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郭店楚简"仁"字三形的构形理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宝俊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5):129-132
湖北荆门郭店出土的战国楚墓竹简有儒、道两家著述16种,其中"仁"字凡67见,均写成上半为"身"或"千"或"人"、下半为"心"的形体,构形奇特.本文研究郭店楚简"仁"字三形的构形理据.探讨"仁"字上半部三符的关系及其功能;下半部"心"符的意义和渊源;郭店楚简"心"符"仁"字所体现的文字学和文化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字本位”与对外汉字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婷婷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4):91-94
对外汉语教学的汉字教学已取得长足的进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仍然处于口语课、语法课的附属地位,"随文识字"基本没有体现汉字教学的特点和汉字教学的规律,制约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为了解决汉字难学的问题,学术界出现了关于"本位论"的大讨论,而"字本位"则是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一种理论.本文对"字本位"理论以及其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23-125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在教育发展史中,任何一方从未因另一方的盛行而消失,而是一定历史阶段一方从属于另一方存在。二者在此消彼长的状态下保持着平衡,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理应在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杠杆中找到适切的契合点,使二者合理并容,达到和谐统一。这对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汉字构字理据与汉语构词理据的交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光荣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4(1):57-60
汉字作为表意文字,与汉语的词的本义发生联系,如此,汉字构字理据便与汉语构词理据产生交集;六书的内涵特征就是构字理据;构字-构词理据交集揭示了同源字词这一字词局部融合现象的内在机制,同时对段玉裁形音义三者互相求的训诂方法作出新的解释,揭示了该方法的深层机制。同源字、同源词、同源字词三个术语可以独立存在,它们各自概括了不同的对象,同源字、同源词均属单纯集,同源字词则是交叉集。 相似文献
5.
字本位与对外汉语教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针对对外汉语教学界存在的一些问题 ,立足字本位理论 ,在语音、汉字、词汇、语法、方言以及民族的思维方式与思维习惯等各个层次上作了探讨。我们认为 ,建立在西方语言学的“词本位”语法体系上的教学思路 ,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字”才是汉语言的基本语法单位。我们应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把握汉语特点 ,运用“字本位”理论 ,从而更好地为对外汉语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6.
乔永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9(2):113-118
"胡"字词义非常复杂.本文从"胡"字与名词、动词的组合关系,探讨"胡"字北方少数民族和西域地区义的语源,从民族学、文化学的角度,分析"胡"字的词义与词性.并对有些词典认为"胡"是副词,释为"随意乱来"观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陈拥军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86-89
对于"古今字"这一概念,有人从训诂角度来使用,着眼于文字的实际使用情况;有人从文字学角度来使用,着眼于文字的孳乳规律。古今字之分化字的产生,源于词义的发展运动,表现为文字功能的分化。分化字选择了形声化途径,重构构形理据,坚持了汉字的表意性。 相似文献
8.
周巧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22):75-77
"字本位"理论强调加强学生的"字"意识,是语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一条全新的思路,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回顾了语言学界和对外汉语教学界"字本位"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对运用"字本位"理论指导对外汉字教学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徐通锵先生“字本位”理论的提出,不仅是对百年来汉语语法研究和实践中“印欧语的眼光”的彻底否定,同时也昭示着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转向:实现了向“异质”语言研究的深刻转变;重新解释了汉语编码系统;提出了语义语法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徐通锵等人总结提出了汉语研究的字本位理论。字本位理论的提出有利于恢复和挖掘汉语研究的历史传统,但同时也面临着与国际接轨的问题。可以在经验现实主义哲学指导下,将字本位理论与认知语法理论相结合,从个性和共性的视角出发对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做出进一步的探讨。通过较为具体的研究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即从语法结构上来看,现代汉语具有意合性的、象征性的特征,以英语为代表的印欧字母语言呈现出曲折性的、逻辑性的特征。虽然语言编码上存在着个性的差异,但其背后却隐藏着相似或相同的、共性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1.
