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人学超越德国古典哲学的理性人学、精神人学和感性人学。马克思确立“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的人文价值诉求,从批判和解放“抽象的人”开始,到扬弃“异化的人”,再到“全面发展的人”,成为马克思人学理论的主要演进思路和人文价值内涵之一。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生成论思维方式合理地说明了人与世界的相互创生的关系,成为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另一人文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2.
学史上,只有马克思真正实现了对人的完整的理解,从而使人真正成为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使价值问题真正具有了哲学的品格,也使哲学具有了真正的价值内涵。马克思哲学的基本价值内涵是:以实践为基石,从现实的、完整的人出发,通过批判异化的人与人的异化,以消除人的异化了的生存状态,最终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由于科学实践观的确立,马克思哲学赋予了价值观以全新的内涵.在马克思这里,合理看待价值问题的根本,在于坚持实践的观点及其思维方式.马克思的哲学价值观以实践为基础,从而实现价值与世界的互化;马克思的哲学价值观还以实践为内核,使得价值理想实现有了现实性和可行性.而要实现对现实生活的科学评价,就必须以如实描述感性本身为基本立场,将客体尺度与主体尺度相统一,进而全面认识异化现象本身.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哲学价值论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确立了价值哲学的根本理念 ;开启了考察世界的价值视角 ;形成了自己哲学价值理论的基本特征 ,即以实践作为价值的基础 ,现实地、社会地和历史地理解价值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哲学不仅是一种具有价值性的人类文化样式,就哲学的理论特质而言,哲学在根本上就是关于"价值问题"的学问.从哲学历史发展形态来看,以往哲学都蕴涵着对"价值问题"的理解与把握.具体说来,以对象化的方式求解"价值问题"是西方哲学的传统;中国传统哲学是以"心性"觉解的方式求解"价值问题";马克思哲学则以实践的方式来求解"价值问题".马克思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实现对知识论形而上学传统的超越,体现了人的"价值问题"意识的现代转变.  相似文献   

6.
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哲学把握属于人的世界,理解、诠释和评价一切哲学问题的根本思维方式,是对形而上学哲学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马克思哲学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从现实生活出发,去改造现实世界,以实践作为根据,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和破解形而上学哲学对历史神秘主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是在以往整个西方传统思维方式变革基础上的真正革新,它改变了以往西方传统思维方式对人本身及其所在世界的抽象认识,从实践这一根本原则出发去科学把握现实的人及世界。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不仅完成了对西方传统思维方式局限性的克服,而且实现了对它的超越。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并不是对西方传统思维方式简单的批判继承与改造,而是以实践为根本点展开对哲学前提、哲学本性及其价值立场的反思,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拒斥形而上学与确立无产阶级价值立场的基础上完成了对西方传统思维方式的原则性超越。  相似文献   

8.
就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人类解放的承诺来说 ,始终关注着人的存在意义。但与以往传统本体论和知识论哲学不同 ,马克思社会批判哲学的道义性是付诸“改变世界”功用性价值诉求及其价值解释的方法论。本文试就马克思“改变世界”哲学的价值取向及其价值解释的方法论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哲学的产生使哲学的使命由解释世界转变为改变世界,这一革命性变革为我们理解和判定马克思哲学的本性提供了可贵的启示实践唯物主义,囿于实践本体论的思维,固守着实践诠释的立场,复归了解释世界的旧辙;历史唯物主义,以其历史性思维透视着人及其实践和世界,以其历史批判的思维特质演历着改变世界的理论使命.只有把马克思哲学的实质与本性归结为历史唯物主义,方可使其改变世界的使命得以昭示和实现.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批判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传统哲学的抽象本体论,完成了对传统本体观的变革,并由此确立了一种全新的实践本体论。马克思更加关注的是在实践基础上改变世界何以可能的问题,这一问题成了马克思本体论变革的重要理论旨趣。马克思本体论变革的实质在于把人的自由自觉的和超越性的实践活动理解为人的生存和生活世界的基础,为我们在批判旧世界中建设一个新世界,实现人类的真正解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和基本的观点,但是过分夸大实践作用、以实践为重心的实践唯物主义,尽管它为改革现存的哲学教材体系带来新的启发,但其发展过程中,一些观点值得商榷,如在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辩证法、哲学基本问题、实践观等方面的主张。文章认为:发展要创新,但还是应当坚持辩证唯物主义;鉴于“实践唯物主义”歧义太多,应尽量避免使用它来代替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存实践论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实践观强调的是非主客二分的实践论问题意识,蕴含丰富的现代生存实践论意蕴,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存在主义哲学具有相应的参照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务之急,是以马克思实践观为基础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3.
从哲学基本问题理论前提的视角,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思想内涵。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和中介实现思维方式的理论变革,从而使思存关系问题深化为改造世界的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命意义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展开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批判之中,表征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关怀的理论指向。  相似文献   

