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解决”教学,是指主体教育和现代认知理论指导下,为提升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参与教学活动,增强数学素质而建立起来的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与活动程序。由于过去在数学教学中存在“例题 模仿”、“告诉 练习”、“照搬教材”等弊端,就尝试把“问题解决”引入课堂。培养学生主体探索、解决问题的习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围绕在“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增强学生数学素质的目标,立足于现行教材、数学要求和数学实际的前提下,重点对转变教师教学思想,初步构建“问题解决”教学形式理论、特征与原则等内容体系,结合课堂,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
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但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人们并不重视活动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如今,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活动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凸显,活动性教育模式通过组织系列教学活动、德育活动和兴趣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能使学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学校的教学活动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实现的。因此我们要通过研究师生的双边活动来探讨教和学的关系,而且通常是以研究具体的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来进行。但是,教学活动并不是个别教师与个别学生的活动,也不是这种活动的简单总和。我们只能在研究这种活动的过程中,从个别到一般地分析、综合出其共同的特点,从而看到教和学的关系。 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的主体,是搞好教学的主要因素;学生是学的主体,是教师教学效果的体现因素。在这两个主要因素中,我们往往着重研究“教”,而把“学”放在从属的地位,于是,就过多地强调了“教”的主导作用,以致使人们误认为教学活动就是教的活动,而不是学的活动。由于这种误解,教师就单从“教”这一方面下功夫,对“学”这一方  相似文献   

4.
为了树立开放的现代教育思想,历史教学也要突破传统的旧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教师都要千方百计给学生创设一个环环相扣的能激发学习兴趣和调动积极性的良好环境,使学生成为课堂上自觉参与、自主学习和勤奋探索的真正主人。自觉参与是前提,是关键。任何一种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有学生参与。笔者多年来一直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这个问题,现就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历史课堂教学活动浅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5.
关于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与学是教学活动中两个相辅相成的因素。在教学活动中 ,重视备课环节 ,引导学生参与 ,是确保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的前提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关注学生的存在 ,是确保大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 ;强化考核功能 ,激发学生的兴趣 ,是确保大学生主体地位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引 言 “问题教学”亦被称为“问题——发展性教学”,是苏联教育家提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式。马赫穆托夫思是“问题教学”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学生的学习——认识过程在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教学活动的重心应当转移到这一方面来。问题性教学的实质就是要遵循创造思维活动逻辑程序,教师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自已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问题教学”模式的操作要求 教学实践中坚持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关键,由学生自动解决问题,但不忽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其中教师对问题的选择和设计至关重要。 (一…  相似文献   

7.
主体性德育中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碧霞 《兰州学刊》2006,(2):204-206,208
主体性德育是强调学生自主建构其德性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其目标是使学生成为道德的主体,并具有道德主体性。道德教育涉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活动,然而传统德育的师生关系存在严重弊端,忽略了学生的道德主体性。主体性德育理念承认并尊重师生之间的共同性,主张建立平等民主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将成为学生德性建构中的唤醒者、促进者、引领者。文中最后对于如何建构符合主体性德育原则的师生关系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具有主体性。加强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师生主体间性需以教师主体性的提高为前提。从教育哲学角度探讨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确认自身的主体地位,缩短并协调外部规范角色与教师个性自我角色之间的差距和冲突,增加师生主体间的平等交往。最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  相似文献   

9.
曹凤静 《理论界》2007,(2):241-242
大学英语教学呈现多元取向,涉及思想、文化、文学等诸多方面。多元化教学理念强调多样、差异、灵活、民主和创新,即立足个性差异,着眼创新,赋予大学英语教学新的活力。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强调自主学习、个性化教学和动态高效的教学过程。努力做到语言学习与人文关怀并重,探索与创新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对教学的主导作用是显性的、直接的,所以一直以来都受到重视和强调,很少有争议;相反,学生却长期处于从属、弱势地位,其对教学的深层影响并没有引起足够注意。然而,人性化的、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非工具性的教育一定会以教育对象的需求为追求目标,尊重、研究、指向教育对象,为教育对象的成长和发展服务。况且,教育活动的成效也只有通过教育对象才能最终体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主导教育教学活动方向、内容、手段等各个方面的是学生,这一点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有充分体现。所以,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只不过前者是显性的,后者是隐性的。  相似文献   

