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霖 《人文杂志》2002,(1):112-116
20世纪 90年代前后出现的家族历史生态小说 ,不同于现实主义史诗建构型的家族历史小说 ,它不注重时间过程中人主宰历史的叙事 ,力图从家族颓败历史的讲述中 ,呈现人在历史空间中互相倾轧厮拼的生存状态。这些小说是先锋派作家们由现代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化的文本标志。本文从叙事手法、母题意蕴等方面 ,对家族历史生态小说的审美特征作了综论。  相似文献   

2.
论《白鹿原》的家族母题叙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桂林 《河北学刊》2001,21(2):58-62
《白鹿原》的出版对 20世纪中国家族母题小说的创作有不可忽视的意义。这种意义在于,一方面它承续了“五四”以来家族母题小说的叛逆与教赎的深度模式;另一方面,它揭示了中国家族制度在崩溃过程中的一种必然而独特的现象:家族权力与国家权力的分流与抗衡.  相似文献   

3.
革命·启蒙·民间——当代家族母题叙事模式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书文 《中州学刊》2008,4(3):194-199
<红旗谱>、<古船>、<白鹿原>作为当代家族叙事创作的经典,它们在叙事视角、叙事时空、叙事结构上都存骀在不少相似之处,但由于话语讲述的年代与讲述话语的年代的不同,同一个创作母题在当代小说中呈现三种不同的讲法,即革命话语中家族复仇的隐形结构,父子之间的精神相继,爱憎分明的叙事情感;启蒙话语中家国之间异形同构的结构形式,对乡村宗法社会历史与人性悲剧的理性审视,对人间苦难的悲悯情怀;民间话语中多条线索经纬交织的网状式结构设置,对村落家族文化的重新定位以及叙事中流露的挽歌情调.借助对三部经典不同叙事模式的阐释可以明显地看出当代家族母题小说创作叙事策略的演化轨迹.  相似文献   

4.
当代家族小说经过多年的发展、探索,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走向思想的成熟与艺术的辉煌。世纪末的家族叙事既有现代家族小说的艺术范式,又融入讲述话语年代的形式革新。革命大家庭的叙事与家族颓败故事的讲述并行不悖,新生的革命家庭不乏家族主义的幽灵,而处于衰败过程中的旧家庭却充满着让叛逆者难以割舍的血缘亲情;现代与传统的汇流,眷恋与决绝的困惑,激进与保守的渗透如此矛盾地出现于世纪之交的家族小说中。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家族作为一种观念、制度、文化引起了不少作家关注的热情,当代文坛出现了不少风格独特的家族小说,这些创作在继承中国现当代家族叙事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以其对家族观念与民族革新等关系的历史反思;对家族精神性格与生命意志的弘扬;对家族生活与伦理情感的颠覆和解构走向了新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与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中国古代一部大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巨著,《金瓶梅》问世以来受到历代读者的重视,同时也遭受了非常多的争议.从家族小说的角度来看,《金瓶梅》是中国古代一部优秀的章回体长篇家族小说.《金瓶梅》不仅是死角艺术,也是变态艺术,它是一个变态、病态世界的真实反映.通过对《金瓶梅》与20世纪家族小说中的身体叙事、伦理叙事以及官商家族小说内在关系的揭示,可以勾勒出《金瓶梅》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对于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的深远影响,以及它与中国家族小说的文化契合形态.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前期中国家族小说,对传统家族文化进行了全面的审视和反思,家族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形象,都蕴涵深厚的文化意义。许多作家在对封建家族文化进行理性批判的同时,对传统家族文化的积极因素给予了充分肯定,有着难以割舍的家族情结。  相似文献   

8.
陈宏 《人文杂志》2004,(6):106-109
从家族文化视界来看,在20世纪前半叶中国文学家族叙事中,塑造了异彩纷呈的女性群像,她们作为传统家族文化的践行者、牺牲者和畸变者,在爱情、婚姻、家庭三个方面都表现出趋同的悲剧性命运;而作为传统家族文化的反叛者,其理性觉醒及觉醒后的道路选择,则是最富于精神光彩和价值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国小说素有文化反思和文化批判的传统。自从巴金率先以《家》推出了写家喻国、反思传统文化对家人国人的影响的创作范式以来 ,《四世同堂》、《三家巷》、《红旗谱》、《古船》、《白鹿原》、《尘埃落定》等优秀长篇小说便把这种母题模式逐代推进 ,从更具历史透视与文化重建的审美角度 ,去思考家族与传统民族文化的关系 ,力图从家族的个案剖析中追寻出民族文化的心理演化轨迹 ,亦即从历史的一个空间 (人际关系 )剖视民族文化的生衍及其对人和社会的影响。在他们的小说中 ,家族中的人被历史符号化了 ,而空间亦具有了文化的意味。这种…  相似文献   

