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鼠年说鼠     
孙丽丽 《源流》2020,(1):50-52
记忆里小时候,母亲最先教我的歌谣是: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叽哩咕噜滚下来……那时候觉得小老鼠特别有趣可爱。那时我们还喜欢猜一个谜语:"本来很小,偏偏说老,白天不见、晚上偷盗。"谜底就是老鼠。2020年为鼠年。"一日时辰子为首,十二生肖鼠占头"。鼠虽然口碑不佳,相貌也不讨人喜欢,还落得个"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千古骂名。但从社会、民俗和文化的角度来看,它其实早已演化为一个具有无比灵性,聪慧、神秘的小生灵。  相似文献   

2.
鼠年话奇鼠     
2008年是我国的农历戊子年,按十二生肖属于"鼠"年。下面介绍一些老鼠的奇闻趣事,以飨读者。烫不死的老鼠——希腊的维库加地区有一种烫不死的老鼠,它们常年生活在80℃~90℃的热泉水中,若放在常温下,反而会很快被"冻"死。  相似文献   

3.
从《说文解字》所收天文相关汉字字形及许慎的说解入手,可试梳理古人的天文学思想。"天""示""三""王"等字反映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神""祡""尞""禷""禅""封"等字反映了古人对天神的敬畏与崇拜;"圜""宇""宙"等字反映了汉代人认为天是中空的半球形曲面;"暆""岁""曟""辰""辱"等字反映了先民对日月、五星及恒星运行情况的观测,并用以制定历法、指导农时;"娲""一""地""五""晶""星""日""月"等字则反映了宇宙由神创造、源自虚无、源自元气等几种学说。因此,《说文解字》为我们研究古天文学提供了新的信息或佐证。  相似文献   

4.
马建忠认为"有""无"是约指代字、同动字、无属动字、助动字以及决辞.实际上"有""无"只能是同动字,不能是约指代字,无属动字、助动字和决辞只是同动字"有""无"的用法归类.  相似文献   

5.
关于"诗"字的本义,古今不外两种解释,一是"志也"说,一是主祭者之"言"说,但这两种解释均有偏失。据"诗"字古文""为会意字及"ㄓ"指祭祀,可知""字的本义即ㄓ之祭祀中的"言"。上古祭祀一般为歌舞或乐歌祭祀,那么,ㄓ之祭祀中的"言"即歌,""("诗")之本义即祭歌。"诗"与""、""二字,在字义和造字上可以相互发明。"诗"字本义为祭歌,可证于"诗"在《周礼.春官.龠章》中的使用,还可证于《诗》。  相似文献   

6.
幽默放送     
《21世纪》2008,(5):40-41
为我所用一头大象对一只小老鼠说:"你无疑是我见过的最小、最没用的东西。""请再说一遍,让我把它记下来。"老鼠说,"我要讲给我认识的一只跳蚤听。"  相似文献   

7.
孙丽丽 《源流》2020,(1):53-53
千百年来,鼠与人结下千古之缘。老鼠狡猾,却并不凶残。鼠生命力极强,屡遭打击,却击而不溃。古人写鼠的诗也是颇多,多是贬鼠,鼠的形象大多令人不齿。《诗经·魏风》里的鼠用来比喻奴隶主剥削阶级,形象生动,影响深远。《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相似文献   

8.
在湖北西部,"老鼠嫁女"故事和民俗风习遍布山乡,自成体系,它是民众生活、文化传统和地方知识的结晶和映照.本文以"老鼠嫁女"故事为中心,兼及其他的鼠故事,从叙事类型、文化要素和信仰主题等方面剖析鄂西"老鼠嫁女"故事的风格与特征,及其在民间知识谱系当中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穷尽性分析了10 000条共计98万余字的"亮"字语料,对"亮"在现代汉语中的义项分布情况进行了描写,发现"亮"除了《现代汉语词典》已有的7个义项之外,还有"发光物发出的光""地位或品质较同类事物优秀""前景光明""(目光)明亮而兴奋"4个义项,并用物性结构理论对"亮"字义项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亚洲猫经过多年刻苦学习,掌握了鼠的习性,经过长期不懈地练习,练出一套好身手,抓鼠百发百中,被人们称为"捕鼠能手"。这天,正听广播的猫,知道了在非洲的乌干达,有一种老鼠能吃猫。这种老鼠同普通家鼠差不多,只是嘴巴上多了一层壳,非常坚硬。这种老鼠能散发出浓烈的臭味,猫闻到后就浑身瘫软、发抖,动弹不得。然后,老鼠就跳过去,用锐利的牙齿咬断猫的喉管,把血吸尽,再把猫拖到隐蔽的地方,慢慢吃掉。  相似文献   

11.
汉代帛书《五十二病方》的字词,前人已作过较为深入细致地校勘与训释,且日臻完善,但今天读来,仍发现其中还有较多疑难字需要再斟酌、再考释。本文对其中的"孰"、"洒"、""、"求"、"空"、"幂"、""、"隋"等八个字进行重新释读,从字形演变规律的角度梳理其源流关系,辨明其正讹是非。  相似文献   