语言的任意性和理据性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二占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1)
任意性和理据性都是语言符号重要的客观属性。从现代语言学发展到当代语言学的过程中,这一对客观属性被语言学家进行了理论升华,形成两种彼此关联的理论——任意论和理据论。因此从客观属性与主观理论二分的全新角度看,贯穿现当代语言研究始终的任意性与理据性之争,实质上是任意论与理据论之争,而正确地处理任意论与理据论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建设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语言研究方法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69-75
子张之儒,是先秦儒家重要一派。他们重视历史,因此看重《尚书》,对于其中所记载的古圣先王之身体威仪亦尽力模仿,其"禹行而舜趋"的外在表现,亦可看作是对孔子"不践迹,亦不入于室"的"善人之道"的身体力行。子张之后,其子申祥(颛孙子莫)成为该派儒者之主要代表,他把子张的从政君子威仪修养论概括为"执中",并主张君子有"三去",强调从政君子之修养不仅要"摄威仪",更要"主忠信"。这与"郭店楚简"中《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闻之》三篇文献将"忠信"凌驾于"仁义"之上的学理倾向若合符契,我们认为这三篇文献可以归于以申祥为代表的子张后学。 相似文献
13.
文本理论是进入二十世纪后在西方兴起的一种独特文学观念.二十世纪以来,文学理论在探讨了作者、世界因素后,开始关注作品本身和读者的存在,文本理论聚焦作品本体和作品意义生成的倾向与文学理论关注重心的转变是一致的.文本理论中提出的许多全新观点,对文学观念转变、文学理论本身发展、文艺实践活动展开及文艺学学科教学、研究与建设都很有借鉴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永杰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2):13-15
“气”是《庄子》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庄子》认为在物的起源、发展演化以及人的一生过程中,“气”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对《庄子》的“气”论进行详细地梳理,有助于系统地剖析《庄子》哲学中诸范畴的本来涵义和演变过程,从而确切把握《庄子》哲学的真实内容,从中获取具有永恒价值的哲学智慧。 相似文献
15.
李二占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27(4):66-70
作为语言符号的一种属性和语言研究的一种视野,理据性可以从语用角度考察,这样做有助于解决语言理据的历时存在与经验考证之间的矛盾,从而为理据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16.
毛延生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语言顺应论中的复杂性思想渗透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等诸多维度.针对语言顺应论中的复杂性思想展开反思不但能够突显顺应论深邃的学术内涵,进而有助于开发语用研究新的生长点;而且还能够还原顺应论自身的学科定位,为语用分析提供程序性指南. 相似文献
17.
李慧敏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26(6):78-82
韩非在《解老》《喻老》篇中,发明了道理关系,但"道世"关系或者说如何拯救乱世方是其目的所在.他细致地阐释了祸福转化的过程,以老子之"圣人-人民"为范本,对照以"人君-民众"关系,从而为人君之权力寻求合理性.韩非努力的目标是变乱世为"国富民强"的国家. 相似文献
18.
马丽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3):88-90
一些常用的貌似普通的称谓词,常常出现误用、错用的情况。文章选择了“兄”“弟”“姊”“妹”四个称谓词,指出在辞书编纂、汉语史研究和古籍整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L&J认知语言理论与乔姆斯基语言理论的哲学冲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傅玉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8,27(5):68-72
文章从方法论和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了L&J认知语言理论与乔姆斯基语言理论在哲学上的矛盾与冲突.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研究比较注重形式,L&J的认知语言理论比较注重语义;在认识论上,乔姆斯基语言理论的基础为"理性主义";而L&J的认知语言理论则为"体验主义".至于后者是否已经构成了对前者的一场革命,语言学界还尚未产生一个定论. 相似文献
20.
吕晶晶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3):177-179
文献表明,对于索绪尔及其语言理论的研究,或侧重于对其语言符号系统理论理的解读,或侧重于其语言思想的哲学渊源,将其与其它理论进行对比的研究并不多见。从对比索绪尔的"语言符号系统"理论与中国先秦时代的"名学"入手,进一步研究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