14.
文章指出 :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定意义上使用实践唯物主义这个概念是可以的 ,但实践不能决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 ,因而不能用实践唯物主义来代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5.
称呼马克思哲学的概念很多,有"唯证主义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的唯物主义"等。其实,马克思哲学决不是抽象的知识,也不是课堂上的高头讲章,而是一种具有强烈的革命倾向的实践理论。马克思哲学决不是以自然和社会的分离为出发点的二元论,而是建立在社会实践活动基础上的一元论。"实践的唯物主义"最能体现马克思哲学的独创性本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被公认是一种唯物主义,但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唯物主义,对此却一直众说纷纭。文章认为,只有通过对各种形态的唯物主义进行仔细地辨析和比较才能搞清楚这个问题。文章将唯物主义划分为发生学的或进化论的或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生理学的唯物主义、物理主义或行为主义或还原论的唯物主义、基础主义的唯物主义和辩证的或历史的或实践的唯物主义等几种形态。  相似文献   

17.
究竟以何种方式把握"政治哲学"的本性、如何深入理解马克思的政治思想真义、结合当代中国人的政治改革,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创造性转化?这是当代中国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民主政治制度、实现政治正义的关键问题.以"人的观点"把握人的"政治问题","政治哲学"实质表达为哲学活动、哲学之思的一种基本立场、意识方式和价值理念.马克思政治哲学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实践的唯物主义精神,它是一种关于无产阶级应当采取何种政治组织形式、怎样实现政治统治权力以及如何完善政治运行机制,最终实现"人类解放"的实践智慧.在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的指导下,推进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不仅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政治文明的成功经验和政治哲学的思想资源,而且要珍视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优秀政治文化传统,结合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实际,不断增进中国人的"政治自觉",提升中国人的政治人格,努力实现马克思"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8.
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是科学的理论与其坚实的哲学基础是分不开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为依据;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认识路径;以马克思主义人本价值观为价值取向。总之,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实践转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常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即完成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以及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其实,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变革所形成的重要基本特征远不止这些或者说更为重要的并不是这些。以实践转向为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哲学基本问题、哲学研究对象和哲学逻辑基础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只有把握这些重要基本特征,才能准确理解和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真正充分体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变革。  相似文献   

20.
相对于西方哲学发展史中以朴素辩证思维方式为根本特征的古代朴素唯物论和以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为根本特征的近代唯物论,马克思新哲学的唯物论是以实践思维方式为根本特征的实践唯物论.实践唯物论不是强调实践作为实践活动对理论、认识的基础地位和决定作用的唯物论,也不是以实践为对象的唯物论.它是指相对旧哲学唯物论的、马克思新哲学的唯物论的属性和功能.实践唯物论对旧哲学唯物论的超越,从根本上说是思维方式的超越,从而使马克思新哲学对唯物论相关问题的提问方式、理解方式和解决方式都发生了根本变革,实现了对旧哲学唯物论的全面性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