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珂  代绪宇 《南都学坛》2011,31(2):65-73
诗人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诗人形象却常常受到社会质疑。在公众印象中,外国古近代诗人是承担神圣使命的伟人,现代诗人是世俗社会的普通人;中国古近代诗人中有兼济天下的伟人,也有风流倜傥的骚人;现代诗人在20世纪是崇尚革命的浪漫主义者,在21世纪是喜欢炒作的功利主义者。在现代诗人被妖魔化过程中,以电子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新媒体把诗人转型为文化人、伦理人甚至政治人,把诗歌事件演化成网络事件、文化事件甚至政治事件。在网络诗歌的诗歌论坛阶段,诗人的隐身上网使他们无所顾忌,影响了诗人声誉。在诗歌博客及微博阶段,诗人的实名上网使他们洁身自好,诗人形象有所好转。电子网络、手机短信等新媒体使地震诗歌迅速传播,也为现代诗人赢得了一些声誉。  相似文献   

2.
维吾尔族现代诗歌理论家阿布都热依木·吾提库尔从17个方面回答了"诗是什么"以及"诗人是什么"的诗歌本体理论问题:诗是喷泉,诗是雷鸣,诗并非项链,诗不像星星,诗并非经文粗布,诗不像刺绣画像,诗并非海市蜃楼,诗有美貌与芳香;诗人并非乌鸦,诗人并非鹦鹉,诗人并非蝴蝶,诗人并非懒猫,诗人应是雄鸡,诗人就是夜莺,诗人应是灯蛾,诗人应是雄狮,诗人要为人民。这种论述,视域独特,内容丰富,论述深刻,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台湾中生代诗人的概念作了界定,分析了中生代诗人的群体追求和诗学理念,认为台湾中生代诗人的创作趋向主要表现为:中生代诗人是诗坛创作的主力,他们不再有"集社"的主张和行动,形成"非集团化"的走向;不少中生代诗人向"学院诗人"转型,此外女诗人主体意识提高,女诗人崛起,展现出另一种崭新的风格.中生代诗人所显现的创作趋向,在诗史的演变和发展中有其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不同特点。浪漫主义诗人分为两大流派 :积极浪漫主义诗人和消极浪漫主义诗人。通过比较和分析三首分别由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拜伦和雪莱所写的爱情诗 ,将他们在诗歌创作中的艺术特点的相似性和差异、各自诗歌的风格、诗人的个性及诗人对崇高爱情的追求充分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埃得蒙·斯宾塞是生活在乔叟时代和莎士比亚时代之间的英国最杰出的诗人。他继承了乔叟所开创的英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加以丰富和发展,把诗歌的火炬传给后来的诗人,因而被称为“诗人的诗人”。他创立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斯宾塞诗体。后来的不少诗人从他那里学到了这种美妙的诗歌创作技巧。仅19世纪就有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雪莱、济慈分别用斯宾塞诗体写出了传世佳作。本文详细分析了诗人和相关的诗篇,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种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6.
以威廉·华兹华斯为代表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强调诗人的情感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新古典主义重视的理性在诗歌中被放逐,华兹华斯尤是如此.虽然诗人自言自己并无系统理论主张,但他说若读者有心,自会发现其中的系统性.无论是诗歌创作还是诗人定位方面,华兹华斯都有别出心裁之处,其思想上可溯源到莎士比亚、弥尔顿的启示,下可感受到他对拜伦、雪莱、济慈等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及丁尼生、布朗宁等维多利亚时期诗人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影响.他定义诗人的特质、职责等异于常人之处.其中,"沉默的诗人"是其诗论及诗人论的一部分,但是很少得到重视,所以是本文重点阐述之处.这个概念灵感源自诗人颇具诗人气质的弟弟约翰·华兹华斯,并且在诗人的诗歌创作中均有类似的形象.本文阐释了这一概念的来龙去脉,分析了该概念在其诗歌创作中的体现及该概念对当下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虽然古代女性画家诗人的创作与男性画家诗人相比,在数量和水平上尚有一定的差距,但依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现代女性画家诗人继承了这一优良的艺术传统,这一时期的女性画家诗人的创作呈现出社团化倾向明显、性别意识更加鲜明等新特征。女性画家诗人通过诗词创作不仅加强了女性社团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而且与社团外成员亦发生频繁的诗词互动,这些都对女性画家诗人的艺术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锡德尼的《为诗辩护》在西方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书中,锡德尼针对清教徒牧师高森对诗和诗人的污蔑和抨击为诗进行了辩护,阐释了诗的特质和作用等。通过这些阐释我们也能了解锡德尼的诗人观。在锡德尼的心目中,诗人是学术奠基人,诗人是教育家,诗人是创造者。  相似文献   

