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语助》之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诞生于6个多世纪前的《语助》,是我国第一本诠释文言虚词的专著,可惜历来对其不够重视,研究也甚少。本文通过对比、叙述和分析,阐明该书鲜明的特色:释义通俗易懂、浅近中寓含深义,首次揭示文言虚词所具有的修辞功能,首创对复音文言虚词进行较集中的诠释,以及该书所体现汉语较早期的语法理论。以期能对《语助》作进一步的研究和发掘  相似文献   

2.
《助语辞》是我国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论述文言虚词的专著.今年是它问世660周年,谨撰文以纪念这部在文言虚词研究领域具有开拓性的著作和它的作者卢以纬. 卢以纬,字允武,元代末年东嘉人.准确生卒年月以及事迹皆不可考.《助语辞》最初称作《语助》,收录于《奚囊广要丛书》.此丛书所收录的《语助》正文之前,有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胡长孺写的《语助序》. 从书名《语助》逐渐被《助语辞》所代替,或许与明代人胡文焕有关.胡文焕所编《格  相似文献   

3.
0 “于”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均是出现频率较大的虚词。从古汉语虚词“于”到现代汉语虚词“于”,其间的继承、发展关系,概括论述者不少,包括一般《古代汉语》专著均属此种类型,其结论不能说不可靠,但总嫌笼统、抽象。本文取吕权湘先生《语文常谈》中的全部“于”作古今沿袭关系的探讨,试图获得具体数据,充当一般概括论述结语的佐证,想来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文言虚词,单音节词占绝对优势。杨树达《词诠》收集的五百三十四个虚词,全是单音节词。这就形成了文言虚词既不同于文言实词,又不同于现代汉语虚词的一个十分显著的特征:绝大多数情况下,它既是书写单位,又是语音单位,又是意义单位。从某种意义上说,文言虚词,是字形、语音、词义的矛盾对立的统一体。本文想从这个角度,运用古今汉语比较的方法,对文言虚词复杂性及其形成的原因,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助语辞》作为我国第一部语法著作,系统地从修辞的角度解释文言虚词;其修辞手段是消极修辞和词汇修辞;从修辞的角度解释文言虚词,在语法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助字辨略》的近代汉语虚词有副词、代词、连词、介词和动词,是一个比较全面的虚词体系;刘淇不仅是中国“小学”史上全面系统地研究文言虚词的第一人,而且也是比较系统地研究近代汉语虚词的先驱。应当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助语辞》在语法方面的成就在于:第一,第一次专门性地研究虚词,是语法研究的开端;第二,开创性且系统地从修辞角度解释文言虚词;第三,重视复合虚词的研究符合汉语词的发展规律。但它也存在着不少的缺陷:缺乏辞典编纂的科学性;对于虚词的遴选欠妥;收入少量实词性词组;义项疏漏不全;虚实概念不清;释文缺少例证,引文大多不注明出处;对虚词的类别不明确;释义欠精审。  相似文献   

8.
关于“者”,前辈、时贤研究颇多。除可独立作宾语的代词“者”不论,从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吕叔湘的《文言虚字》、杨伯峻的《古汉语虚词》、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以及韩峥嵘的《古汉语虚词手册》来看,各家对“者”的研究,论述有详有略,看法有同有异。这几家的主要观点,可列表概括如下:(见表一)《庄子》中用“者”颇多,共达1104次。①除“意者、或者、谒者、兀者、使者”具有双音词性质,其中的“者”可看作语素,因而有21次可以不论外(亦未见可单独作宾语的代  相似文献   

9.
现代语法名著《词诠》作为我国第一部具有系统语法体系的虚词研究著作,在学术界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此书擘划了汉语虚词研究的崭新天地,对后来汉语虚词的研究和辞书编纂影响至巨。本文对其在词语收列与诠释等方面的特色与得失作了全面的分析,以期时当今的语文性词典,尤其是汉语虚词词典的编纂提供某种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黄老思想研究的又一力作──评余明光先生的新作《黄帝四经今注今译》江正杰1989年,余明光先生出版过一本集其十年研究成果的专著《黄帝四经与黄老思想》。此书详细论述了《老子》和《黄帝四经》两书主要思想的异同,以及《黄帝四经》对战国秦汉之际的学术、政治的影...  相似文献   

