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次分配公平是缩小收入差距的基石 国民收入分配基本格局是由初次分配状况决定的,再分配只能起到修补作用,特别是保障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基本生活,很难根本上改变初次分配形成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那么,怎么实现初次分配公平?如何推进初次分配领域的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关键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我国当前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劳动收入占比持续下降状况应当引起高度注意。其现象是: 一、政府和企业的分配份额双增加,居民的分配份额有所下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说,从经济理论角度看,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实质是要素分配,统计时通常在宏观意义上将国民经济划分为政府、企业和居民三大部分。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收入分配改革将积极追求"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简言之,未来的收入分配改革将追求两个"同步"、两个"比重"和两个"公平"的奋斗目标。收入分配改革如何实现两个"同步"  相似文献   

5.
《领导决策信息》2012,(45):28-31
"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八大报告里的GDP和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引发热议。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多  相似文献   

6.
分配问题,事关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既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既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又有深刻的实践意义。随着社会主义本质的界定、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以及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全面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分配问题的重要性、合理性和公平性被日益突显出来,值得重新加以认识,最终使社会主义的科学分配真正得以实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我国由于社会转型、利益分配机制转换,相应地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贫富两极分化趋势明显加剧。面对初次分配不公、财政再分配乏力的局面,必须多种措施并举,重新构建“市场分配为主,财政再分配为辅,道德分配为补充”的公平有序的居民收入分配体系,借助市场、政府、社会三方的合力,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8.
"共享发展"实现的核心是社会收入分配制度安排的公平与合理。企业的初次分配是社会收入分配的基础,企业客观上存在着劳动者、企业出资人和政府三方参与分配的利益主体;而企业生产经营的所得产生后,大体上按照工资福利、企业利润和政府税费三个部分进行收益分配;最后形成税后工资、税后利润和政府税费的三种类型的初次分配收入格局。实现三方公平分配的对策为:完善政府对企业与个人的税收政策与行政收费制度;加强对劳动力市场交易的管理与规范;落实"体面劳动"理念与切实保障弱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张军 《经理人》2010,(3):40-43
国企的薪酬改革,既是利益再分配,又是制度变革,更是思想深处的革命。 一段时间以来,国企高管薪酬受到公众质疑,原因不仅仅是对国企高管高薪的不满,更是对高管薪酬背后的形成机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公平性、透明性不解。  相似文献   

10.
<正>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分配结构的失衡主要表现为"两个偏低":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偏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两个偏低"已成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人们社会心理失衡的关键因素。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收入分配比较公平合理的社会,公平正义应是社会分配政策的灵魂。提高劳动报酬是一项极为复杂和艰巨的工程,不仅涉及产业  相似文献   

11.
徐倩 《经营管理者》2011,(10):31-32
财政收入是一个国家各项收入得以实现的物质保证。一个国家财政收入规模大小往往是衡量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其次,财政收入是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宏观调控的首要问题是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问题。此外,财政收入分配也是调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实现社会财富公平合理分配的主要工具。只有把影响财政收入的各个因素把握好,才能调节好国家的各项工作。本文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特别是国有企业分配关系再次成为国家政策和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一、国有企业分配关系的内涵1.分配关系的概念。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关系在产品分配领域内的集中体现。从分配  相似文献   

13.
建立公平的社会群体利益分配机制是解决当前由利益失衡引发的社会矛盾与冲突的关键所在.基于对蚁群劳动分工在任务分配中所表现出柔性特征的分析,提出借鉴该任务分配柔性来实现利益分配柔性的新思路.首先从分配的角度对利益的概念进行界定,给出了其形式化描述,引入相对剥夺感来衡量利益分配的公平性.随后根据社会群体利益的特点,对基本蚁群劳动分工模型进行扩展,借助恢复因子来协调不同利益群体,建立了面向利益分配的蚁群劳动分工模型,给出了该模型的算法实现流程.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利益分配实例进行仿真实验,从恢复性和分配柔性两方面验证本文模型的有效性.通过仿真分析发现,利益实现能力在利益分配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对于利益分配不公的情况,恢复因子能够起到有效的恢复作用,且在动态环境下显示出良好的利益分配柔性.最后给出了利益型群体事件演化过程的描述,定量分析了其中的恢复情况,阐述了现实中利益型群体事件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罗心妍 《经营管理者》2013,(6X):245-245
在当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信息不对称、决策机制行政化以及决策主体差异性等情形下,各所学校的分配政策往往是不对等话语权群体利益博弈的结果,分配的公平性难于保障。所以,高校实施绩效工资制度,迫切需要国家层面针对不同类高校分类出台宏观调控政策,对各类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框架给予原则性规定,特别是对同系统高校绩效工资的总体水平、基本结构关系和主要构成项目及其计量标准这三个核心要素作出一致性政策规定,以保证同类高校绩效工资分配的相对公平性。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政治思潮,欧洲社会民主主义自其诞生之日起就与社会福利联系在一起,从而构成了福利国家产生与发展的理论基础。社会民主主义主张利用充分就业的经济政策实现劳动资源的有效利用,倡导运用国民收入的均等分配实现整个社会的平等与正义,希冀通过提供普遍的社会福利提升大众的生活水准。  相似文献   

16.
未定稿     
《领导文萃》2007,(12):9-10
中央分配政策的着力点应是改善初次分配结构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表示,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容易带来收入差距的扩大。王一鸣建议,中央分配政策的着力点应是改善初次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比如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完善最低工资标准的有关规定,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引导企业增加工资性支出。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过多的向政府和企业倾斜,而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却持续下降。这一现象引起许多人的关注。居民可支配收入决定着居民的购买力,目前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下降,可能带来一系列经济内部结构失衡问题,最终导致消费率偏低、投资率偏高,居民储蓄率偏高、消费率下降等情况。这使我们意识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十分必要、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网络协作环境下的利益分配理论与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孙国强 《管理科学》2003,16(6):22-25
显著的协同效应推动企业进行跨边界的网络化协作,而合作利益的分配又关系到网络组织的健康发展.公平有效原则是协作利益分配的理论基础,依此构建以动态累计投入比为主体的利益分配模型,进而协调合作各方的经济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9.
收入分配是我国经济改革过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在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增长,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国民收入分配失衡也在逐渐加大。收入分配差距大致可分为两种形式,即地区收入的分配差距和个人收入的分配差距。这两种收入分配上的差距形成的原因,及其对经济全局和长期发展的影响都有所不同。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李文君 《决策与信息》2011,(11):197-198
收入分配活动的结果就形成各经济体的收入,本文试图从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角度,分析我国居民收入的形成和结构,并总结出我国居民收入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