12.
"分别文""累增字"是王筠研究汉字"重文"时从造字角度提出的文字增繁现象,与沟通文献用字的"古今字"有着不同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目的,属于不同性质的概念。由于角度不同,它们在材料分析上有交集,所以王筠偶尔用"分别文"或"累增字"指称"古今字"的"今字",意在解释这些"今字"的成因,并未改变"古今字"的历史定义。徐灏是曲解"古今字"本义的源头,他把王筠的"分别文""累增字"跟"载籍古今本"并列,而且在分析说明时把"古今字"主要指向"造字相承,增偏旁"现象。后人受此误导,进一步将"古今字"完全等同于具有"造字相承"关系的"分别文""累增字",并认为这是王筠的"古今字"观念,其实不符合王筠的本意。  相似文献   

13.
新泰陶文考     
新泰陶文是2002年出土于山东新泰的战国晚期齐国陶文.在对陶文的"朔""僕""惄""叔""(牜)""(月它)""不""宴"等字进行考释基础上,对新泰陶文释文进行全面整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鼠赋管见     
现存以鼠为题的十数篇赋作中,其形容动静、生活习性以及人鼠矛盾的刻画别无二致,其托喻刺世主题更是大同小异.老鼠本是不劳而获且贪得无厌之物,诸位鼠赋作者不约而同亦在情理之中.然而缘何各种文体唯独赋中鼠之形象千百年不出异调?究其根本,当以"赋者,古诗之流"为线索,溯源古《诗》,即可知老鼠文学形象在古《诗》出现的时代已然定型.在由鼠赋寻根至古《诗》之鼠的过程中,又可见"六义入赋"对鼠赋体、法、用的影响,也可借以体会"赋者"何以为"古诗之流".  相似文献   

15.
正狗是人类的忠实朋友,在许多方面的表现很是奇特。在戊戍狗年到来之际,我们不妨对这些"奇狗"做一个小盘点吧。狗捉老鼠俗话说"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但江西金溪县崇麓乡蓝邓村的邓梅生家有一只小黄狗,它体小灵敏,每天就爱捉老鼠,平均每天可捉鼠5只以上,成为当地有名的"捉鼠大王"。  相似文献   

16.
孔子说过一句话:"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我们少数干部身上,存在另一种状况,与孔子的话仅一字之差:身在其位,不谋其政.成语"尸位素餐"是指有职位不做事,白拿钱吃饭.一个干部,如果拿了人民的俸禄,而不为人民办好事,这也是一种"尸位素餐"的表现吧.民间有句俗话,"不管白猫黑猫,能逮住老鼠的便是好猫",也即是说,抓不到老鼠的猫决不是好猫.试问,一个猫不会抓老鼠,那它对人类还有什么贡献?人类又还有什么义务去供奉它?对一个普通老百姓来说,吃白相饭,已经是违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而对一  相似文献   

17.
《左传》中出现表"跪拜"义的同义词语有"拜""揖""稽首""顿首""稽颡""拜稽首"6个。至少在《左传》所反映的时代里"跪"字还没有产生"跪拜"义,而"拜"字的这一义项此时已经基本发展成熟。"拜"和"揖"、"稽首"和"顿首"、"稽首"和"拜",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8.
裘锡圭先生根据甲骨文"叀"与"惟"相关为用的文例,认为《尚书·君奭》篇"予不惠,若兹多诰,予惟用闵于天越民"中"惠"与"惟"二字都是虚词。事实上,以"予不惟""予不惠""予不允"所领起的文句在今文《尚书》的多篇文诰中反复出现,下接"多诰"或"若兹多诰"或"惟若兹诰",无一例外地都是出现在一段谈话之后,具有总结与归纳的意味。"予不惟""予不惠""予不允"都是古人谈话时表示自谦的插入语。《君奭》篇"予不惠,若兹多诰,予惟用闵于天越民"中"惠"和"惟",前者为实词,后者为虚词,与甲骨文"惠""惟"二字作为虚词相对而用的句式和文意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9.
"眔"在先秦文献中当读来纽真部字,其"及""暨"义者读若"邻",音转若"连",秦汉以后被"及""暨""逮(隶)""连"等字同义替换。其哀怜义者与"鳏"、"矝(矜)"通假,在秦汉以后的传世典籍中被"矝(矜)"、"鳏"、"怜"等字假借替换。"鳏""矝"也都是来纽真部字,秦汉以后读古顽切、居陵切(或巨巾切)者,乃流变所致,均非其本音。  相似文献   

20.
"阿"是吴方言,曹雪芹不喜用"阿"字,通部《红楼梦》无在人名前面缀"阿"字的习惯,己卯、庚辰两脂本出现的"阿荳",应为后人所加;脂砚斋"阿凤""阿经过否""阿癐癐"等批语,表明他是在吴方言区出生或长期生活过的人,由此抽引推求,似可寻绎出其作伪的蛛丝马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