11.
文言虚词“而”或者“以”可以连接助动词和一般动词(助动词本是动词的一个分类,本文把助动词以外的动词称作一般动词)。这一语法现象在文言中是比较常见的。但是,据笔者所知,除了《文言虚词浅释》以外,其他文言语法论著或虚词工具书都没有论及。由于体例的限制,《浅释》仅仅指出了这一语言现象,而没有作进一步的论述(见该书43页)。本文拟通过一些实例来说明“而”或者“以”的这一语法功能。“而”字连接助动词和一般动词,在现代汉语里几乎不存在了,只有偶尔可以看到“不得而知”这个词组。这个词组不能这样解释:“没有得到某种情况然而却事先知道了。”因为,第一,“得”字在这里不是一  相似文献   

12.
文言虚词源流初探周绪全文言虚词在古代汉语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学习古代汉语时,非下苦功掌握文言虚词不可。文言虚词具有虚而活的特点:所谓“虚”,就是其词性和意义均不及实词那样具体、实在;所谓“活”,就是用法灵活、多变。这就造成了虚词比实词更加纷繁复杂的...  相似文献   

13.
《虚字说》是清初袁仁林撰写的一本讲解文言虚词的专著。袁仁林,字振千,清代陕西省三原县人,雍正间贡生,生卒年不详。著述除《虚字说》外,还有《古文周易参同契注》、《韩文笺注》、《瓠园丛语》等数种。 《虚字说》成书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初刊于乾隆十一年(1746),略晚于刘淇的《助字辨略》(初刊于康熙五十  相似文献   

14.
关于“唯惟维”三字自元《语助》始的历代虚词专著均有论及,现代汉语多从共时角度对其做比较研究。本文则以《马氏文通》为切入点,力图梳理三字历时性发展及共时性交叉的语义关系,彰显其对语法梯度现象研究及语词虚化体制的典型性标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汉语大字典》虚词训释辨正方有国新编《汉语大字典》集数百人之力,精心编纂,历十年而成,是目前最好的大型汉语字典,为汉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和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此字典字多义广,工程浩大,疵瑕也在所难免。今不揣冒昧,试就几个常用文言虚词(字)的部分...  相似文献   

16.
人们一提到《心心雕龙》,总认为它是我国古代最有系统的一部文学理论书籍,其性质相当于今天的文学概论那样。我过去也是这样看的。诚然,《心心雕龙》对不少重要的文学理论问题,如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批评的标准和方法等等,都作了系统的论述,发表了精到的见解,理论性相当强,不妨把它当作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来研究;但从刘勰写作此书的宗旨来看,从全书的结构安排和重点所在来看,则应当说它是一部写作指导或文章作法,而不是文学概论一类书籍。  相似文献   

17.
杨伯峻先生在《文言虚词》的基础上重写的《古汉语虚词》问世两年了。这本书,进一步分析了古汉语中虚词的特点和用法,很有实用价值。它的特色之一,是全书中每个例句之后都附有译文。这有助于读者对例句的内容,对虚词在例句中所起的作用加深理解,对指导读者起着很大的作用。但也发现,一些例句的译文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甚至有的译文把原文的意思弄错了。这里,我们就一些例句的译文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得到杨先生的指教。  相似文献   

18.
汉语语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虚词很多,使用也很灵活。由于古代“经传中实字易训,虚词难释”,因而虚词研究一向是训诂学者和语法学者比较重视的问题。在有关虚词的专著出现以前,我国古代学者很早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虚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虽然这种研究是零星的不成系统的,并且往往附属于训诂学、文字学、辞章学之中,但应该承认,这种研究已经具有语法学的性质。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9.
<正> 文言虚词教学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不少语文教师感觉文言虚饲很难教,学生也觉得难以领会和记忆。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读的文章少,缺乏感性材料,这是一方面,教师“贴标签”式的教法也是一个主要方面。所谓“贴标签”,就是仅仅指出某虚词的作用和对译词,而忽视对语言环境的分析。同一虚词,往往因处于不同结构位置而  相似文献   

20.
清代刘淇在《助字辨略》中说:“构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两端,实字其体骨,而虚字其性情也①。”又说虚词“一字之失,一句为之蹉跎;一句之误,通篇为之梗塞。”由此可见,文言虚词在古代汉语中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大到一篇文章,小至一个句子、语气表达、前后承接等都需要借助于虚词。虚同的词法纷繁复杂,又是不太容易把握的。清代阮元在《经传释词》的序文中写道:“经传中实同易训,虚词难释产”可见虚词有其难解的一面。特别是古汉语虚词一词多义的现象很突出,因而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真正含义,首先要了解这个虚词的基本用法,词义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