10.
曹书文 《晋阳学刊》2005,(4):99-102
由于故事讲述的年代与讲述故事年代时空距离的差异,中国现代家族母题叙事的理性批判与文化眷恋的启蒙传统在当代文化语境中出现了新的变形,即从对家国同构的理性审视到民族精神与文化心态的重塑,从父子思想伦理冲突到祖孙精神性格的一脉相承,由对家族制度激进的革命批判到辨证的文化反思,当代家族小说在继承现代家族叙事传统的基础上走向了一个新的艺术之境。  相似文献   

11.
家族文化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向明 《学术研究》2005,(6):132-135
家族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本文以家族文化为例,从家族文化的特质、中国现代家族小说人物类型以及家族文化对现代小说的双重影响等三个层面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小说及其作家的制约和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吕君芳 《学术月刊》2012,(6):112-1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家族小说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除被广泛探讨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外,它的审美构建,即家族叙事独特的艺术阐发模式也颇值得研究。总体说来,新时期的家族小说从人性、史诗、传奇这三个维度对家族的历史文化进行了独到而又深刻的艺术阐发。作家们通过对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开掘和探求,透视了时代、民族和生命的历史走向;通过一个个家族的兴衰演变,表现了整个时代、社会、国家之发展演进的风云变幻,形成了具有史诗性的宏大叙事模式;通过对家族中的传奇人生和深宅大院所构成的独特传奇世界的描写,既迎合了大众对于传统奇观的窥探欲望,又表现出对于家族的情感依恋。  相似文献   

13.
时间是人最关心也是最焦虑的问题,人对时间的流逝总是充满无奈,便通过文学创作来弥补这种缺憾。家族小说中所表现的一系列家族观念,如贵远贱近、传种接代、族谱等,便具有抵抗时间流逝的功能,并试图实现生命的永恒与时间的绵延不绝。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之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家"成了一个独特而又常见的叙事角度."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家族小说以反封建为主题,"家"是一种旧文化、旧制度的象征,是作家批判的对象;建国"十七年",家族小说以迎合无产阶级文学观念,文学创作与革命历史叙说相结合;80年代以后,家族小说企图完成对历史的重新书写,以此表达个人的生存欲望.  相似文献   

15.
尹季 《船山学刊》2005,(3):160-162
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对历史的述说,更多的是从民族性格的成因和人性的原生形态这一角度来进行的。叙事侧重于反思和解构历史、展示民间的生存样式和书写个人的现代感受。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新历史小说家族叙事由过去的"缩影式书写"转向"寓言式书写",出现了"沉沦家族的人性病相"、"失败家族的精神追忆"及"颓败家族的生存镜像"等,实现了借家族史进行审美实验与人性、生命和存在探究的创作用意。这既与转型时期的社会文化语境有关,更是由作家创作观念和历史观念所决定的。不过,在新世纪初则走出了寓言化家族历史书写模式,转向对家族精神的肯定与重建倾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世界上最重伦理亲善的国家。当 2 0世纪家族小说揭开中国传统家族温情脉脉的面纱 ,在社会转型的社会文化冲突前景上展露父子、兄弟、妯娌、男女之间的矛盾冲突时 ,就使世界上最讲求血亲伦理关系的中国家族建构出善与恶、善与美多重纠葛的悲剧。这种民间家族的悲剧实质上也是民族文化传统的悲剧 ,家族所联结的民间文化与精英文化的互渗与融构使家族小说在叙事的同时显示出深刻的喻史反思意味。上篇 :中国家族的悲剧基因中国家族一诞生就与氏族宗法制相伴随 ,带有鲜明的父系社会的男权特征。尽管进入私有制社会以后法理渗入国家政权制度…  相似文献   

18.
以《金瓶梅》等为代表的明清家族小说代表了古代家族小说的最高成就,它们对现代家族小说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后者对前者也并不只是简单地继承,而是结合自身的现代元素,吸纳熔铸古典元素,在现代语境下做了更深远的探索,从时间和进化论的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上充分展示了家族小说的现代品格.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当代小说创作中,家族小说以其独特的思想深度与艺术力度而独领风骚,它们常常将一个家族兴衰的描写与整个民族历史的书写结合起来,追求文学的史诗品格,借家族之间物质利益的冲突、权力追逐与情感纠葛来表现自己对特定历史的感受与理解,对置身于历史发展过程中个人命运的思考,创作与历史观念的变化使作家能更自由地书写自己对历史事件的重新理解,这样既让读者看到了历史本身丰富和复杂的一面,也给家族叙事增添了艺术的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作者在华北所进行的个案研究 ,以特定家族———恽家在 194 9年以后围绕吃户和搬迁为核心的自我呈现为研究的切入点 ,勾画出中国北方村落家族演变的特质。研究表明 ,仪式性的消减与事件性的加强在结构层面表征了家族从正式组织到非正式组织的形变 ,在功能层面表征了家族从满足超验的需要为基本目标向满足功利的需要为主要目标的转变。它集中反映了当代中国北方村落家族的理性生长。家族的理性生长不仅表现在价值理性层面 ,也表现在工具理性的层面。借助突发性生活事件所展开的策略性行动就是工具理性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