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同诈骗罪之合同的再思考——性质、类型和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合同性质、合同类型和合同形式三维角度,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对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分析认为,合同诈骗罪之合同只是行为人用以诈骗的手段,其根本目的是骗取他人财物;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必须是能够体现市场秩序的合同,有关身份关系的合同应该绝对排除在合同诈骗罪之合同的范围之外;应该对合同诈骗罪之合同形式作开放性解释,不仅书面合同可以构成本罪,而且口头合同和其他形式的合同也可以构成本罪。  相似文献   

2.
合同登记是国家对合同进行监督管理的一种行政管理活动 ;体现了国家对当事人合同自由的干预 ;合同登记虽与物权相关 ,但其本质仍是债权 ,体现了保护债权人利益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正> 中国法制报一九八七年十月二十一日,报导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经济法学年会暨武汉理论讨论会概况,提及与会同志对承包合同性质的不同观点:“有的同志认为,承包经营合同是一种民事合同。有的同志则认为,承包经营合同是典型的纵横交叉的经济管理关系,它既有民事合同的特点,又有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它是一种经济管理合同,是企业主管部门与企业之间的管理关系在合同中的体现。也有的同志提出,承包经营合同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合同,它是承包经营责任制在法律上的体现,无论从主体、内容、客体,还是从签订程序和形式上来看,都与一般民事合同相区别。”  相似文献   

4.
行政合同的兴起和发展,是世界政治民主化、政府职能在新的历史条件发生转变的体现.但由于行政合同具有行政性因素,它与一般民事合同有共通之处,也有明显的区别.文章旨在从行政行为代表的公共利益出发,对行政合同的特殊性作了分析,并结合外国行政法对行政合同的立法规定,对我国行政合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点见解.  相似文献   

5.
合同目的落空是英美法中的术语。作为一种救济手段 ,它对于维护法律的本意、保证合同实质公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制定了最新的合同法 ,该法对合同目的的落空原则也有所体现。其目的是为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衡平合同双方当事人利益 ,保证合同正义与交易安全。但是 ,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控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6.
合同相对性原则曾一度被认为是合同制度的奠基石,自20世纪以来,各国立法及司法实践在承认相对性原则的前提下,对该原则进行了适当的突破。这些突破的价值体现在四个几方面:符合交易便利和交易经济原则,体现了促进交易的现代合同法理念;符合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法律思想转换的社会趋势;体现了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一般正义与个别正义的有机统一;有利于节约诉讼成本,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  相似文献   

7.
合同柔性及其分析已被广泛应用于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然而现有研究对建设工程合同柔性内涵和维度并未达成一致,导致合同柔性对建设项目绩效的实证研究难以深入.文章基于全过程风险分担视角,结合定量研究方法确定了合同柔性的测量量表.研究表明,合同柔性可划分为价格柔性、控制权柔性和再谈判柔性三个维度.其中,价格柔性体现为与风险初次分担对应的合同条款柔性;控制权柔性则是与风险再分担过程匹配的控制权相机转移;再谈判柔性体现为应对合同执行中风险再分担的重新签约.研究成果为建设工程合同柔性这一构念搭建了完整的分析框架,并为后续其对承包人履约行为相关的实证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如何界定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是分析理解合同诈骗罪的重要基础。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性质与该罪的特征密切相关。合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权与市场经济秩序,因此合同诈骗罪之合同必须具备财产性内容,并且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体现动态的财产流转关系。财产性内容应当包括财产和财产性利益。书面合同与口头合同都可以成为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形式。认可口头合同符合社会发展的实践需要;符合刑法所保护的法益;符合刑法与合同法、民法之间的逻辑关系与国际惯例及法的发展趋势。《合同法》中只要符合合同诈骗罪中合同性质的合同都可以成为合同诈骗罪之合同;担保合同与劳动合同与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的性质是相一致的;行政合同的双方不具备完全平等的法律关系,并且体现行政管理关系而非市场经济关系,因而不符合合同诈骗罪之合同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反托拉斯实践也运用本身违法原则,但法院逐渐更多地运用合理原则;反托拉斯实践也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但行为主义方法已成了主要方法;反托拉斯法保护合同自由,但竞争自由高于合同自由;反托拉斯法受政治的影响较大,但其实践越来越转向专业化和技术化。反托拉斯法实施过程中实施原则、方法、制度等的演变,体现出美国反垄断机制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民事责任能力在自然人民事主体能力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与民事权利能力共同体现了自然人民事主体的平等性;民事责任能力也是民事责任制度的理论前提,它体现和贯彻了自己行为、自己责任原则;它不囿于侵权行为法领域,在因合同、不当得利、无因管理引起的民事责任制度中也同样适用。民事责任能力的理念是通过自己责任实现人格独立。  相似文献   

