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有其历史必然性。本文从日本明治维新后对外侵略扩张政策的发展、其近代的政权结构和“七·七事变”前后的有关历史论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必然的,而并不像日本某些人所说是“突然发生的”。  相似文献   

2.
明治时期是日本建立近代国家体制、走向海外侵略扩张道路的重要时段.明治维新前后,“兴亚主义”逐步成为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指导思想.以曾根俊虎为代表的日本青年军官承袭“兴亚主义”,试图以此理论为指导实现“征韩侵华”的目标.曾根俊虎在“兴亚主义”影响下,进入中国从事军事间谍活动,并以对中国的认知,向日本军政界提出一系列对华政策建言,而后为实现其“兴亚”主张,创立“振亚社”与“兴亚会”.兴亚主义代表人物曾根俊虎的言行体现了明治时期日本人对中国的认识以及政策主张,亦是这一时期日本对华侵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3.
试论日本大陆政策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陆政策作为明治维新后,日本军国主义推行的对外侵略扩张的国策,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中,给朝鲜、中国以及亚洲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和无穷的祸患,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因此,对于大陆政策的研究,自然就成为历史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目前,国内外史学界对于这一政策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在什么时间形成等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拟就此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4.
日本“大陆政策”是从明治维新前后形成的侵略扩张政策。文内论及了日本“大陆政策”产生的思想渊源和政治基础。无疑对清算近代以来日本军国主义罪行,促其反省侵略历史有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甲午战争是日本明治维新后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在当时,日本的胜利并不是必然的。在远东势力最大的英国,在中日战争的幕启幕落中,从不希望战争爆发到调处中日矛盾、再到日本发动战争的实际支持者,充分暴露了其远东政策的虚伪性和狡猾性。英国的远东政策是成功的,但它的成功恰恰成为英国助纣为虐的一个佐证。  相似文献   

6.
被誉为日本近代最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民主主义先驱者的福泽谕吉,在其为日本的独立而积极引进西方文明的同时,又为日本近代对外扩张的侵略外交思想制定了前进的方向。在评价福泽对日本的文明启蒙所作的贡献的同时,对其文明观中的侵略扩张思想也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21世纪》1997,(3)
靖国神社供奉着日本自明治维新(1868年)前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时为天皇战死的246万多亡灵。其中除14000多入是在国内战争中死亡的外,其余都是在对外侵略扩张战争中战死的。具体情况如下:中日甲于战争中战死的:136198;出兵自程(即甲子战争后日本侵占我国白湾)警战死的:1130吕;“文和回事件”中战死的:12568;日俄战争和后历朝鲜战死的:884298;第一次也弄大战和出兵巫旧利亚警战死的:485O8;”济南事变”(8日本出兵我国所示)中找死的:1858;“九·一八”事变中找死的:171618;“中日战争”(6日本主面侵华战争冲战死的…  相似文献   

8.
明治维新是早产的"外压型"现代化.这导致明治维新有两个特点第一、必须吸收西方文化来弥补先天条件的不足,但强大封建因素的存在又不允许全部吸收.第二、由于担心民族文化灭亡而只要西方物质文化,不要西方精神文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产生了矛盾,日本人作出"和魂洋才"的选择.借助西方物质文化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同时排斥西方精神文明,保留大量封建精神文化而成为"和魂洋身"的现代化国家,导致走向军国主义道路,走向对外侵略扩张,最终使现代化的成果毁于一旦.正在进行"外压型"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应该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9.
“和为贵”与“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原则。传入日本后,曾对其社会发展,产生很大积极作用。但同时,当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时,又能与其“军国主义”思想并行不悖。为什么呢?这是与日本本土政治文化,诸如“内外有别”的共同体意识、“武士道”精神,以及“万世一系”的天皇制度等相结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切腹是日本武士独特的自杀方式,在外人看来残忍、血腥的切腹行为,却成了日本武士心中最壮绝、灿烂的死法,犹如片片飘落的樱花般凄美动人。明治维新后被军国主义所利用的武士道,也为日本的对外侵略为虎作伥。  相似文献   

