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曲阜,是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反动思想家孔丘的故乡。历代反动统治者出自其政治需要,把孔丘“抬到吓人的高度”,称之为“大成至圣先师”。他们在曲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孔庙,建立了“衍圣公府”这个由孔丘的嫡系子孙统治的大贵族地主庄园。孔庙和孔府,是反动统治者为了推行孔孟之道而建  相似文献   

2.
孔丘为了复辟奴隶制,提出了“克已复礼”的反动纲領。妄图“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恢复灭亡了的奴隶制国家,把丧失了世袭地位的贵族扶植起来,让被打倒的旧贵族重新上台。这个反动纲领,一直为历代反动統治阶級所利用,作为他们搞反革命复辟,统治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孔丘直系后裔——历代“衍圣公”们无一不是继承其祖先衣钵的反动派。这里从《孔府档案》中选了两个末代“衍圣公”秉承孔丘遗训,大搞“克已复  相似文献   

3.
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卫道士孔老二,为了维护他们的反动统治,逆历史潮流而动,竭力鼓吹“学而优则仕”,胡说什么“耕也,餒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他鄙视劳动,仇视劳动人民,反对学生参加劳动,气急败坏地破口大駡樊迟“请学稼”是“小人”,“没出息”。在孔老二看来,劳动人民是“低等”的“小人”,种田必然餓肚子,只有用心学习奴隶主贵族統治压迫人民的“礼”,才能爵位高登,光宗耀祖。孔丘的反动说教,被历代反动统治者视为至宝,奉为圣经。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謀家、两面派、  相似文献   

4.
六、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历代反动统治阶级极力利用孔孟之道,来消灭劳动人民的革命思想。但是,事实和反动统治者的愿望相反,“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地举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就在孟轲的家乡邹县,人民的反抗斗争前赴后继,一次又一次地惩罚了罪恶累累“亚圣府”,狠狠地打击了反动统治阶级奉为至宝的孔孟之道。  相似文献   

5.
(一)在旧中国,反动政府及其司法组织,都是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的工具,根本不可能维护劳动人民的合法权益,那时是“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因此,广大群众十分憎恨贪赃枉法的反动官吏,有了纠纷不去衙门打官司,而请自己的亲友、长辈或办事公道、德高望众的人予以解决,以排难解纷、息事宁人。当然,这种“协商调停了事”的习惯,只是民众自发解决纠纷的一种办法,并没有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工作原则。  相似文献   

6.
滿口“仁义道德”的孔丘,上台后七天就残杀了鲁国革新派的代表人物少正卯。对这一反革命罪行,几千年来,一些封建的卫道士、反动学者都想方设法极力否认或加以歪曲。否认派认为孔丘既然是“圣人”,讲的是“仁政”、“德治”,决不会无故杀人。即使真的杀了,也要“为尊者讳”。承认派则认为少正卯是个“乱政大夫”,本为“小人之桀雄”,孔丘“诛无道”十分应該,越杀这样的“小人”,越显得出“圣人”的伟大。两者都是站在反动统治者的立场上,共同达到吹捧孔丘的反动目的。最近赵纪彬同志所著  相似文献   

7.
剥削阶级及其思想家们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地位,都用一种“神秘的天意来代替现实的、尚未知道的联系。”孔丘在春秋末期为行将灭亡的奴隶主贵族阶级行“复礼”之道,把“天命论”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唯心论的“天才论”作为哲学理论基础。孔丘这种“寄托上天”的唯心主义哲学成为维护一切反动  相似文献   

8.
孔老二极力鼓吹“中庸之道”,他的后代“衍圣公”们也大唱这种骗人经。翻翻历史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革命人民与封建王朝的交锋中,“衍圣公”们从来都不是“不偏不倚”的,而是遵照他老祖宗反对“犯上作乱”的旨意,勾结封建官府,对农民起义进行血腥的镇压。农民一起来革命,他们就向官府通风报信,供给粮餉,请求救兵,或组织反动武装配合官府屠杀起义的农民。一七二一年一月,泗水县的盐民举行起义,孔府就马上请清政府派骑兵、步兵  相似文献   

9.
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两千一百多年以来,我国劳动人民为了爭取自己的生存和解放,在他们对反动统治阶级所作的长期的英勇的斗争中,也包括了种种不同形式的反孔斗争。反孔还是尊孔,历来就是我国历史上进步与保守、革命与反动的重要标志之一。一切反动阶级总是死抱住孔子的亡灵不放,利用孔子和儒家的一套反动理论欺騙蒙蔽广大劳动人民,而一切革命的阶级  相似文献   

10.
孔老二曾说:“……尺蠖这类昆虫弯曲它的身体,为的是向前伸展。龙蛇的冬眠,为的是保存自身。……用以屈求伸的办法保全自身,为的是发扬(奴隶主的)道德理想。”孟轲也说:“大人物,说话不一定兌现,行动不一定做到。”显然,他们说这些话的目的,就是企图用“以屈求伸”的反革命策略,来维护和复辟罪恶的奴隶制。历史上一切反动统治阶级,为了维护他们的反动统治,无不大搞阴谋诡计。那“亚圣府”的“圣人”们,为了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也使尽了鬼花招。平时,他们凶相毕露,任意残害穷人,要关就关,  相似文献   