11.
格式合同的产生体现了现代市场经济效率的价值,但也严重威胁着合同的自由与公平,使契约自由和正义原则受到了限制,带来诸多问题。目前,我国格式条款立法规制存在立法匮乏;合同法关于格式条款的立法规定概念不严密,内容抽象,不具有可操作性,立法漏洞颇多等不足。完善我国合同法格式合同制度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一是由最高人民法院针对当天格式合同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司法解释,其次,在将来条件成熟时可制定一部专门的格式合同规制法。  相似文献   

12.
保险合同是最大诚信合同。为贯彻诚信原则,各国的保险法律中,对投保人及被保险人的诚信义务都作了相应规定,主要体现在:合同成立前应尽重大事项的披露义务;保险风险增加时应尽披露义务;保险事故发生后应尽通知义务和避免或减少损害的义务。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格式合同在人类生活中的适用越来越普遍,其所体现出的优越性亦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与此同时,格式合同也使合同的平等原则大打折扣。格式合同犹如一把“双刃剑”,给人们带来效益和便利咱勺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缺陷。  相似文献   

14.
《民法典》技术合同章体现了商事化变革的趋势,技术合同制度的商事化变革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其推动力量主要来自制度和现实两个层面。知识产权法对技术合同章商事化变革具有促进作用,并对其独立性产生影响。在商事化变革中,技术合同章的管制主义倾向弱化,应当将技术合同定位为关系合同,并对技术合同条款从商事角度进行解释,为在技术合同章具体制度规则中体现商事化变革的要求,有必要均衡适用知识产权保护原则性条款,限制技术合同无效的情形,对技术成果共有规则从商事角度加以适用,并重视技术成果优先受让权规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合同形式的法律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同形式即合同的表达方式,作为合同意思表示的载体,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甚至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合同的影响力均是不同的。合同形式的立法选择,体现了法律对合同形式的价值判断。学说上及实践中,对是否应对合同形式进行强制及合同形式强制的效力是什么,均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本文拟从契约效力的根源着手分析,从比较法的角度对合同形式及其欠缺的法律效力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6.
合同诈骗罪是从普通诈骗罪分离出来的一种特殊诈骗罪,其特殊性体现在犯罪手段上,即行为人利用合同。如何理解合同诈骗罪之“合同”是认定本罪的关键,文章从刑法解释的目标、方法、材料三个方面对合同诈骗罪之合同进行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合同履行中的附随义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同履行中的附随义务最初是作为对合同自由原则的限制而见诸于判例与学说的,后被逐渐提升为一项重要的诚信义务而被规定在立法中.面向21世纪的我国<合同法>,在参酌借鉴的基础上对此作了一般性规定,从而实现了合同的扩大化保护,体现了合同法的价值关怀.然而就这一制度的立法、司法及理论研究而言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民法学界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论第三人利益合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人利益合同是涉他合同的一种,从比较法的角度看,大陆法与英美法都以自己的方式规定了此种合 同,而我国合同法对此却无规定。从法理上分析,第三人利益合同是对合同相对性规则的突破,也是意思自治原 则、合同自由原则、效率原则的体现和要求。我国应借制定民法典的机会,对第三人利益合同做出明确规定。其规 则设计应从第三人的权利、债务人的义务与权利、债权人的义务与权利的角度详细规定。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异常兴旺,土地的稀缺性和重要性正逐步体现出来.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对于保障这种宝贵资源的正常流转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我国法律并未对其的性质作明确认定.法学理论界对此亦存在四种不同的学说:行政行为说、行政合同说、经济法律行为说、民事法律行为说.由于对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性质在认定上认识不一,导致了法律实践上的诸多混乱,如行政合同与民事合同规则混淆;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命令色彩过于浓重;受让方权益不受尊重;出让方有职权没有得到充分而适当地行使等.本文立足于论述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民事法律行为性质,希望借此厘清此类合同中各方权利义务,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20.
金融借款合同与民间借贷合同存在主体、受管制程度等方面的区别,且前者更重合同双方而非借款人一方的利益,委托借款合同不属于金融借款合同。对金融借款合同的利息规制既要考虑到对意思自治、公平原则的维护,也要考虑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需要。在利息管制方式上,应重视利息总量的控制,而非对利息构成进行调整。具体体现为金融借款合同中可以在利息总量下就罚息计收复利,该利息总量上限仍应参照民间借贷的规定加以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