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和谐社会有赖道德的支撑,公民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和谐社会的道德内涵包括人自身各方面、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培育公民道德行为是社会团结和谐的重要纽带,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社会和谐与人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个向度。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等四维坐标构成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全息立体系统。要通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以及社会文明的全方位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达到社会和谐与人的和谐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的内涵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其中,人自身的内在和谐是根本、前提。美育尤其是社会美育对实现人自身的和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普及大众审美教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从大众审美教育的体制、施与者、手段和方式以及接受主体等方面探讨如何普及大众审美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了一个执政党的创新意识,是中国共产党当今所承担的伟大历史任务所决定的。构建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现和谐社会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是多元矛盾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谐与不和谐因素的矛盾,推动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精神生产是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之一,精神生产已经成为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精神生产是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矛盾的关键因素。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精神生产及其产品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共产主义是更高级的和谐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在共产主义社会得以真正解决。  相似文献   

6.
和谐是一种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政治理想、社会理想,也是一种美学理想。由于社会的主体是人,因此人的和谐美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亦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达到的人美境界。本文将尝试从人自身的和谐美,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美两大方面,来论述人的和谐美。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之所在,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和谐社会既需要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也内涵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和谐也是最优化地利用现有的各类资源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内涵应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充分体现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内容上讲,应当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其本质内涵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这与马克思主义对和谐社会最高理想状态的描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自由人的联合体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并不否认矛盾和冲突的客观存在,承认并正视突发事件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存在,是真正实现社会和谐必须具有的理性认识。在认清突发事件的本质及其存在意义的前提下,通过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角度探讨突发事件的应对思路,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在远古时期,人与自然保持着原始的和谐关系,人的活动具有完整性、多面性。资本主义的机器大工业使工人成了机器的依附品,产生了劳动异化问题。理想的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及人自身各方面和谐有序的完美状态。这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可能实现。因此,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1.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人文文化教育培养和谐发展的人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文明以止,其必由学。我们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人文教育,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升华“和而不同”的理念、倡导生态文明、树立非功利的社会本位观,促进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培养和谐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2.
人的发展前景与自主意识的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实践活动的拓展和延伸,人对自身作为实践活动主体的认识不断深化,人驾驭外部世界的自主意识也不断强化,这是近代以来工业文明突飞猛进的内在力量。但这种自主意识的片面发展也造成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紧张关系,以至于陷入重重困境中。要走出现代人的发展困境,就必须要重新反思人的主体性。人不仅是外部世界的主体,也是人自身的主体,人理性地把握自身,成为身内自然的主人,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他人及社会的和谐发展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休闲与人性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思国内的休闲研究,唯经济视角的功利休闲是值得怀疑的。休闲的本质应在于人性的和谐发展,在于人与自然、与社会、与自我的和谐统一。关于休闲与人性的内在关系研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这既是对理想的自由王国的积极迈进,又是直面我国现存的矛盾、挑战与风险的主动应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关键在于和谐地处理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有效地解决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三对关系可能出现的紧张、冲突甚至对抗的情况,使其能够达到和谐共生、和谐共融、和谐共存的理想状态,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开创良好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把法学教育模式纳入到和谐的大背景中,从中国传统的和谐观入手,以和谐的四个层次来研究法学教育模式.即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必须实现分层级培养以及该模式的区域发展;人与人的和谐包括法律人才之间的和谐,法律人才与非法律人才的和谐,以及法律人才与普通民众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则主要指通过法学教育节奏与法律人才发展节律的相符合来实现.另外,本文还引入了黄金分割点和三角形的稳定性来架构这一模式.最后,点明本文的研究价值在于培养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法律人才并以和谐的思维、和谐的行动来构建以公平、正义为发展目标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在“父神”上帝死亡之后,奥尼尔试图重建“母神”信仰:对“大海母亲”的信仰与对“圣母玛丽亚”的信仰。前者重建人与自然的精神性联系,后者中蕴涵着“爱”与“宽恕”的价值追求。此二者对处孕“人和自然”、“人与自身”、“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对建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即造就“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儒学人文精神与现代社会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儒学的忧患精神、乐道精神、和合精神、人本精神和笃行精神 ,是中国人文精神的体现 ,其宗旨是对于生命的关怀。面对 2 1世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心灵以及文明之间的冲突 ,并由此五大冲突而造成的生态、社会、道德、精神和价值五大危机 ,我们可以从儒学人文精神中获得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等五大原理或五个中心价值观 ,以此作为化解人类五大冲突和危机之道  相似文献   

18.
劳伦斯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并非是一部宣泄性描写的低俗小说,在其丰富的蕴涵中,潜隐着一个不能忽视的主题,即小说表现了人与自身统一的精神生态观、人与社会和谐的社会生态观、人与自然共存的自然生态观。无疑,小说对当下和谐社会的构建不无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崇德尊礼、贵中尚和"、"重义轻利、诚信守诺"、"形神相亲、表里相济"的思想观念潜藏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意蕴.深入发掘传统体育文化和谐意蕴的潜在价值,努力做到古为今用,对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遏止竞技体育出现的不和谐现象、引导人们形成身心和谐发展的整体健身观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伦理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态基础,它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保障,而生态伦理又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保障,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定要坚持生态伦理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