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因此争取民族独立成为抗日根据地及全国人民的首要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民主制度得到了贯彻实施,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这不仅巩固了抗日根据地,而且为坚持持久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切实把社会各阶层青年纳入到中国共产党的战时轨道,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国统区、沦陷区展开了全面的青年动员工作。在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成立青年动员工作领导机构,建设、发展和巩固根据地;在国统区,发动了广大青年推动和支持国民政府坚决抗战,争取民主,促进抗日青年统一战线;在日占区,秘密发展抗日青年组织,动员青年与日本法西斯和汪伪政权展开英勇机智地斗争,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对党员干部进行了深刻且广泛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宗旨、阶级政策以及文化基础等方面的教育,有效提高了根据地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政治能力以及文化水平,为中国共产党取得抗战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抗战时期形成的以制度为保障、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以“关键少数”为主要推动力的教育方式,为革命年代党的斗争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要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必须正确处理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各阶级阶层能否和睦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标志,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文章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与中国现实相结合,把当今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划分为:社会管理者、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这些阶级阶层既有根本一致的利益,又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这可能会导致两种结果:阶级和谐或阶级冲突.而实现阶级和谐的关键是,中国共产党如何以各阶级都承认和接受的共同利益为基础,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实现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5.
在东北十四年抗战中 ,中国共产党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抗战初起 ,中国共产党支持、参与民众自发的义勇军抗战 ,并组织义勇军队伍。在大规模的义勇军抗战失败后 ,中国共产党创建了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队伍——东北抗日联军 ,在日伪残酷的殖民统治下 ,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 ,坚持抗战。 1 940年后 ,为保存实力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联越境到前苏联远东地区整训 ,同时抗联小部队一直在东北抗日战场上活动 ,为最后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论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动员与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动员与政治参与翁有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建立的各抗日根据地内,进行了广泛、充分的政治动员,使广大进步和爱国民众不断参与到抗日民主政治体系中来。这对于中国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战并争取最后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之,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动员...  相似文献   

7.
<正> 山东抗日根据地,是芦沟桥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逐步建立起来的一个重要的敌后抗日战略基地。它是联结华北与华中两大抗日根据地的纽带,也是华中抗日根据地同位于太行地区的八路军总部及中共中央所在地陕北的联系通道。山东抗日根据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8年抗战中对打败日本侵略者起了重要的作用。到抗战胜利时,山东抗日根据地已有主力部队27万人、民兵71万人、自卫团150万人,共产党员由抗战开始时的2000余人发展到10余万人(不包括划归冀鲁豫区的山东部分)。这一强大的革命队伍成为取得人民解放事业胜利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为解决根据地人民负担较重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大力实行精兵简政,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妥善解决荣退军人的安置问题。在对荣退军人的供给、组织管理的过程中,太行抗日根据地各县政府、荣军管理委员会、区公所及村公所各方共同努力,帮助荣退军人解决日常生产生活问题,努力改善其与干部及群众的关系,并进一步发挥了其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虽在这一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与矛盾,但毫无疑问已将安置工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对于减轻人民群众负担,提高军人威望,坚定士兵抗战决心,维系抗战大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冀南抗日根据地是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开辟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组成部分之一。八年抗战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冀南抗日根据地军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谱写了冀南人民抗击日寇侵略的历史篇章。冀南抗日根据地建立的伟大实践,充分说明了毛泽东同志论持久战思想的无比正确。  相似文献   

10.
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刘金江,臧济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战中,山东抗日根据地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华北根据地的重要战略基地和战略一翼,是华北与华中两大根据地的主要枢纽,同时在我党由抗日战争向全国解放战争的历史转折中起到了其他根据地...  相似文献   

11.
古文化 《理论界》2008,(6):160-162
本文主要分析了人们利益之间的矛盾与损人利己思想产生和存在的关系,以及损人利己思想自发形成的机制。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中人们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对抗.这是损人利己思想产生和存在的客观基础。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从总体上说,人们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为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之间的矛盾,如果人们不能正确处理这种矛盾就可能会自发地产生损人利己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当前我们进行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从抗日战争看爱国主义的全民性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所表现的爱国主义具有全民性本质,这一时期不存在某某阶级的爱国主义。至于抗战中代表不同阶级的政党、团体对抗日所持态度、政策的差异,这不说明他们的爱国主义有阶级的差别,而是说明他们在处理民族国家利益和党派利益关系时采取了不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精简政权机构是巩固和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最艰难的抗战相持阶段,华北抗日根据地从行政区划、行政机构、脱产人员等方面对政权进行了全面紧缩。其简政政策及实践路径是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有机结合。华北抗日根据地政权精简过程虽然比较漫长而痛苦,但经过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最大限度地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动员了一切可能动员的力量,为坚持长期抗战乃至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件爆发,中国开始了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危险。在这生死存亡关头,只有全民族团结抗战才是中国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中国社会各阶级、各政治派别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使自身的利益服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这个最高的民族利益。只有这样,各个阶级和各政治派别才有自己的前途。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爱国人士的共同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两类矛盾学说是关于认识和处理阶级与阶级、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理论。任何社会的统治阶级都要善于调节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矛盾,将矛盾冲突控制在由一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社会秩序之内。对两类矛盾处理如何,直接关系到阶级统治能否巩固,社会能  相似文献   

16.
诞生于1938年12月27日的八路军山东纵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土生土长的人民抗日军队。这支部队,是唯一的在没有主力部队帮助的条件下,由地方党单独创建的走向正规化的部队;是长期坚持敌后山东及苏鲁皖地区抗战,并参与八路军揭开中国战场战略反攻序幕的部队;是参与创建中国敌后最大抗日民主根据地——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部队,为全国抗战胜利做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7.
1941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最为艰难困苦时期,积极推进根据地各界落实全民族抗战路线,把各革命阶级紧密团结起来,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就尤为重要。1942年5月4日至8月5日,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由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牛友兰等为代表的士绅组织了一次声势浩大的赴延安参观活动。他们在延安参观的三个月,受到了中共中央领导人的热情接见,亲身感受到了边区民主的政治氛围,亲眼看到了边区的新经济与新文化成果。晋西北士绅参观团对延安的访问有力地加强了“三三制”的宣传落实,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进了晋西北根据地的建设,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众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抗战中后期,为发展抗日根据地经济,促进民族经济振兴,中国共产党把美国作为开展对外经济交往的最佳选择对象,同时还注重投资环境的改善,并在对外经济交往中坚持平等互利、独立自主的原则。这些对外经济交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美国政府对华军事和经济援助对象主要是国民政府,加上敌、伪、顽对陕甘宁边区及其他抗日根据地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以及美国商人对抗日根据地的投资经营兴趣不高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共产党的对外经济交往政策并没有得到全面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战争打破了社会经济生产中的性别屏蔽,出于抗战和妇女解放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引领抗日根据地内的农村妇女打破性别禁忌,承担起了经济生产的重任。该文将回溯这段历史,以期为当今农村妇女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张文俊 《兰州学刊》2009,(10):212-215
战争与革命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晋绥抗日根据地乡村社会变迁的两个重要变量。革命乡村西坪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富农阶层地位下降,中、贫农阶层扩大,贫农地位显著上升。地权分配发生变化,土地占有更加分散,土地经营以自种地为主,租佃走向衰亡。通过抗战前后的对比,西坪村阶级结构与土地关系变化显著,向着利于中农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