11.
一切反动派都是复古倒退的顽固派,孔丘就是一个鼓吹复古倒退的祖师爷。他宣扬“历史不变”论,散布“今不如昔”的反动思想,鼓吹复古倒退,极力为复辟西周奴隶制制造舆论。叛徒、卖国贼林彪,吹捧以孔丘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这完全是颠倒黑白的胡言乱语!孔丘的历史观,是他“克已复礼”的反革命政治路线的理论基础之一,是地地道道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历史观。彻底揭露孔丘的反动历史观,对于我  相似文献   

12.
在孔丘的反动思想中,轻视劳动妇女占着重要地位。他胡说什么:只有女子和劳动人民最难对付。你对他亲近点,他就对你很不礼貌;你对他疏远了,他们又怨恨你。后世一些孔孟之道的卫道士们更把这一反动思想发挥成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等等,把广大妇女压在社会的最底层。有压迫必有反抗。几千年来受压迫最重的广大劳动妇女不断对“吃人”的旧礼教进行种种形式的反抗斗争,甚至参加农民起义,用暴力革命的方  相似文献   

13.
听说林彪鼓吹“孔孟之道”,宣扬“仁政”“王道”,我的肺都气炸了。孔丘、孟轲这伙反动阶级的代言人,讲什么“仁政”?他们对劳动人民只有迫害和镇压! 解放前,我家占用孟府的地皮盖房子居住,因为交不起宅基租银,被迫成为他们的房户。当了孟府的房户,就得跟他們听差服役,世世代代受剝削。一年四季,不管刮风下雨,孟府有什么差使,要随叫随到,不准迟誤;稍有不如意,不是挨打就是受骂。我家祖孙三代给孟府出苦力,  相似文献   

14.
←复礼门这是孔丘得意门徒颜渊庙(在曲阜城内)里的一块门匾。反动统治者,把“复礼”做成门匾,表明他们念念不忘复古倒退。林彪把“克已复礼”,作为万事中最大的事,充分暴露了他迫不及待地复辟资本主义的野心。  相似文献   

15.
孔丘反动思想的核心是“仁”,“孝”是“仁”的重要内容之一,即所谓“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孝”作为奴隶主阶级的一种道德规范,是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镇压奴隶反抗,巩固奴隶制度服务的。在奴隶制处于崩溃的春秋晚期,奴隶造反的潮流锐不可挡,新的封建生产关系蓬勃兴起,奴隶主内部“臣弑君,子弑父”的事件层出不穷。孔丘为了  相似文献   

16.
解放前,俺南关有一座“子思书院”,里边豎着一块“子思子作中庸处”的石碑。一提起“中庸之道”,俺南关人民就知道它是个什么东西。孔丘为了复辟奴隶制,把“中庸”捧到了天上,说成是人们道德的最高标准。子思、孟轲进一步鼓吹“中庸”,企图完成孔丘没有实现的“复礼”大业。从那以后,历代反动派,为了维护反动统治,纷纷跑到俺南关,刻石立碑,大肆吹捧“中庸”,说什么“天下中庸在此间”,簡直把“中庸”吹得神乎其神。可见“中庸之道”是历来反  相似文献   

17.
二千年前,奴隶起义领袖柳下跖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孔丘是“鲁国之巧伪人”。“巧伪人”,就是伪君子、两面派、政治骗子。二千年来,这位“圣人”的孝子贤孙即所谓“圣裔”“衍圣公”们,一个个都得了祖宗的嫡传,他们嘴上讲的是“仁义道德”,实际干的是杀人害人。下面几份从“孔府档案”里选摘来的材料,就是证明。从这几则反面教材中,可以看出所谓“儒家的原理”,就是维护反动统治,实行复辟倒退;就是对人民进行血腥的镇压和阴险的欺骗。  相似文献   

18.
一切反动派无不千方百计地吹捧孔老二。在孔老二的老家曲阜,存有不少过去反动阶级为孔丘树碑立传的反面教材,《圣迹图》就是其中的一种。这部《圣迹图》,是明代万历二十年(公元一五九二年),封建官僚巡按御史何出光,为了给孔丘“歌功颂德”,汇集宣扬孔丘的图像,兴工刻石成连环画,陈列在孔庙“大成殿”后面的“圣迹殿”。它按照编年顺序,依事绘图,以一百二十幅画面表现孔  相似文献   

19.
在批判宋江时,我们很容易联想到革命现代京剧《杜鹃山》中混进农民武装的温其久。宋江和温其久,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但他们投机革命的丑恶嘴脸却极其相似,二人的反革命行径如出一辙。他们都是混进革命营垒中的阶级异己分子、个人野心家、阴谋家,都是反动统治阶级的奴才,劳动人民的死敌。宋江出身于地主家庭,做过反动统治阶级的官吏。后来由于杀惜、刺配,遭到高俅等权臣的迫害而无处安身,被逼上了梁山,“暂占水泊,权时避难”。上山后。他大耍反革命两  相似文献   

20.
“四人帮”分明是一伙新老反革命黑帮,却偏要把自己打扮成人民利益的代表者,装得比革命还“革命”。他们在批判资产阶级权利的旗号下,竟然把按劳分配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实际不平等,诬蔑为“资产阶级的不平等”,大肆兜售资产阶级的平等口号,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按照他们的逻辑,凡是平等就是好的,不平等都是坏的。这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的反动观点,目的是为其推行反革命政治纲领,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服务。对于他们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