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中华民族站在实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站在具有主体性的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现代化站在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的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盛起来的新时代,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强大起来的新时代,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起来的新时代,使中华民族复兴起来的新时代,使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新时代。认识新时代、适应新时代、引领新时代,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实现党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
一、"督导精细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学校现代化的关键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实现社会现代化.只有加速实现现代化,中国才能走进世界前列.而社会现代化的核心或者说实质,则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靠什么?当然靠教育.因此教育的现代化就不仅成了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成了社会现代化的先导.  相似文献   

3.
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是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之一。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求我们必须同时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我们党根据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主要矛盾和发展目标,对经济发展作出的总体部署和战略安排。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意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客观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紧紧依靠发展。发展是全面的,但  相似文献   

5.
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全党同志必须全面把握两个文明建设的辨证关系,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在当前,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内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需要继续开放"。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的辉煌成就表明,中共关于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科学的、正确的;符合了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不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道路,而且创造了中华民族新的历史,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梁爽 《经营管理者》2013,(19):209-209
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总布局中,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标志着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又达到了新的境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指引。"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更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中国要建设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社会和谐、绿色清新的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8.
<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继往开来新的历史方位,我们要深刻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着眼开启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9.
袁春丽 《科学咨询》2009,(13):11-11,2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启动的改革开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正如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贫困县发展县域经济的四个突破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校平 《领导科学》2007,(24):20-21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精心描绘了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我们麟游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必须继续高举解放思想的大旗,致力于赶超发展,实现后来居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求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伟  范欣 《管理世界》2019,35(1):13-2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迅速跨越下中等收入阶段,步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进入新时代后,中国经济开始出现一些新的变化,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身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国,未来潜在经济增长率将呈现什么样的发展态势?中国能否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新时代下中国不得不面对和回答的重大现实问题之一。本文将采用附加人力资本的增长核算方程进行测算,2022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将下降至7.32%,人均GDP将达到1.33万美元,顺利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实现全面小康目标。2035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将下降至6.34%左右,人均GDP将达到3.15万美元,约占美国的38.29%,有望进入现代化低级阶段,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于此,应通过注重资本投资方向,提升资本投资效率,加大教育投入力度,降低人力资本错配,全面深化改革,加强自主创新等手段多管齐下,精准发力,为保持潜在经济增长率中高速增长,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实现"十五"计划的目标,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关键在于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要求把党建设好,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关键在于按照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3.
葛光辰 《决策与信息》2013,(10):144-146
全面建成小康是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新的宏伟目标,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伟大民族复兴的基础条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督导精细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学校现代化的关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实现社会现代化。只有加速实现现代化,中国才能走进世界前列。而社会现代化的核心或者说实质,则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周素丽 《领导文萃》2013,(24):106-109
国家权力的集中统一保证国家的战略性发展人民论坛:治理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什么要有领导核心?房宁:我这些年一直在做政治发展的比较研究.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为什么要有“领导核心”?这是历史条件使然.是中国现代化道路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6.
吹风     
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领导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17.
研究领导科学、实现科学领导,是各级各类领导者的神圣使命,也是领导科学的精义和价值所在。中国领导科学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始终抓住这个精义和重点,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实践,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规律。这既是领导科学的显著特点,也是领导科学充满生机活力的根本原因。如今领导科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当代中国最伟大的领导实践,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因此,领导科学必须立足于这个领导实践,服从服务于  相似文献   

18.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亿万中华儿女近代以来的神圣历史追求和伟大梦想。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人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初步设想,提出了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四个现代化"发展战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开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同时,确立了到1990年解决温饱问题、2000年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人,在1998年提前实现"小康水平"目标的基础上,确立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发展目标和2050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二个百年发展目标。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继往开来,重申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和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的战略安排,并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及和平发展6个方面进行了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2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越是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越要加强党的领导,抓好党的建设。”“新的时期,新的环境,要求共产党员更加自觉地加强党性锻炼。”这些论述,进一步强调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共产党员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的重要性。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它一方面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雄厚的物质条件,给我们党的建设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另一方面在市场活动中也会产生一些消极因素和负效应。特别是由于目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进程中,原有的体制和规则被打破,新的体制和规则尚未完全建立起来,这就不可避免地  相似文献   

20.
盛伟丽 《经营管理者》2012,(8X):355-355
<正>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文化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一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意义。而建设学习型企业文化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需要,对于提高职工退伍素质,增强职工凝聚力有着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