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分与不可分这对范畴,在哲学史上早就提出来了。现代自然科学关于物质结构学说的新进展,特别是“夸克幽禁”说法的提出,使得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新的思考。对于物质是否无限可分的问题,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见解。古代希腊的原子论,把原子看作不可再分的物质粒子。中国《庄子·天下篇》中关于“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著名论断,则是从机械分割的角度,肯定了物质的无限可分性。但是,不论那一种观点,都只是哲学上的论断,而不是自然科学的理论。近代化学原子论的创立,从自然科学方面,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提出了许多新问题。诸如,基本粒子的“夸克’问题。有的科学家说还没有发现单独的“夸克”存在。有的人依此就说,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无限可分观点提出了“挑战”。对现代自然科学提出的新问题,我们要作具  相似文献   

3.
辩证唯物主义对物质无限可分性的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对物质是否是无限可分的问题,就有着各种争论,并做了各种不同的哲学论证。近年来,随着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和“夸克幽禁”假说的提出,物质是否无限可分的争论,又逐渐地尖锐起来了。人们经常提出这样的疑问:“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命题是否得到过证明?或者它根本就不能得到证明?这种疑问所涉及的,并不是物理学中的个别原理是否真实的问题,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继续有效的问题。事实上,物质  相似文献   

4.
张江明同志所著《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毛主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发展》一书(广东人民出版社一九七八年版),由于教学上的需要,在出版前我已看了打印稿,出版后又反复看了几遍。作者在前言中说,他学习了毛主席《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之后体会到,毛主席提出的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它既是哲学的认识论,又是阐明世界本原的本体论”。(第二页)他说他这本书就是从“本体论”方面来说明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书中约有十处反复强调了这一观点。我以为,正当党的十一大和五届人大提出了新的历史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动员亿万人民进行新的长征的时候,在思想理沦上阐述、宣传毛主席“物质可以变成精  相似文献   

5.
面对现代科学在物质世界研究中提出的新的层次:微观下面的渺观,宇观上面的胀观,现代哲学和认识论要拓展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和研究视野,就必须思考和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理解人类已认识(或作为一种科学暇说)的“极”事物(如“极小”的渺观,“极大”的胀观)现象?人类的认识能否突破这些“极”现象的界限而达到新的“极”现象的层次?概而言之,人类的认识会不会达到极限? 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不仅有助于我们从哲学上概括新的自然科学成果,以促进自然科学的研究,而且有助于我们在新的科学与社会历史条件下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能力无限性与有限性的思想,把哲学认识论的触角不断仲向新的时空领域,以彻底驳斥时空有起点、上帝创造世界的谬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古代物质观念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总结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优秀成果特别是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一百多年来,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证明是正确的。但是近几十年来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就是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怎样丰富和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有人说,自然科学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挑战,这种说法未必能够成立,但自然科学领域提出的新问题确实需要我们作出新的哲学概括。我们既不能对自然科学新成果视而不  相似文献   

7.
纵观科学发展的历史,科学对物质结构层次的研究既为“物质无限可分论”提供论据,也为物质分割“有限论”提供了论据。然而,科学发展到今天“有限论”从现代科学中获得的证据比“无限论”的证据显得更为充分些。所以,我们不能将影响科学不断深入研究物质结构层次的功劳全部记到“物质无限可分论”的帐上,而指责物质分割“有限论”束缚了科学对物质结构层次的深入研究。我们认为物质分割“有限论刀与“物质无限可分论”对立统一于科学对物质结构层次的深入发展过程中,它们都是以各个时代的科学成果作为自己立论基础。“有限论”与“无限论”这一矛眉双方客观上产生的一股合力这才是推动科学对物质结构层次研究不断深入的哲学领域的真正动力。  相似文献   

8.
张江明同志的哲学小册子《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毛主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发展》(广东人民出版社一九七八年版,以下简称《发展》,引文只注页码),对毛泽东同志关于“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以下简称“两变”)的思想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提出了“编写哲学”的新体系,又据以指导编写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部分)》(以下简称《哲学》)一书,作为我省干部读物和高等院校教材,在哲学界引起了注意和争论。争论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如何看待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大问题,我们对此有些看法,提出来参加讨论。希望能通过自由讨论,弄清问题,提高认识,坚持和发扬“实事求是”的学风。  相似文献   

