大争议。此研究现状与其重要地位不相称,故笔者查阅历代相关资料,对研究中出现的若干争议问题进行探讨及考辨。  相似文献   

17.
涅斐尔泰悌是埃及第十八王朝国王埃赫那吞的王后,在其丈夫统治期间,她在后宫中取得了极高的地位,而且在政治、宗教方面也获得了很多的权利。涅斐尔泰悌并非埃及出身而且也没有儿子,这不利于她在王宫中地位的取得。然而涅斐尔泰悌通过她的美丽、智慧以及对埃赫那吞改革的支持确立了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奢香夫人的和谐思想与水西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奢香夫人是明朝初年彝族著名的女政治家,水西彝族的杰出领袖。在支持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促进贵州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方面起过巨大作用。本文拟从奢香夫人的言行对其后人的影响及其对水西地区乃至整个贵州各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来论证奢香夫人的和谐思想。进而说明奢香夫人不愧为明代彝族著名的女政治家水西彝族的杰出领袖。  相似文献   

19.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在人物形象的塑造、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的描写、个人情思的抒发以及语言的运用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色,形成了她词的独特的形象化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0.
论李清照后期词的主体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室南渡以后,国破家败夫亡的厄运接连降落到女词人李清照的身上,使她晚年的生活最是孤寂索寞.女词人在述说流落飘零之愁和兵荒马乱之苦的时候,念念不忘北方的故乡热土,时时追忆往昔的欢快生活,常常嗟伤哀叹羁旅生涯的漂泊无依,如怨如慕如泣如诉,透露出几分苦涩与凝重,体现出良多沉郁和感伤.李清照的后期词同前期词相比,无论是思想内容的深度还是艺术概括的力度都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在格调上也由前期的明快妍丽变为后期的沉郁凄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