11.
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孔祥宏1868年,日本进行了一场世界史上著名的“明治维新”运动,终于使日本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危机,步人了世界强国之列。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政府提出“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除了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重大改...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期,晚清政府已处于日没西山的时期,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迅速崛起并正处于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资本主义的扩张性决定了日本首先将魔爪伸向了朝鲜,从而使中朝宗藩关系受到挑战。此间中日两国对朝鲜的政策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与碰撞。没落的清王朝尽管几经挣扎,但也无力维持中朝之间的宗藩关系,最终还是败给了处于殖民侵略扩张行列中的新兴力量日本。  相似文献   

13.
二战期间日本对东南亚的侵略、奴役和掠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期间日本对东南亚的侵略、奴役和掠夺高芳英随着明治维新的成功,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等一系列对外战争中取胜,国力大增。这使日本“争霸世界”的欲望恶性膨胀,于1937年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又挑起了太平洋战争、随即,日本军队侵入东南亚地...  相似文献   

14.
一日本是一个带有浓厚军事封建色彩的资本主义国家,自明治维新后,它依靠发展军事经济,发动对外战争和加强对内剥削而迅速成为与美、英帝国主义争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霸权的竞争对手。在独占中国、进而谋取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霸权的日本军国主义南进战略中,东南亚具有重要地位。东南亚的重要性首先是由于其战略地理位置所决定的。从陆地形势看,如日本控制  相似文献   

15.
苏德开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转折的标志。野心勃勃的日本帝国主义统治阶级内部的北进、南进之争,此时也达到了最高峰。北进、南进政策作为日本帝国主义对外称雄争霸、侵略扩张的基本国策,它不仅受国内政治、经济的影响,国内各阶级利害关系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根据文字记载,从汉代起,中日两国就已经友好来往。但自近代以来,由于日本急于向外扩张,中日两国爆发了两次大战,这就是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时间为1894年8月1日至1895年4月17日。在甲午战争之前的20多年,日本还是一个封建国家。但经过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走上了近代工业化的道路。走上近代资本主义道路以后的日本,表现出强烈的对外扩张性。明治维新第2年,即1869年,日本天皇在其颁布的“御笔信”中,就扬言用武力“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日本对外扩张的第一步,就是侵略隔海相望的朝鲜。第二步,…  相似文献   

17.
参拜靖国神社问题的核心在于参拜者的历史观。如何看待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帝国主义所推行的对外扩张和侵略邻国的不光彩历史,如何认识东京远东军事裁判的结论,乃是今日靖国神社问题的根源所在。对日本来说,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并不单纯是一个历史认识问题,而且是一个很重要的国家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8.
日本帝国主义企图用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来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实现其对外侵略扩张之目的。早在一九二七年七月二十五日,日本外相田中义—就在给裕仁天皇的奏摺中宣称:“如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满蒙,必先征服支那。支那被我征服,即以支那富源,作征服印度与南洋及中小亚细亚之用,独霸亚洲。”这就是日本帝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三七年的“七·七”事变不是偶然发生的,它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推行侵华政策的必然结果,是日本法西斯内外交困、走投无路,对外实行侵略扩张、争夺世界霸权总战略中的重要步骤。毛泽东同志指出:“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的事变,开始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继续变本加厉地推行全面灭亡中国的侵略政策,终于导致了“七·七”事变的爆发,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三七年的“七·七”事变不是偶然发生的,它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推行侵华政策的必然结果,是日本法西斯内外交困、走投无路,对外实行侵略扩张、争夺世界霸权总战略中的重要步骤。毛泽东同志指出:“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的事变,开始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继续变本加厉地推行全面灭亡中国的侵略政策,终于导致了“七·七”事变的爆发,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