11.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学生这个教育的对象是教育教学实践和认识的积极参与者,具有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求成性,并能在教师指导下,达到自教的境地,成为教育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认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1.我们说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以首先肯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和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教育的客体为前提的。既不否认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也不否  相似文献   

12.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传递信息,与学生共享信息,实现师生教育交往的重要渠道。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分析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了解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反应和期望,探索高中英语教师真正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提问策略,以期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提问的质量,为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外语教学提问的有效性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是学生观的主要内容,而学生观的问题是语文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学生是认识的唯一主体;从矛盾论的角度看,学生与教材的矛盾是语文教育诸矛盾中的主要矛盾,这两方面均决定了学生是语文教育的唯一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教师在语文教育中的角色地位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学习者”。  相似文献   

14.
许冬梅 《南方论刊》2013,(2):104-106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向课堂要时间,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效率。语文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接受激增的"大语文"知识,采取"小课堂大容量"、"大课堂引进小课堂"的措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力,讲教学艺术,求高效低耗,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促使中学生早日成才。  相似文献   

15.
在创新教育中教师如何把握角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创新教育是指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教育和培养。与传统的应试教育相比,创新教育更主张弘扬人的主体精神、注重个性的和谐发展、注重人的创新潜能。要实现创新教育,应从自身观念、教师的作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环境的创新等方面,对教师的角色进行再定位。  相似文献   

16.
人文主义教育观的时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教育观蕴含丰富的内涵,它强调突出人文关怀,力求在教育活动中做到科学、人文与个性化创造的和谐统一;强调教育要回归生命的整体性;强调广博的知识视野、独立的理性精神、自觉的批判意识、智慧的品格;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注重培养富有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人;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立教师在办学治校中的核心地位以发扬学术自由精神与独立品格。今天提倡人文主义教育观体现了其特定的历史情境与时代性要求:它顺应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中国应对WTO挑战的现实需要;有助于知识经济时代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强化终身学习观念,构建学习化社会。  相似文献   

17.
“学贵有法”。古人云:“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在举国上下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把握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以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进而形成能力。传统的应试教育注重的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地去适应教师,教师怎样教,教什么,学生就怎样学,学什么。教师更注重的不是学生学到了什么,而是教师教了什么?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其效果是不理想的。今天,我们推行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则起到主导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  相似文献   

18.
对“学导式”教学法的一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世纪。面向21世纪的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竞争。传统的教学方法,片面强调了教师的作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而“学导式”教学法是继承和吸收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的合理因素,进一步改变了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重点落在学生的学上。并根据学生不同特点有分析地加以诱导或引导,因材施教地进行教学或辅导,因势利导地从发展学生的自学与探索能力入手,把全面开发学生智力作为教学活动的主线,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彭小明 《兰州学刊》2005,(1):302-304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论研究不断深入,特别是2001年、2003年全日制义务教育、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先后的颁布,教育思想在我国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新课标"视野下,我们认为,语文教学原则也要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以下七条新的原则:重视工具理性与强调人文内涵相结合原则,强调教师主导与强调学生主体相结合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遵循语文学习规律相结合原则,强调智力开发与强调非智力开发相结合原则,强调学生全面发展与强调学生个性发展相结合原则,注重课堂语文学习与注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原则,重视培养学生基本素养与强调培养创新能力相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20.
教育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更新,教师的传统意识也应该与时俱进。把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把《英语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渗透在课堂教学中,不但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体,而且要让学生自觉成为学习知识的主人。这是新时期教师责无旁贷之事。我作为英语教师,为了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宽舒自由的课堂环境和学习氛围,曾在探索中施行了各种教学实践,且在各项实践中获得了一些新的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