9.
<正> 有同志认为:“唯心主义,无论过去、现在或将来,都没有、也不可能起进步作用”(陈孟麟:《唯心主义能起进步作用吗》,《学术月刊》1980年第5期);有人认为:哲学唯心主义作为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自然科学的发展没有给予任何积极的影响”(《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概述》第228页)。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有点绝对化。在《自然科学家的科学成果和哲学思想》(载《哲学研究》1980年第八期)一文中,我们也曾说,在一般情况下,哲学唯心主义对科学研究“总的来说是有害的”,它“妨碍科学成果的获得”。我们讲的是一般情况,加了个限制词。但对特殊的情况,没进行详细分析。为了弥补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为自然史和人类史。这两方面是密切相联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而“自然史,即所谓自然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0页)可见,自然科学从来就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革命导师都高度重视科学的发展及其成果,把它视为一种革命的力量,能够深刻地影响和变革人类历史的进程。相应地,在马克思主义史学领域中,经典作家都十分注意从自然科学研究的成果中,进一步揭示出哲学唯物主义原理,并把它“推广去研究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第12页)这正是因为“自然界是辩证法的试金石,而且我们应当说,近代自然科学对于这种证明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而且日益增加的资料”(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第53页)。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曾经指出:“自然科学的成果是概念。但巧妙地应用概念,却不是天生就会的,而是自然科学和哲学的两千年发展的结果。因此,研究科学思想史和哲学史的意义也就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4—55页)。列宁也说过:“要继承黑格尔和马克思的事业,就应当辩证地研究人类思想、科学和技术的历史”(《列宁全集》第38卷第154页)。当代科学发展的重大特点之一,是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的合流,即两大类学科在许多方面互相渗透、互相交叉,因而学习和研究社会科学的人亦应懂得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学习一点科学技术史。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一切科学文化知识的结晶,没有丰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学(包括这些科学知识的历史发展及其现状),是识不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去,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往往只是片面地强调哲学同社会知识甚至只  相似文献   

12.
高清海同志的近著《哲学的憧憬》是通过对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的反思进而阐释其现代意义的现代哲学表达。作者说:“这本书没有局限于分析、评介亚氏《形而上学》一书内容、思想的范围,而是通过这本书提出的问题对整个古代哲学乃至整个哲学的发展,重新作了一次属于我自己的思想清算。这样的写法或许会有‘借题发挥’之嫌,但我自己认为我所发挥的都是题中应有之义。”我  相似文献   

13.
物质说沉思     
<正> 建国四十年来,在关于物质说的讨论中,许多同志认为现代哲学界流行的物质说是科学和完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我认为这完全是一种误解。下面从三个方面谈些不同的看法,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同志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和讨论。现代物质说的一连串矛盾第一,什么是物质?有的说:“物质是各种具体实物的共性,是从各种具体实物抽象概括出来的普遍的哲学概念。”“……客观实在,这是物质的共性”(李秀林、王子、李淮春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38、40页)。也有的说:“哲学上所讲的物质,不是指具体的物质形态或结构,而是指物质的全体,是对物质的一切领域和一切发展形式共同本质的概括。”(韩树英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第47页)但哲学教科书又都认为:“物质是独立于人的意识、精神之外,不依赖于意识、精神而存在。”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曾经这样指出:黑格尔“是第一个想证明历史中有一种发展、有一种内在联系的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21页)又说,黑格尔的“这个划时代的历史观是新的唯物主义观点的直接的理论前提”。(同上)然而,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究竟有哪些合理之处,究竟怎样成为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5.
赖金良同志在《现代自然科学中的若干认识论问题》一文(见《社会科学研究》1984年第2期。以下简称“赖文”)中,就现代科学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提出了一些不同看法。我们认为,这些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为了吸取现代科学发展的新成果,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不妨也就赖文所提出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现代自然科学并未证明存在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赖文认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现代信息论,给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提出了一个所谓“很麻烦的问题”:信息的最大传递速度只能是光速,而闵可夫斯基空间光锥是互相交错而又总  相似文献   

16.
纵观科学发展的历史,科学对物质结构层次的研究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不仅为“物质无限可分论”提供论据,同样为物质分割“有限论”提供论据。然而,科学发展到今天,“有限论”从现代科学中获得的证据比“无限论”的证据显得更为充分,更为有力。我们没有理由将促进  相似文献   

17.
1985年以来,王振武同志在报刊上发表了二十多篇文章,论述了他提出的“选择论”,随后又写了《选择哲学导论》一书,系统地阐发了他的观点。他强调指出:“选择论是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不同于经典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王振武:《以选择论为框架建立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哲学》,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88年第4期;以下凡引此文均不注出处) “选择哲学”是不是新的现代哲学?它发展了还是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它有益于还是有害于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这是大是大非问题,不能不辨论清楚。  相似文献   

18.
一、中国古代哲学研究需要一种“范式”的转型 李重(西安交通大学哲学系2005级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李”):张教授.您好!近年来您一直在进行中国古代身体哲学的研究,并且自2005年始陆续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文.诸如《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古代宇宙论的身体性》《中国古代伦理学的身体性》《中国古代宗教观的身体性》《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哲学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但是,不是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也不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恩格斯说,现代唯物主义“不是单纯地恢复旧唯物主义,而是把两千年来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的全部思想内容以及这两千年的历史本身的全部思想内容加到旧唯物主义的永久性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78页)。什么是加到旧唯物主义的永久性基础上的新东西呢?是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其中唯物史观是当时科学思想中  相似文献   

20.
昂利·路易·柏格森,1859年10月18日出生于法国巴黎,1941年1月4日病逝。柏格森是现代西方生命派哲学的最重要代表,其最主要的著作有:《时间与自由意志》(1889)、《物质与记忆》(1896)、《形而上学导言》(1903)、《创造进化论》(1907)等。柏格森创立生命哲学的旨意是为了反对西方哲学历史悠远的智识主义(Intellectualism)及十九世纪甚为盛行的实证主义的泛滥。智识主义注重于概念的分析,实证主义注重于把对象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