9.
千百年来,一提到李白,人们总是不约而同地将他归为诗人,并且给其戴上了一顶顶诗人的桂冠,诸如“诗仙”、“大诗人”、“千古诗人之冠”等等。但是,据笔者对李白生平的研究却发现,李白本人从不愿意将自己定位为一个诗人,更不以自己是一位诗人而引以为荣。李白一向具有远大的政治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是中国诗史上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隐逸诗人、平民化诗人、哲理诗诗人、儒道释融合而臻化境的诗人、首开平淡自然之风的诗人、首创无我之境的诗人。这七大开拓 ,奠定了陶渊明古今一流诗人的崇高地位。陶诗也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堡垒、精神归宿和心向往之的最高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1.
从爱尔兰诗人叶芝的政治诗歌出发,分析了诗人的爱国热情、其与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诗人对待整个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的复杂情感,指出叶芝不仅是蜚声世界的诗人,而且亦是争取爱尔兰民族解放的卓越战士。  相似文献   

12.
古典文献中留下了许多诗人骑驴吟诗的形象,这一形象的完成和定格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生理、经济、创作等因素考虑,诗人适合骑驴,但从社会人生的角度考虑,诗人又不该骑驴。诗人骑驴的形象蕴藏着极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诗人和驴,是古代知识分子的第二种人生选择,第二条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13.
自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以来,涌现了许多著名的山水诗人,南朝诗人谢与唐朝诗人柳宗元就是其中的两位。这两位诗人的生平经历有较多相似之处,且他们都以山水寄情,山水诗成就都很高;然而他们寄情山水却同中有异,诗歌风格也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4.
受盛唐诗风和中国剑文化的影响,朝鲜诗人车天辂汉诗中的"剑"意象有着丰富的意蕴。它抒发了诗人尚武任侠的豪情,也是诗人无尽的孤愤和高洁品质的象征。"剑"意象抒发了诗人的远大理想,也成就了其汉诗雄健奇壮的风格。  相似文献   

15.
从诗歌思想与诗歌张力方面比较了朦胧派诗人舒婷、美国后现代主义诗人E.E.肯明斯诗歌创作的相似点。两位诗人引 领时代潮流,肩负时代重任,圆满展现了诗歌的独特价值,完成了诗人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柏拉图对诗人"迷狂说"和诗人"摹仿说"这两种朴素思想进行了认真的思辨,又在《理想国》中阐发了文艺"功用说"的观念,依此奠定了西方作家论的理论基础。同时,在"迷狂说"与诗人能否反映真理,"摹仿说"与诗人的知识是否可靠,"功用说"与对诗人教化作用的怀疑之间,也留下了许多难以自圆其说的矛盾和理论空白。柏拉图诗学的矛盾不仅在于柏拉图政治理想与诗人天性的矛盾、哲学与诗的冲突,而且,其核心在于人类追求现世功用与其自然天性的冲突,体现为诗人身上是否分有神性与如何表现人性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林雪是东北地区著名的女诗人,她的诗歌温婉而又不失深度。《大地葵花》是林雪2006年出版的一部诗集,这部诗集向读者呈现了一个诗人以诗人立场或者诗人身份构筑的诗意世界,融注了诗人对生存、死亡、历史、现实的多重思考。  相似文献   

18.
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描绘了一个以拜伦为宗的摩罗诗人谱系,提出了诗人的任务是“撄人心”的观点。俄国诗人普希金和莱蒙托夫是鲁迅刻画的两位作为“精神界战士”的摩罗诗人。作为注视者,鲁迅在建构诗人形象时根据自身的期待视野使用了新的参考系,以这一参考系评价了俄国诗人。同时,形象建构过程不仅是主体与客体的对话,也是两种文化之间的对话,是社会集体想象物的产物。中国的特殊境遇使鲁迅在建构俄国诗人形象的过程中以中国的文化模式意识形态化了他者形象,其目的是通过宣扬摩罗诗歌的精神,改造国民性,改变弱国弱民的状况。  相似文献   

19.
清代诗人方希孟曾两次入疆,并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在方希孟的边塞诗中,可以窥见诗人在疆时的复杂心境,以此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20.
明代七子之一王九思的诗歌题材广泛,真实反映了诗人所处时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诗歌中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个人身世的感慨、与亲友交往的日常生活以及咏叹节序、万物的闲适情怀。诗人自觉以生活作为抒写对象和精神寄托,诗歌由此成为诗人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的真实纪录。王九思的诗歌不仅记载了诗人的沉浮荣辱,也折射出时代的社会风貌,有诗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